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以后,除积极组织动员全民抗战外,极其重视回族伊斯兰文化研究,1939年3月经救国协会副理事长唐柯三与复旦大学马宗融教授倡议,救国协会组织成立回教文化研究会,并发表《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回教文化研究会成立宣言》,指出:"民国肇造,国父孙中山先生昭示民族平等、信教自由的主张,回胞始渐呈复苏的状态。学校的创立,刊物的发行,民众及学术团体的组织均见活跃,而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业,回民亦开始努力。抗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穆斯林的抗日活动李松茂中国穆斯林具有爱国传统,在抗日战争中这种传统得到了发扬光大。还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绥东日紧,华北日危"的情势下,1936年11月,山西全体穆斯林,包括山西太原中国伊斯兰布道会、中国回教俱进会晋支部、中国回教公会山西省分...  相似文献   

3.
一、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的前身为“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于1937年由王静斋、时子周等人在河南发起成立。1938年春,会址迁往武汉,改组为“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唐柯三、孙绳武等政府官员纷纷加入,性质由民办变为官办。1939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更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同年会址迁往重庆。1946年会址迁往南京,并更名为“中国回教协会”,白崇禧为第一任理事长,唐柯三、时子周为副理事长。1949年,该会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迁台后,曾经历了白崇禧理事长时代(1951-1959年),时子周理事长时代(1959-1967年),赵明远…  相似文献   

4.
马良骏撰写的《考证回教历史》一书指出:"新疆回民全系客籍,在前清时,由内地各省,特别是甘肃、陕西,陆续迁移来新营生,遂寄居新疆,而成家立业焉。"[1]回族大量迁入新疆乌鲁木齐,始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为了巩固边防,清政府在天山南北大兴屯垦事业,仅  相似文献   

5.
<正>“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最早称为“兰州回教劝学所”,由时任甘肃提学使马邻翼联合在兰回族贤达于1913年创办的民间教育组织,会址设在兰州酒泉路清真寺内1,是近代回族知识分子在西北地区躬行“教育救国”事业的重要实践。该组织自创办起历经多次改组:“兰州回教教育促进会”(1918年起)“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1927年起)“甘肃回民教育促进会”(1938年起)“甘肃回族教育促进会”(1949年起),到1953年结束使命。它存续四十载,是我国成立时间较早、活动时间较长的回族文化社团2,见证并助推了甘肃回族近代爱国意识觉醒、冲破畛域、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据民国《济宁县志》记载"济宁向有清真寺在竹竿巷东首,一名东大寺,别有西大寺在打绳巷,内附有学校,此外尚有小寺数处,为教门祈祷之所,近又设立回教俱进会,其教约有二三千户,以居住南关为最多"~①。济宁回族约有80多个姓氏,其中扈、展、米、叶、晁、党姓较多。历史上,济宁回族从事有146个行业(工种),其中济宁皮毛业几乎全为回族人经营。20世纪20至30年代,"济宁路青猾皮"享誉国内外,最高年份年销售量多达400万张,使济宁成了著名的大皮毛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香港开埠之初,华人穆斯林大都来自内地广东一带,包括广州、肇庆、番禺等;亦有部分来自北方。迁港后的回民各自谋生,渐渐来往聚居,共同礼拜并礼主麻日,逐渐形成一个小群体。1917年,由数位教胞发起筹划组织会社,成立首个华人穆斯林团体,名为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回归后,中华回教博爱社作为香港伊斯兰教的代表团体,经常出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教俱进会与近代回族文化运动钱志和20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中国社会风气大开,回族社会亦然。王宽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出国西游,翌年回国。他说:“余游土耳其归国后,始知世界大势非注重教育,不足以图存。遂即提倡兴学。”(《...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回民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敦化初级中学。它是在1931年由中国回教学会创办的私立敦化小学的基础上,于1945年开办的,至今已有39年的历史。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回族群众的经济贫困,回族青少年能进敦化中学读书的寥寥无几。学校也没有什么发展。1949年上海解放时,全校130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仅30余名。  相似文献   

10.
<正>近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性,便是古今中外多种思想互渗交织。回族知识分子在新与旧的抉择中亦面临如是境况。光绪三十二年北平王宽阿訇鉴于"各地礼拜寺附设之经学,教学方法陈旧迂拙,事繁效鲜"~①提倡经堂教育改革,"自是厥后,各地回民莫不闻风兴起。至今流风所被,全国各地凡有回民之地,几乎莫不有回教小学之设"~②,顾颉刚先生将其称之为"近代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③  相似文献   

