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早期的学习,是以伦理学为核心的。青年毛泽东在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致力于彻底认识中国的国情。而集中反映中国国情的学术,按照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的论断,即伦理学。他说:“儒家则一切精神科学悉以伦理学为范围”,“伦理学宜若我国唯一发达之学术”。他从启蒙老师和未来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处接受的也正是伦理学知识。后来,杨往北京大学教授伦理学,毛泽东通过他而与蔡元培、李大钊等师友有了联系。伦理学是他们之间的学术纽带。  相似文献   

2.
F.E.特雷纳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在1962年出版的著作(《道德思想范畴》一书中曾谈到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这个问题,1983年10月《道德教育杂志》上又发表了他的《伦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道德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略了的范畴》的文章,对上书所提出的一些论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关于道德教育培养国民健全人格,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重视公德、私德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等等,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姿芳 《现代哲学》2013,(4):96-100
文章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分析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蔡元培的世界观吸取了康德的二元论哲学、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和传统儒家的"大同"思想,构筑了一个能够促使人类道德精神不断提升和超越的二元世界。蔡元培在人生观上坚持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和社会恪尽义务,同时他也尊重并鼓励为一己幸福和自我价值实现所体现的个人追求。以此为基础,蔡元培完成了对道德教育理论前提的重构。他对世界的二元分析,为确立道德教育终极关怀的目的和达成这一目的的现实路径奠定了基石。他对人生义务和人生权利、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关系的阐释,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操作性指南。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博学的思想家。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留有他的痕迹和影响;当然,在伦理学方面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有:《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一般认为;《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欧德米亚伦理学》则是他早期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6.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中道——中庸思想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众所周知,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古代民族对中道一中庸思想的崇仰,有许多相通之处。日本学者、比较思想家中村元博士就曾指出过这一人所共知却又难以究明的思想史实,认为:“中道一中庸之类的道德观念在印度、中国和希腊,差不多在同时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提倡,这不能是偶然的一致,其中一定有某些原因。”(《比较思想论》第219页)就中国而言,近世从比较思想的角度注意到中道一中庸思想的学者,当推王恩洋。他在四十年代中期曾撰文号召人们研究中、西、印思想史上的中道一中庸问题,认为“此一问题,实中西伦理学上一极重要问题也。方今世界大通,中西学说理应比较研究,以观其异同,判其优劣,而定其去取。”(《中西伦理学上“中道”之讨论》,载《文教丛刊》第二册)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界的权威报刊《光明日报》(2003年1月28日“理论周刊”版)以“中国伦理学会会刊《伦理学研究》创刊”为题,报道了《伦理学研究》的创刊情况。文中指出:《伦理学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14日,贵州省伦理学研究会与《贵州日报》理论部在贵阳联合召开“共产主义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从事伦理学教学、科研、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30余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目前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状况,针对目前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伦理学教学、科研、宣传以及其他实际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如何认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目前在全社会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0.
刘玮 《道德与文明》2024,(2):110-123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Ⅲ.1和《欧德谟伦理学》Ⅱ.7-9中,亚里士多德分别给出过两个关于自愿性的长篇讨论,但是这两个讨论在论证策略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尼各马可伦理学》采取“否定性”的策略,从强力和无知这两种典型的不自愿性的来源入手界定自愿性;而《欧德谟伦理学》则采取了“肯定性”的策略,从自愿性可能等同的欲求、决定和思想三者入手,采用排除法排除前两者,最终得出了自愿性在于思想的结论,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也排除了强力作为自愿性的原因,但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排除强力的论证才是《欧德谟伦理学》关于自愿性论证的核心。通过详细考察《欧德谟伦理学》Ⅱ.7-9的文本,可以确定,亚里士多德非常严肃地看待排除法论证的结论,他意在用“思想”来界定自愿性。但是这个结论面临着一些严重的困难,而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了这些困难,并在“共同卷”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逐渐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思想家对戴震伦理学中自由思想之认同伴随着专制政治的解体,思想意识形态的解放,戴震思想中所包含的近代思想因素也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从20世纪初期开始,戴震伦理学中包含的自由精神就为现代进步思想家所认同。最早认同戴震等人自由思想的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于1907-1911年在德国留学撰写《中国伦理学史》时就说道:“然如梨洲、东原、理初(即俞正燮──引者)诸家,则已渐脱有宋以来理学之羁绊,是殆为自由之先声。”蔡先生还将戴震的伦理学与西洋的功利派的伦理学作了比较,认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至东原而始…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道德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编辑的《道德与道德教育》一书,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冯定、李奇、周原冰、张岱年、周辅成等人近年所写的伦理学论文十八篇。内容包括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科学的关系;人生观和道德修养;道德教育过程和方法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伦理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主要的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译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年)及其修订版《(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①是蔡元培的代表作之一,在我国近现代哲学伦理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它不单纯是一部专门以青少年为对象的德育教材,还  相似文献   

