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主客二分的哲学体系里,主体性的规范通常被认为是自由现实化的障碍。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打破了这一传统,他的绝对精神融主客为一体,人的自由意志受制于绝对精神的控制,人们不能脱离社会整体去获取个体的自由,这一点为马克思所继承。但马克思认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在精神层面实现的,而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从而将黑格尔的精神实体改造为实践主体,生产者是现实社会价值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成为价值享用者,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有利于超验的自由照进现实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现实物质生产的一员,人只能而且必须通过群体的现实力量逐步实现现实自由,他认定发挥人的主体意志改造客观世界能够获得自由,但反对用施蒂纳式主观个体化眼光来看待现实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觉活动”和对象化劳动的命题,有缺乏明确的社会规定性的弱点,但作为研究劳动实践活动的开端,它在理论上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启示在于凸现了历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坚持从主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去考察社会,说明历史。马克思以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活动——客观的生产活动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对劳动的目的性,现实性作了深刻阐发,对劳动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部分地猜测到了劳动的社会性。也正是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终  相似文献   

3.
1.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受到的攻击与误解必然与自由问题是马克思的自由观的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阐述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辩证关系实现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许多攻击。这些攻击者深知,只要抽掉马克思理论的决定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就动摇了。因此,在阐述马克思的必然与自由观之前,不能不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曲解马克思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4.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思人的问题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概念正式出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其基本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它是马克思长期对人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果。马克思一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就有一种基本倾向,即不大关心世界的本体,而是注重人;不大关心自然,而是注重社会。在《博士论文》里,他褒扬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因为在他看来,伊氏原子论是一种社会学说的自然基础,这种社会学说就是关于人的自由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中实现的。这样,在对哲学本质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综述杜江南自由,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长期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充满歧义、纷争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我们确立正确的启由观和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自由观的锐利武器,为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掌握和运用,兹将理论界对此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主要涵义(一)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实践自由观,自由的产生、发展及其实现都有赖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自由的本体。有的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自由的本质首先要从人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来看。自由始终是和劳动这二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由是人类主体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的自由程度始终不能超过对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的程度。自由作为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一直都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解放开辟道路。自由既不是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思维的先验特征,它始终是社会劳动的属性,始终是社会实践内在的本质规定①。(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具有两种涵义:一是认识意义上的自由,一是社会权利意义上的自由。从认识论的意义来看,自由这一范畴,主要反映人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自由就是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社会历史范畴。它既包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确证,艾包括发展人类本质力量自身。作为前者,自由又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依据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造自然的自由;其二,通过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的主体性思维方式.这是由实践的本性:目的性、自为性、能动创造性——即主体性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把人从虚幻、抽象的天国拉回到了具体感性的现实世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与萨特自由观相比,马克思自由观具有更为重要的现代价值.这种现代价值根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体论定位的合理性,即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建立在“类自由”基点上的个人自由和群体自由的现实实现.在与以萨特代表的强调“自我”的绝对自由,并由此导致我与“他者”的绝对对立的自由观的对比中,马克思的自由观不仅能达到理论上的“主体交互性”的实现,而且能够在现实境遇中达到实践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美是和谐,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和谐统一."[1]图书馆美学的真正内涵,就是要体现出图书馆外观美与内涵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实践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关系范畴。马克思在理论上对于人与周围环境,哲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 马克思对这类问题探索的努力,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他推崇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说所寄托的向往自由的社会政治思想,但是他把自由理解为人与人的全面交往、人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斗争,而不是逃避现实的“不动心”。这一时期,马克思热诚地追求人的自由,在理论上大胆地探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并且朦胧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实践关系,看到实践对于改造世界、获得自由的必要性。但是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之下,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念,他也和历史上的哲学家一样,只是在思维的领域里把握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一、自由是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自由根源于实践认识。自由是符合必然和主观目的之实践认识及其主体感受的统一体。或者说,自由是在实践认识过程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实践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具体性、历史性。它们一起决定了自由的具体性、历史性。 实践认识是主客观统一的表现形式。它具体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认识过程中,主客观统一表现为符合目的的认知目的性活动,是认知目的性活动(主观)与认知必然过程(客观)的统一。认知目的性活动是有目的之认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认知必然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其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马克思首先以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继而展开了对生存于现实社会即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其立足于人类社会位阶上的关于入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自由观,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和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西方自由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从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否定的实践中确立人的自由,完成了自由观的唯物主义转向,实现了哲学革命,进而规划了西方哲学(以存在主义尤甚)关于自由的研究路向。马克思的自由是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因而马克思的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跃升至实践唯物主义。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逻辑主线,在当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4.
