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里逃生     
我是从北京“仁慈堂”死里逃生的一个孤儿,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伟大节日里,回忆昔时之苦,倍觉今日之甜,使我更加仇恨帝国主义、反动派,也更加热爱共产党、毛主席。我进“仁慈堂”是在1946年刚满九岁那年,也正是我家生活最贫困、最凄惨的一年。从我的父亲抛开我们走后,一家四口人全靠母亲给人家洗衣服、做另活挣来的一点点钱来养活。后来由于活不多,连最低的生活也不能维持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求人托友,才为我们找到一个所谓“出路”——进“仁慈堂”。在一个秋天的早晨,阴沉沉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我是帝国主义分子开办的所谓“慈善机关”——上海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的一个孤儿,曾经在所谓“拯亡会”修女的统治下,度过了十四年辛酸苦辣的岁月。去年是解放后的第十四个年头。这十四年,我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度过的。今天让我来诉诉那十四年的苦,再说说这十四年的乐吧! 回想起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的孤儿们受过的种种苦楚,真是一言难尽。至今印象最  相似文献   

3.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3,(1):63-63
埃及基督徒关怀寡妇孤儿 埃及现有25%的民众生活水平在贫穷线以下,每天只赚2美元,其中寡妇占大多数,另有约170万名孤儿。埃及因为欠缺失业救济与社会福利制度,使寡妇与孤儿成为难以翻身的边缘人。埃及基督徒没有忘记孤儿寡妇,创办科普特儿童院关怀寡妇与孤儿。  相似文献   

4.
上帝的答复     
丁建兰 《天风》2007,(1):41
汤姆是一名孤儿,2003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上帝您好:您知道我是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没有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汤姆这封写有“上帝亲启”的信,最后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摩罗·邦尼博士接到汤姆的信,马上就明白了。哈里被人领养了,而汤姆没有。他  相似文献   

5.
“SOS”是国际上通用的海上船只遇难时的呼救信号。顾名思议,“SOS”儿童村就是拯救孤儿的乐园,它的宗旨是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一个家庭式的生活环境。它是三十八年前,由奥地利科学院名誉院士海尔曼·格迈纳医生在奥地利的伊姆斯特首创的,因此,人们尊崇他为“儿童村之父”。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二百一十六个儿童村,有二万多名孤儿在儿童村里健康成长。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达成协议,由国际SOS儿童村组织资助,在中国天津和青岛建立两个儿童村。  相似文献   

6.
假若您乘船沿长江黄金水道来到湖北荆州,离岸登上著名的荆江大堤,朝东北方闹市区望去,有两幢阿拉伯风格建筑物格外抢眼。那就是回民聚居区扩建的清真寺和享誉中外的徐永富民办孤儿教养院。徐永富,男,51岁,回族穆斯林。1987年5月28日携妻子姚忠英自办了全国首家孤儿院。17年来先后收养了孤儿80余名,现已有6名长大成人,5名谋到了职业,1名参军入伍。所有适龄孤儿都接受了正规学校教育,如今在院仍有52名。徐氏孤儿院兴办的17年,正是我国民政体制和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深入改革的17年。民办孤儿院就经历了由不允许到不提倡、不反对到开绿灯的三个转…  相似文献   

7.
我报考神哲学院,对于我以前的许多朋友,似乎是一个猜不透的谜。我一帆风顺地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个春秋,一直在爸爸、妈妈的“羽翼”下生活,享受着人间天伦生活的抚爱。确实,我的家,是一个温暖可爱的家,是我生活中理想的港湾。我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省的重点中学——桃江一中。在高中,我进步较快,曾几次获得县一级的竞赛奖,还代表学校参加过地区的夏令营。毕业后,我参加了预考,取得了参加高考的资格。且当时,我爸爸单位上,也正需用人,如果高考不中,他们还可以给我安排一个称心的工作。可是,我全放弃了,出人意料,我报考了这大多数中国人不大了解的神哲  相似文献   

8.
来到四川南充,爬上西山之颠,往下俯瞰,山势如同手掌环握。葱绿苍翠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五月樱桃。山风穿行,山湾处隐约可见一些青瓦白墙、尖顶十字的建筑,这便是天主教南充西山本笃院。  相似文献   

