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利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提高癌症患者临终关怀质量和癌性疼痛心理治疗效果,作者根据在宁夏回族地区癌症患者中开展临终关怀的五年实践体会,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探讨了伊斯兰教的临终关怀之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种形式和内容,解释了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和原则,总结了在宁夏回族地区开展临终关怀应用伊斯兰教的信仰关怀、情感关怀和死亡关怀”三关怀”与癌性疼痛心理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肿瘤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逐渐增大。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与西方不同,援引自西方基督教的临终关怀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针对当前的问题,从死亡教育的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临终关怀机构的发展与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体系化、制度化与社会化,希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4.
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在临终家居照顾及医院宁养照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家属心理特点、影响家属心理的因素、家属辞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家属辞世教育的工作步骤,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医疗实践,促进临终关怀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在临终家居照顾及医院宁养照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家属理特点、影响家属心理的因素、家属辞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家属辞世教育的工作步骤,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医疗实践,促进临终关怀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经面临艾滋病人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对艾滋病人开展临终关怀,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强调在宽容原则的指导下,在理解和尊重的社会环境中,从生理、心理和心灵三个方面关怀艾滋病人,并指出对艾滋病人开展临终关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论述了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临终关怀中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对是否告知患者实情和是否应该放弃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关爱患者,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命意义,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末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终关怀与末期癌症关系密切,末期癌症患者是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姑息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发展中的学科,本文对临终关怀的发展、目的、内容及其在末期癌症患者中的实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宁养工作强调全人的照顾,不但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而且能提高生活的品质。本研究旨在探讨癌症末期患者在宁养照顾介入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研究分为试验组(n=630)和对照组(n=241)。研究的结果显示癌症末期患者经过宁养介入后,其身、心、灵、社会之生活品质大幅度改善。而对照组患者仅在身体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变。因此对医疗人员、社会大众的临终关怀观念的推广及教育是迫切需要的,立法更是不容忽视的课题,正确的立法才能真正推动宁养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receiving hospice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on the rise. Many individuals who suffer from debilitating health issues use the care of helping professionals in a hospice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pproaches for counselors who encounter grief, loss, death, and bereavement issues in hospice settings are needed.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ree creative interventions for use with supervisees in one of the four stages of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supervision. One intervention, the “Rock Talk,” is more thoroughly explained and then demonstrated in a case illustration of a supervisee using the intervention to say goodbye to a hospice client.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改变,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过程和死亡过程明显延长,加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昂贵的医疗费用与低质量的生存状态,这些都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为此探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海峡两岸营养疗护工作的对比,可见对于尚处起步阶段的大陆内地营养疗护事业急需高层次全方位的营养疗护知识教育,广泛普及营养疗护理念,培养更多的营养疗护技术骨干,并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领导的重视,只有这样,中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才能尽早摆脱目前的落后局面,尽快跟上外部世界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As our population ages, the questions of how to care for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dying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reas for research. This study identifies hospice volunteers as both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hospice team and as an underresearched source of wisdom regarding end-of-life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ethnographic study of volunteer–patient relationships in hospice. Three themes related to volunteer–patient communication are described using stories from hospice volunteer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reflections on end-of-life communication as experienced by the volunteers, and suggests that narrative ethnography is an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hospice and end-of-life care.  相似文献   

16.
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亦处于增长之中。纵观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在不断发展中尚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临终关怀的现状着手,分析启动时间、关怀内容、社会支持和服务的机构与模式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提供居家宁养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身、心、灵全方位的照顾,从而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1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症状控制、护理指导、心理疏导、灵性沟通,该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自身照顾能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在生命末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善终。身心灵的照顾在宁养服务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仍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并掌握一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