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灵的解放     
曾经 我们向大自然争取了生存的权利 向统治阶级要回了人身的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平等。然而,我们却没有解放自己的心灵。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艰难,因为禁锢我们心灵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  相似文献   

3.
你和我     
一次偶然的聚集便注定我要跟随你一生认识你并不是我自己有多么聪明是你用慈爱的手擦亮了我心灵的眼睛旧的皮袋早晚都要破裂新器皿内已注满了新的生命从今以后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我把我的全部都交在恩主你的手中尽管与你同行不能够一帆风顺反而会遇到许多暗滩礁石暴雨狂风但我相信只要一路上有你带领我便会认清航向勇达彼岸你和我@冯振江!吉林~~  相似文献   

4.
我们谁都会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于一些作出巨大成就的人,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对他们产生一种距离感,一种敬畏感,在心中定位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无形之中觉得自己与他们根本是两种人,觉得他们什么都会很好,甚至觉得他们很神秘。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定位,会使我们不去想这种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普通人的一种悲哀。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主要的不是产生于能力上的差距,而是产生于一种思想意识的差距,也就是你有没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向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的意识。当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内外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智慧语丝     
正人们都期望爱能长久,但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周国平你有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吗?你对自己不满正是你对他人不满的起点。当你是你不爱的第一人,那么整个世界所有人都有可能是你不爱的第二人!——一念行者  相似文献   

6.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做你自己,就要挤出褒奖中的注水,  相似文献   

7.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8.
默想(2) 人生终向主!请你使我认识我的终向。第一端天主为什么造我?天主造我是为在这世界上认识祂,爱慕祂、光荣祂,等到我们们死后,我们可以占有他,这是我的终向。我生在世上不是为积聚尘世暂时的财富,不是为谋求名誉声望和他人的尊敬器重,也不是为生活得舒服安逸。我的终向是在这世界上寻找天主,事奉天主,完成天主愿意我做的工作。这伟大的真理我至今没有认识,或至少没有深刻认识。因此从生活上来看,我犹如一个不知道自己真正终向的人。因为  相似文献   

9.
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就要认识自己,不被他人左右。有人说,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还难。难就难在不能破译自己心灵的密码,看不透自己。于是便寄人篱下,习惯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结果茫茫然;从别人的赞扬中放大自己,结果飘飘然,在别人的议论中扭曲自己,结果昏昏然。做你自己,就要挤出褒奖中的注水,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不论你属于哪个国家,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也不论你说的什么语言……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可是所有的文化及事物都来自于人们的头脑、心灵和本能,这是  相似文献   

11.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9-10
你的困境,我无法替你担当,除了叮咛,我还能为你们做点什么?理智而冷静地走你自己的每一步,即使走了弯路,即使犯了错误,也未尝不是财富。当我们管得太多,你也不要抛弃我们,把我们的话当作你的一个选项,而不是垃圾。人生若是我们唯一的玩具,摔摔打打,没事,谁不会不小心呀,可是,要是,一时失手,打碎了呢,我们自己都拾不起,拼不齐呀.  相似文献   

12.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课堂上和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训斥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看来一句无关紧要的训斥,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灵世界里造成持续的阴影,从而伤害孩子的感情,侮辱孩子的人格,损害孩子的自尊。相比于体罚的伤害,有的孩子把这种来自成人侮辱歧视性语言对自己造成的伤害称为“语言伤害”。据“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最近…  相似文献   