9.
很久很久以前并且忘记了是在哪儿,在我开始梦想写小说的时候我就听见有人说过;“作家应该经常到生活中去。文学创作,最最重要的是得有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那时我年少幼稚不大听摸得这句话,心想可有人不是在生活中吗?“没有生活”是不是说没有出生或者已经妞世?那样的话当技是没法儿写作,可这还用说么?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这句近乎金科玉律的话我还是不大听得懂。到底什么叫“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到底是指什么?也许是,有些生活叫生活或叫“有生活”,有些生活不叫生活或者叫“没有生活”?如果是这样,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0.
“家有贤妻,外有情人”的生活方式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生理观、心理观、法律观等相悖离。对于“喜新不厌旧”这一社会现象,当事者的贤妻、情人和丈夫是这样看的: 一位姓陈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对“喜新不厌旧”的无奈: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过得很富有,家里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吃着,金银珠宝戴着。这些富足的来源自然是我有个很会赚钱的丈夫。有许多亲朋好友很羡慕我这种生活,说我有福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虽然我得到了老公给我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是阅读了一条新闻得到的感悟。《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8日报道:少林寺方丈为10个吉祥手机号码开光。然后由联通公司进行拍卖。本来不过百元的手机号码,竟共拍得32万多元。其中号码为1530718888,竟卖得8.1万元。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轰动。有为之摇旗呐喊的,也有提出质疑的。少林寺方面表示,联通公司拍卖非常理想,可以将拍得的26万元作慈善捐款,给少林寺慈幼院。但少林寺不愿公开账目。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常听到人用“如果”作条件的陈述:如果当初不选择这个职业,我也早就发达了;如果当初也搞房地产,我也早成大款了;如果早点投资股票,我也成百万富翁了……“如果”就像给对自己现实生活和事业不满足的人服上一味兴奋剂,使人心灵上得到极大的满足。现实生活中钟情于“如果”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3.
小僧出生于一曹洞宗寺院,为家庭的长男。出家以后,一直想,既然身为出家人,总应该到一道场去参学,而且要去,就要到素称最严格的大本山永平寺去。昭和五十七年(1982)3月,26岁时,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永平寺一年的修行生活,给小增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印象和回忆,以下即是一些生活片断及感想。地藏院3月11日午后2时,到达地藏院。门外张贴着告示,“入内,面壁静坐等候”。于是脱下草鞋,摘下个笠,解开绑腿,进了门。地藏院是云水僧歇脚之地,到永平寺之前,在此住~宿,做一应准备。按规定必须午后四时到达,我显然来早了。打坐…  相似文献   

14.
懂生活     
生活可不是一件活着活着就懂了的事情。我天天活在生活里,这不会错,可是有时候我会很迷茫:这样活着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生活?既然我只能活在“当下”和“此刻”,如果我对“当下”和“此刻”不满意,是不是就意味着又白活了一段时光?谁又能在“此刻”改变此刻呢?  相似文献   

15.
吕小飞 《天风》2014,(7):49-51,53
2011年年初,由张国立自导自演的电视剧《养父》播出之后感动了无数观众,被评价为最感人的开年剧目.2010年12月16日,《养父》在沈阳举行了首映式.在首映仪式上,邀请到一位特殊的父亲,这位父亲15年间收养了73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儿,给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庭和如山般的父爱.在邀请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们上台后,张国立亲手为他献上了鲜花,亲自给孩子们分发了礼物,并动情地说:“我之所以将《养父》的首映地选在沈阳,就是因为我知道在这里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69个孩子的幸福(现在已经有73个孩子),请容许我向这位父亲表示我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林求真 《天风》2001,(9):33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生七十今不稀”。我国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银发浪潮,惊涛拍岸”,老龄问题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如何发扬我国固有的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颐养天年”是家庭社会不容回避的问题。基督教会该如何融入社会,服务人群,发扬“上帝是爱”的教义,在尊老敬老的事业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带着这个问题,我访问了莆田市“尊德安老院”。  相似文献   

17.
老鼠与兔子     
徐子 《思维与智慧》2007,(11):20-21
老鼠和兔子是邻居,虽然关系平淡,没什么来往,但也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忽然有一天,老鼠打破了这种局面,手段恶劣。这让免子忍无可忍,便怒气冲冲地找到老鼠,指责说:“你在我家周围疯狂地挖洞,究竟是什么意思?”兔子是素食主义者,老鼠自然不会怕它,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发展我的房地产,关你什么事?”兔子说:“你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太不讲道德了。”老鼠嬉皮笑脸地说:“如果你能补偿给我5公斤小麦,我就停止施工,还你一个清净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基督的声音从这里传出,教会的希望从这里升起;在这里——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聚集着人类最美的菁华——“爱”,它似一股股暖流,从我们修生的心中流过。我应天主的召唤,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离开可爱的父母来到这里。只见那婀娜多姿的杨柳在微风中起舞,充满着对圣教会的无限深情;落叶、尘土被风一同刮走,标志着圣教会更加洁净。修生生活开始了,学院和“两会”领导,对我们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并一再说:“爱”,是我们圣教的根本。我当时不太明白,后来的事实使我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忧郁的森林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用“忧郁的森林”做网名,但她是我的网友。已经一年多了,我们时常探讨生活或写作的问题,有时还会给对方发几篇得意之作,然后相互品头论足或彼此吹捧一番;除了没有告诉对方真实姓名外,我们是非常投入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老师,如果没有您两年来给我的心理治疗,恐怕我今天就不可能坐在大学殿堂里给您写信了……是您的心理辅导,帮我树立了自信心,克服了考试作弊的坏习惯……真诚祝福您,我的恩师。”没有什么能比读这样的信更高兴了。一个考试作弊成“瘾”的所谓差生,经过两年的心理干预,终于克服了作弊行为,考取了大学本科。重阅该生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