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艰难梭菌是引起伪膜性肠炎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均出现了同时耐两种主要治疗药物——甲硝唑、万古霉素的菌株,疫苗研究是防治艰难梭菌的重要手段。国外研制艰难梭菌疫苗近20年,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对现有的艰难梭菌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疫苗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没有临床思维而一味强调"重拳猛击"做加减法犹如盲人摸象不可能带来好的结果。寻找感染部位,以部位为导向的抗菌治疗策略帮助我们梳理临床思路,分析疾病过程,找到病原微生物,探讨去除病灶可能性,选择适当通透性的抗菌药物,并调整其剂量和给药方式,才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预后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问题一直伴随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目前尽管已成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国内外仍普遍存在评估不足及治疗过度等问题。2010年国内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合理实施镇痛、镇静评估与治疗者竞然不到1/3。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指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非肠道寄生菌的大量增生繁殖而造成的腹泻,为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约10%~25%的AAD和几乎所有的伪膜性肠炎均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停用抗生素是最简单有效的措施,而合理应用抗生素才是预防AAD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高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继发感染的微生物多为革兰阴性菌。选用抗菌药物需兼顾病原菌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穿透血胰屏障能力,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对于CT证实有胰腺坏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氟康唑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形成、不良反应发生、加重社会和患者经济负担三个主要问题。人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临床角度阐述了合理使用抗茵药物中若干医学伦理问题,医疗政策、医院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影响的不可替代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良好医患关系的注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患关系伦理要求。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必须要有相应的伦理决策能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要求医生要主动参与社会伦理讨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继发性感染是导致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高病死率最重要的因素.继发感染的微生物多为革兰阴性菌.选用抗菌药物需兼顾病原菌敏感性及抗菌药物穿透血胰屏障能力,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对于CT证实有胰腺坏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氟康唑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从耐药机制看抗菌药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包括:(1)靶位修饰;(2)产灭活酶;(3)药物渗透力下降;(4)外排泵表达。本文从增加作用靶位、改善药物与靶位结合力、联合酶抑制药的复方药物、寻找体外泵抑制剂、发现新代合物和新靶位等方面介绍了临床使用的和临床前的新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分析急诊ICU患者出现谵妄症状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分析总结我院急诊ICU3年间所有患者的资料,发现20.2%的患者出现谵妄症状,原因为:(1)疾病相关;(2)药物相关;(3)监护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结果。经过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后,需要镇静药物的仅为谵妄患者的19.7%。因此寻找谵妄原因很重要,治疗重点在于去除谵妄原因以及相关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临床指征优先谨慎使用抗菌药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根据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监测结果,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抗菌药物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最重要的原因。对于临床谨慎使用抗菌药物来说,知晓和掌握使用指征是非常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指征是优先考虑的。抗茵药物使用指征包括治疗性用药指征和预防性用药指征,尤其是预防用药方面。本文讨论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包括感染诊断与治疗性用药的关系、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内科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与药物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性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卫生问题,合理而谨慎地使用抗菌药物是应对耐药性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在提高医患双方的合理抗菌药物使用行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产出了一系列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并就这些策略或措施的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归类和分析国内外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行为方面所采用的干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并追踪干预策略和方法的演变历程,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系,是人体中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酶系之一,90%以上的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多药合用对机体P450酶的影响,能造成临床上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基于P450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可以预测、控制药物的相互作用,并可能解释某患者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该文从细胞色素P450分类及其各自的催化特点,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酶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中心ICU接受利奈唑胺治疗的28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21/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73.33%(11/15),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66.67%(4/6),屎肠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80%(4/5),溶血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人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有效率100%(2/2)。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需停药。故得出结论,利奈唑胺是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在美国,10%-20%成人的肝酶升高和50%以上的急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在中国,药物性肝病约占住院黄疸患者的2%-5%,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有20%以上老年肝病是由药物引起的。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中草药、保健药及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严重感染(severe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等是ICU中的常见危重临床综合征,是ICU中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重症感染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应包括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重症感染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感染性休克可高达80%。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重症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等流行病学资料既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人与微生物伦理关系的要求,是社会资源优化使用的重要内容并普惠与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恰是良好医患关系注释。医疗政策、医院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影响不可替代,医生应主动介入且有社会广泛参与的伦理讨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人与微生物伦理关系的要求,是社会资源优化使用的重要内容并普惠与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恰是良好医患关系注释.医疗政策、医院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影响不可替代,医生应主动介入且有社会广泛参与的伦理讨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在短期内即可造成大流行,社会影响大。因此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尤其是重症患儿的治疗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3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A1S患者103例;对照组:非AIS患者7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MA阳性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MA阳性率为41.75%,显著高于对照组MA的阳性率20.83%(P〈0.05)。MA与AIS可能有相关性,MA可能是AI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探讨48h液体潴留量〉4000ml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相关性,为进一步指导11盏床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并预防急性肺损伤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3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表明48h液体潴留量〉4000m1与sAP早期并发ARDS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48h液体潴留量〉4000ml的sAP患者早期并发ARDs的危险性是48h液体潴留量〈4000ml的SAP患者的14.4倍,48h液体潴留量〉4000ml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ARDS的高危险因素。对于SAP患者在早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液体潴留量,通过合理补液可降低sAP并发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