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角膜盲占有全国盲人的四分之一,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盲唯一有效的方法,受体体角膜材料来源的制约,我国目前每年行角膜复印件手术仅1200例左右。探讨开拱体角膜材料来源问题,对开展角膜移植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禁锢,由于社会宣传的欠缺、法律法规的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角膜移植术遭遇群众的角膜移植意识水平低下带来的角膜缺乏的尴尬。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各样措施促使群众不断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角膜捐献。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的禁锢,由于社会宣传的欠缺、法律法规的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角膜移植术遭遇群众的角膜移植意识水平低下带来的角膜缺乏的尴尬.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各样措施促使群众不断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角膜捐献.  相似文献   

4.
角膜屈光手术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由最初的冷冻角膜磨镶术到PRK、LASIK、个体化切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角膜屈光手术也日新月异,手术安全性、预测性有了极大提高.今天,角膜屈光手术已经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显示出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本文就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角膜屈光手术的促进和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波前相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的个体化切削是在PRK、LASIK、LASE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根据不同眼的特点对角膜进行切削,使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现回顾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并运用哲学原理对个体化切削的依据、技术创新及其具体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角膜的个体化切削是在PRK、LASIK、LASE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根据不同眼的特点对角膜进行切削,使其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现回顾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并运用哲学原理对个体化切削的依据、技术创新及其具体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角膜屈光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屈光不正的重要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尤其是准分子激光的实时扫描跟踪技术,并辅之眼前段成像系统与波前相差技术的一体化,极大提高了手术疗效.纵观其发展过程,认识到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综合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屈光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屈光不正的重要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尤其是准分子激光的实时扫描跟踪技术,并辅之眼前段成像系统与波前相差技术的一体化,极大提高了手术疗效。纵观其发展过程,认识到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出角膜屈光性手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相关学科的进步以及新科技的引进,是认识的不深化以及实践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激光,电子计算机,材料学及制作工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角膜炎屈光性手术发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这一屈光矫正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医务工作者要勇于思想创新;以辩证思维看问题;关注社会需求,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追求经济利益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1.
对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这一屈光矫正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医务工作者要勇于思想创新;以辩证思维看问题;关注社会需求,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追求经济利益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2.
1 角膜缘干细胞的发现以及干细胞移植的理论基础1971年Davanger等[1] 发现角膜上皮有由周边向中心移动的特性。并提出角膜缘干细胞存在的假设。 1986年Schermer[2 ] 等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作为角膜上皮祖细胞 (即 ,角膜缘干细胞 ) ,应是位于Vogt栅栏区乳头状结构中的角膜缘基底细胞。目前关于角膜缘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的实验证据有 :①包括角膜基底细胞在内的所有角膜上皮细胞均表达 64kDa角蛋白 (即K3角蛋白 ) ,而角膜缘基底细胞 64kDa角蛋白阴性 ,表明角膜上皮基底细胞比角膜缘基底细胞分化程度高。②Chung…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epidemickeratoconjunctivitis,EKC) ,俗称“流行性红眼” ,主要侵及结膜角膜 ,以腺病毒 8型最为多见 ,急性期引起严重的角膜结膜炎 ,后期角膜上皮下持续的混浊 ;角膜病变可持续数月或更长 ,糖皮质激素对消除角膜混浊有效 ,但停药后 ,混浊常反复。本文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 ,讨论激素的使用与疾病发展的辩证关系。1 问题的提出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认为 ,激素的使用降低了眼局部的免疫力 ,不利于宿主消除病毒 ,而且使病毒复制 ;但是 ,仔细研究发现 ,研究只限定在发病的 1~1 4天 ,那么 1 4天以后病情的改变也符…  相似文献   

14.
1近视治疗的发展史 1.1配镜治疗阶段 大多数近视眼属于轴性近视.中国是最早使用眼镜的国家.15世纪发现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可提高远视力,这逐渐发展成为近视眼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配戴凹透镜矫正镜片,它可使焦点后移正好落于视网膜形成清晰物像矫正近视眼.佩戴框架镜具有安全、方便、耐用和易于接受等优点,但存在不美观、笨重、光学缺陷致视觉质量差和视野缩小等缺点.1930年发展起来的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克服了框架镜的缺陷,消除了三棱镜作用和斜向散光,减少了放大率,具有更好的立体视觉和较大视野,方便美观,满足了一些特殊职业的需求.但由于角膜接触镜是直接佩戴在角膜表面的,改变了正常的角膜生理环境,容易导致损伤、感染、慢性结膜炎和干眼症,因而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的有效性、预测性及安全性,选择高度近视患者27例50眼,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眼内压及并发症。7年随访结果发现,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术前裸眼视力,12%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多看1行或多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丢失4.12%,但术后3年、7年随访角膜内皮计数同术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该手术方法在高度近视的矫治中安全、有效、可预测。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构成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特征之一。现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同样出是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良好体现。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化学、物理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向多领域的渗透,多学科、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我们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认识由不知到可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并从组织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发展到当今的亚细胞水平仍至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回顾直肠癌手术的发展史,追求根治与功能相互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对立、演化、发展,如今已经不再是手术技巧的问题,而是如何掌握保肛原则的问题。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于实践,才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直肠癌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探讨角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治疗措施。运用现代医学知识,以创造性思维突破常规, 多因素多环节不同水平干扰发病过程。创造性思维可寻找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在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中正确运用哲学观点,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可降低本病的致盲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人类健康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创医学正在形成和发展。泌尿外科是微创医学最活跃的专业之一。腹腔镜手术已被公认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正逐渐走向成熟,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多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手术、计算机辅助外科与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产生的第3代手术,正在走向现实。我们要对微创泌尿外科有一个再认识,更加准确把握微创泌尿外科的适应证,促进微创泌尿外科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创医学正在形成和发展.泌尿外科是微创医学最活跃的专业之一.腹腔镜手术已被公认是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代表,正逐渐走向成熟,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目前多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手术、计算机辅助外科与虚拟现实技术被认为是在腹腔镜手术基础上产生的第3代手术,正在走向现实.我们要对微创泌尿外科有一个再认识,更加准确把握微创泌尿外科的适应证,促进微创泌尿外科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