13.
有一首诗名为《替代》。诗中写道:“不是同你一起行走,我要与你一起爬行。不是同你进行交谈,我将寻找与你沟通的途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我将与你一起历险。不是只注意你不能做什么,我将用爱去奖励你能做的事。不是为你感到忧伤,我将永远尊重你。”这首诗传达的主要思想——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想想自己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同行,而不是站在他现有的起跑线上与他一同“爬行”;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交流,而不是设法与他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失态”,而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帮他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孩子的过失,而不是用爱激励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多的时候,是在将自己的委屈、焦虑、无奈、绝望、狂躁、自卑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8,(12):52-52
问: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我们年轻人不太懂得应该如何去照顾父母,尽管我们知道应当孝敬父母,但做起来确实也不容易。请问,我们当如何尽孝?答:张怡姊妹,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悉心关怀照顾,孩子集宠爱于一身,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注意到如何去照顾、关怀父母。所以我的建议是:1.尽量抽时陪伴:现在很多父母缺乏的已经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或心灵方面的需要。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真的老了,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孤独,最需要的就是有人陪伴。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儿女们最难做到的。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两地,要陪伴父母谈何容易?因此,儿女要想尽办法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孤单的感觉少一点!特别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有限,你浪费一天其实就少一天了!  相似文献   

15.
善待生命     
杨忠义 《天风》2001,(11):6-7
经文约3:1-15 人生在世,如果不珍惜自己和善待自己的生命,恐怕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珍惜可善待啦!圣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有两种生命(约3:6)。一、“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这种生使你与人类的种族——亚当家连上了关系。而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中的成员,唯一的途径就是从肉身而生。二、“从灵生的,就是灵”。这种生使你与基督的生命有了联系。然而从灵生的跟从肉身生的同样真实。实际上,灵生比我们的第一次出生更为实在。保罗说:“我们不是  相似文献   

16.
灵性     
灵性冯骥才●感动别人是享受自己,享受自己心灵中最好的一部分。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的最大境界是爱天下。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在现实中告别的,都在回忆中相聚。障碍我们认识一件事物的,往往不是相反而是相似的东西。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  相似文献   

17.
脸与性格     
想用脸隐蔽心灵是不容易的。脸是一个人的综合的象征,是一个人价值的外观。尽管外交学、礼仪学和谍报学认为经过严格地训练可以使人掩饰内心感情,给人以性格假象。但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办不到的。 你对你的面孔负责 美国总统林肯说:‘二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面孔负责。’这句话大体上是不错的。但是何须到四十岁呢,一个人只要正式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面孔总是你昨天和今天的写照。除非你带着降格以求的观察动机,否则你不会把一个智力低下的人看成精明有灵气的人。中国戏剧的脸谱把奸诈、残忍、暴烈、耿直人的性格定型,虽有艺术的夸饰,但准确地反映了大众的习惯认识。  相似文献   

18.
天童寺札记     
信佛就是信自己“佛”——这个概念内涵极为丰富,但究其根本,是说人的觉悟,是一种清净圆满的觉性,明心见性的精神境界。而这种大圆满的自性,无始无终,无边无际,遍布世界,人人都有。就像《法华经》所比喻的,每个人的衣服里都藏着一颗如意宝珠,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信佛不就是信自己吗?所以,当你向佛菩萨的塑像或画像顶礼膜拜的时候,你应当知道,你不是在拜神,也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向人人都有的清净圆满的自性敬礼,向你自己的清净心敬礼。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而,很多人信佛并不是信自己,仅是…  相似文献   

19.
任翠 《道德与文明》2019,(1):104-110
现代传媒作为越来越复杂的物理装置,以无声的语言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把现代传媒看成造成心灵失序的渊薮,事实上,并不是物理的装置改变了人的心灵结构,而是在现代性语境下,人的德性世界自身出了问题。放逐人的心灵,企盼物理装置的救赎,那一定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唯一的出路在于使人以人的方式同他者进行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用交融和交流为无所不能的现代传媒和"交换"祛魅。祛魅使人的德性世界裸化,返魅使人的德性世界丰富。只有拥有健全的道德人格才会使人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进行广泛的、有深度的交往,而又不失去充分运用信、知、情、意四种力量助力自己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遇到了贵人会怎么对待他/她?信任,尊重,甚至有些小崇拜?要求我们对自我的评价要略低于现实评价,这不容易做到。人对于自我价值的保护不亚于对自己银行账户的保护,因为那是我们信心的源泉。所以,对大部分的人都信任、尊重,甚至小崇拜是需要勇气的。这不是让你不自信,也不是让你忽略自己的优点,而是要让你用这样一种人人皆贵人的心态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态度,也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