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工作质量的主要措施。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病理医生的重要途径,对于规范病理诊断、提高诊断质量、提高病理同质化诊疗水平、促进学术交流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病理科的学习交流情况,在病理学专业网站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系统化学习,病理学亚专科建设及住院医师自身学习、参与学术交流方面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提取并规范50项辨证要素,构建起证素辨证新体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证素的纲领性与组合的复杂性,是科学的认知论,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肺癌规范化诊治现状以及规范化诊治培训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4家县级医院相关医护对肺癌的规范化诊疗理念,并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对于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评估规范率分别为61.91%、94.04%(P0.05);临床表现、诊断规范率为45.24%、69.05%(P0.05);治疗规范率为44.05%、60.72%(P0.05);预后、随访规范率为54.76%、72.62%(P0.05)。得出经过肺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对临床医护今后进一步提升肺癌规范诊断治疗的意识和行为,应该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全程管理是建立在肿瘤规范化诊疗基础上的全新治疗策略,强调多学科合作,突出系统性、长期性,贯穿于疾病诊断到康复的全过程,是治疗规范化与个体化的高度统一,它从对患者的阶段性治疗上升到肿瘤的全程管理,形成了兼顾患者身心的全程健康管理体系。中医在恶性肿瘤全程管理中的运用体现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诊疗思维;中医整体观念与整体调节的防治手段;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把握扶正攻邪的平衡与博弈四方面。运用时应基于肿瘤各阶段的核心病机,树立相应的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证候存在的逻辑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含了自然客观、思维客观和理性客观;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划等号,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标准,抛弃中医辨证思维,就等于否定中医。物质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证候属于理性客观,发生于中医学,是中医“阴阳神气”观念临床实在化(还原)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是依托于循证医学和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启的西医治疗的新篇章,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境。而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朴素哲学思想的启领下,早已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灵魂。笔者融合辨证论治思想,现代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肺癌中西医治疗新的概念,从个体差异的绝对性出发,论述了辨证思想与循证医学共存的必然性及两者之间的矛盾。循证医学的结论可通过对大量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研究而不断更新,从而更好地指导辨证治疗,这是未来中西医临床肺癌诊疗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无证可辨浅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思维涉及到"常法"与"变法"的概念,对反映在辨证分析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的思辨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原理应用的常法与变法加以研究,有利于思辨能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国的临床医学实践正面临着深刻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为诊疗最优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在应用医学发展提供的科学成果为病人诊治时,由于医生的学术基础、临床经验、诊疗决策、治疗动机的差异,其效果差别极大.辽宁省抗癌协会最近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该省癌症的规范化治疗率仅为32.46%,其中A级医院不规范治疗为53.21%,B级医院不规范治疗为66.49%,C级医院不规范治疗高达96.69%.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下面笔者结合临证中消化系统常见的胃凉证辨证,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7.
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理性方法,所谓“理性方法”,是指人们遵循这种方法进行思维得出来的结论,属于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中医辨证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与基础的方法是八纲辨证,那么八纲辨证是怎么发展变化而来?至今仍有什么样的理性意义呢?1早期的阴阳辨证阴阳于...  相似文献   

18.
熟练掌握和运用《伤寒论》方证知识的医者在快速诊疗时,其瞬间的思维并不全是主观自我的辨证推理。运用胡塞尔学术生涯后期"发生现象学"的一些方法和结论,揭示了医者既有的方证知识,在诊疗瞬间的显现过程。医者面对患者时,主动发生的直观,周围世界的被动综合,使得医者可以"看"到患者的症候;在此基础上,方证知识则在被动联想的机制下被综合给予。这一结论为中医众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条现象学哲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20.
中医概念体系需要细化和重构,在对中医辨证、辨病内涵实质进行再分析基础上,认为目前中医辨病辨证认识存在着关系不清、临床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阐述了细化重构中医辨治理论模型的必要性,并初步探析了辨病与辨证二者的趋同关系、互补关系、矛盾关系等,给出了面对辨病、辨证、辨症等多重认识时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