11.
正家瑞大哥听主的召唤归真一年了,他那慈祥的笑容、坚毅的目光、坚强的意志,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执着及对主虔诚信仰的精神深切地感染着我。一、伊斯兰世交我和家瑞是世交,他的父亲纳忠伯伯和我父亲都是那一代回族知识青年的幸运儿,虽然生活在南北两地相隔千里,但都接受了新式伊斯兰教育,并成为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受益者。纳忠伯伯1931年被云南回教俱进会选送到爱资哈尔大学深造,成为民国时期中国回族第一批  相似文献   

12.
台湾《中国回教》李松茂台湾《中国回教》是台湾回族穆斯林的刊物,始刊于1952的,至今(1995年12月)已出238期。其中有报章型的每月会报,有杂志型的月刊、双月刊、季刊。今为双月刊,每逢双月月底出刊。内设“回民之声”、“教义阐扬”、“宗教论坛”、“...  相似文献   

13.
乌兰浩特市伊斯兰教是192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解放后发展很快。在旧中国,东北屯垦军进驻科尔沁草原垦荒,1929年,垦殖局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市的旧称)出售街基。民国二十年(1931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回民苦于官僚、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和汉民中的难民一起,来到东北。最早来王爷庙的回民有白国珍、冯振山、马宝善等。白、马两家各自开设饭馆,出于营业需要,他们去葛根庙请来河南洛阳回族难民阿訇金光先为回民饭馆掌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回教史鉴》新版序言马肇新,马肇曾马以愚先生所著《中国回教史鉴》成书于民国二十九年,而于三十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十六年二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修订本。80年代末期,上海复旦大学周谷城教授为整理、保存民国时期的图书资料,特精选该时期出版的具有学...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回族学昌欧麦尔一马单彰先生因病于1996氏11自ZI日下子5前40分在京仅在,享零83乡。单色,安潞安厌币八,1937ff毕业于清华大学。抗日战争初期日重厌中国回教救国会冒传部副王任,鲁王编协会刊物《通自》,发动回民群抵再起抗日。1939氏1自创i(回民昌花》,后改8《回教论坛》(十日刊)江主编,积刊发表的一些富后回民抗战,揭露日寇阴谋的社论迢出自真手。以后在蒙藏委员会工作。X桑任《边疆通讯》三编。论著有:“试宗教导政治关系”、“新疆300民用自纲要”、“四大院里左传”、“穆斯林对科学的员献”、“驾《中国穆斯林》复刊…  相似文献   

16.
回民迁居四川省郫县,约在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系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及陕西渭南、凤翔、三源等地迁入,其中马、谭、郭、赫诸姓,先在县城北郊鱼塘坎居住,后又移居万寿场,以后,丁、赫、马、哈等姓,又陆续迁来万寿场。清真寺也逐渐在回民较集中的乡镇修建起来。最早的是崇兴乡鱼塘坎清真寺,其后有万寿场清真寺、永兴乡雷打桥清真寺、八里桥清真寺、太和场清真寺两坊(张家寺、马家寺)。后来,万寿场迁入大量从陕西凤翔小菜园来的黎姓回民,又专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马利强)在喜庆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应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伊斯兰联会、香港中国回教协会、香港回教妇女会、香港伊斯兰青年会等五个伊斯兰教社团的邀请,2007年6月1日至5日,中国伊  相似文献   

18.
在举国上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无比激昂兴奋的心情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盛大庆典之际,欣闻香港中国回教协会也迎来了建会50周年的金禧华诞。在此,中国伊协全体同仁向香港中国回教协会表示热烈的恭贺和衷心的祝福!香港中国回教协会成立50年来,先后在已归真的前二位主席白学修先生、白健中先生和现任主席李伦杰先生的领导下,经历过许多艰辛,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坚持“爱国爱教,团结教胞,认识祖国”的宗旨,在全体执委和会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成长并成熟起来。多年来,香港回协在团结教胞,团结群众,服…  相似文献   

19.
应独联体回民协会邀请,陕西省暨西安市伊斯兰教协会主任、西安清真大寺伊玛目哈吉·马良骥阿訇于1993年5月13日至6月3日,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陕西回民村”进行了访问。陕西电视台台长苟良率采访组一同前往,马阿訇的这次访问,是百余年来,陕西阿訇对祖籍陕西的回民进行的首次访问。  相似文献   

20.
穗港两地回族同胞亲切座谈共度佳节马勇志叶永生1997年4月17日,香港中国回教协会主席李伦杰先生、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哈耀恩先生、香港回教妇女会主席马蝶文女士、香港回教妇女会终身主席傅爱贤女士等56位香港回族同胞专程来广州参观访问、欢度古尔邦节。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