14.
宋国宾:近代医学伦理学的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宾 (1893- 195 6 ) ,字恪三 ,江苏扬州人。他曾在巴黎学医 ,获博士学位。他先后任震旦大学医学教授 ,上海医师公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业务保障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 。在近代医学界为推动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 出版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民国时期 ,特别是 1932 - 1937年 ,医界处于“同道之争论 ,医病之纠纷 ,日充不休”的状况 ,宋国宾深感“为名医易 ,为良医难”。他致力于医学伦理道德的宣传 ,拟订了《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誓言》、《上海市医师公会医师信条》等医生行为道德准则 ,并于 1933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仁学”,既是他的政治思想,又是他的伦理学说。孔子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作为他的伦理思想的总纲。他所说的“道”,有“天道”与“人道”的区别,作为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当然是指“人道”,是做人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总目标,所以叫“志于道”。“道”见之于具体行动就是“德”,“德”是一切行动的根据,而“仁”是“德”的根本,“德”从属于并依赖于“仁”,符合于“仁”的才是道德行为。至于“艺”,包括  相似文献   

16.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古典哲学不同,萨特的存在主义侧重于人生哲学,带有浓重的伦理色彩。他曾把他的存在主义概括成是“一种行动和牵涉的伦理学”(《存在主义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49页。以下凡引此书,只在文内注明页码),伦理学是萨特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萨特的伦理学具有怎样的内容呢?它的特点又是什么?本文试图作些  相似文献   

17.
理论伦理学罗素在他最早关于伦理学的思想中抱有浪漫主义的黑格尔主义观点,认为宇宙本身就是善的,是“理智的爱”的适当对象。他接受这个观点是受了麦克塔加特①的启发,但是这一观点不久就对他失去了的吸引力。罗素对伦理问题最早的认真研究见于他在1910年发表的论文《伦理学要义》,这篇文章表明他遵循G.E.摩尔在其《伦理学原理》(PrincwiaE山ic)中所倡导的学说。摩尔在该书中争辩说,善是一种不可定义的、不可分析的然而却是客观存在的性质,存在于事物、行为和人身上,是通过直接的道德直观行为知觉到的。摩尔抱有某种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文明》杂志创办十周年了,她一直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公德、家庭道德、道德教育、道德论坛、中外伦理思想史、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科技伦理学、艺术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生态环境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多种专栏,为广大群众和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古今中外伦理道德的丰富思想资料,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新时期道德生活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伦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20.
大师的慧眼     
蔡元培聘请梁漱溟任北大教授时,梁漱溟只有24岁,北大的学生有些比他的年龄还大。1917年,梁漱溟报考北京大学没有考上。论学历他只是一位高中毕业生。但是,1916年,梁漱溟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究元决疑论》一文,文章以近世西洋学说阐述印度佛家理论,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快便引起蔡元培的高度重视,他认为梁的功底深厚,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