莫春菊 《学海》2015,(4):24-29
马克思具有丰厚的公共性思想。人与社会的互动是马克思公共性的出场世界,是马克思公共性存在的客观基础;公共利益是马克思公共性的基本要义,是马克思公共性的核心所在;自由是马克思公共性的价值旨归,是马克思公共性引导和规范未来的实践图景。三者层层递进又互相融合,共筑着马克思公共性大厦。虽然马克思没有对"公共性"进行正面地论述,但其公共性在唯物史观中是以蕴含性的方式存在,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的立场方法和逻辑来理解马克思公共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对自由的承诺是乌托邦吗?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马克思对自由的承诺(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虽然令人“高山仰止”,却是很值得怀疑的。比如,有学者说:“(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物质变得极大丰富,也就是相当于世界的无限扩大,世界大到人人能够拥有足够自己伸展的世界,才能有足够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会去压迫、剥削和掠夺他人,每个人才能够有自由。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一个世界不可能丰富到相当于包含无数个属于个人的足够大的可能世界的地步。一个有限的世界不可能变成一个无穷大的世界,这就是自由所以是个难题的真正底牌”,…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思想中,古典经济学和康德哲学分别达到了对于人类自由的社会经验与先验理性能力的认识,而黑格尔则试图综合这二者,以"概念演绎"的方式阐明人自身对于经验世界的创造关系,为人的现实自由奠基。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类创造性的见解,但又强调人类对经验世界的认识和创造关系是不可穷尽的,人的自由只能存在于自觉调整、变革其生产和交往条件的持续进程之中。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也因此既具有超越性,又具有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说,《经济学与哲学手稿》是说明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重要著作。它所谈的既不是物质,也不是思想,而是族类的劳动生活。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的劳动,同时也使人对自己的生产和产品有了依赖性;人的产物变成了统治人的无名力量。人通过自己固有的活动创造了异化。异化是一件经济事实,它起源于人的“占有”和“占有欲望”这两个特性。这两个特性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发挥作用,而且在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也发挥作用。马克思以自我异化给理解我们时代的人的历史命运揭示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方面。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从黑格尔来的。黑格尔给理解人与世界奠定了新的基础。黑格尔认为,与精神对峙的、使人异化自己的实证性是主体固有的表现和外化,主体将实证性理解为自己的他在,通过这个他在的对峙而回复到自身。因此,以客观化为出发点的主客矛盾是人的生成的创造环节,人的生存的真理惟有通过历史的对立才能实现自己。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这个中心思想,但在批判黑格尔时走了错误道路,把人道愿望变成了革命动力因素。马克思批评黑格尔仅仅在思想上扬弃异化,这实际上是误解了黑格尔。在黑格尔看来,完成异化的扬弃的意识过程,并不是与现实隔绝的,而是自在存在变为自为存在的过程,是在与现实进行的斗争中实现的。在黑格尔那里以种种矛盾辩证法建立连续性的历史联系,被马克思放弃了。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是过去社会中的异化状态的克服,而且应该消灭一切对立。因而历史辩证法中断了,过去的东西被消灭殆尽,没有任何复兴。一个崭新的世界被建立起来,在这个世界里,迄今全部历史结束以后,具体的人的轮廓也就变得模糊不清了。马克思对自己的革命思想的考虑是十分非历史的。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康德幸福观的研究中,存在着如下广泛的共识:康德有基于自由的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一是关于人的自由本质:人是理性的存在物,理性使人能够驾驭、主宰自己的自然欲望,摆脱欲望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二是关于人的道德行为的动机:人的自由本质决定了道德行为只能出于对理性法则即道德法则的敬重,而不能出于自然欲望的意图,因此幸福永远不能做道德行为的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在其晚年思想中,由于认识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性王国,自由王国便被置于这一必然王国的彼岸,自由的实现也便只能存在于艺术活动之中,但这一自由王国的繁荣又依赖于必然王国借助生产率的提高所提供的自由时间的增长。马克思的这一自由观对于当代人类的自我理解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由的主体性即人在自由中所具有和凸显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阶段的宗教信仰自由既是权利、也是能力,亦是状态。社会主义阶段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必须汲取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质,彰显“权能型自由观”基本特征,在保证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培育人自由信仰宗教的能力,突出宗教信仰自由的主体性,这是社会主义阶段宗教信仰自由的核心特征。强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的主体性,需要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挥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构筑理性世界观、培育人的“信仰理性”、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的作用,让人真正自主掌握“信”、“不信”、“信什么”的三重信仰自由维度,才能真正彰显社会主义阶段的宗教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