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编写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高度科学水平的哲学教材,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这是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早在一九五七年初,曾对这个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当时的争议,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组成部分这个问题而展开的。今年以来,随着哲学界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个问题又重新提出来了。不少报刊,特别  相似文献   

2.
4月25日,北京市哲学学会举办历史唯物主义体系问题讨论会。到会同志一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应该联系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一起来考虑,摆正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有些同志针对“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社会学”的观点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  相似文献   

3.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问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它的一体化,这个问题在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何畏同志在《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载《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一文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体化到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批判与作为“现代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戈 《哲学动态》2012,(2):20-27
当前国内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讨论的焦点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变革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本身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应当历史性地提出和解答。同时,对于这一问题,不应在纯粹逻辑的层面上抽象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途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同时诞生、并行发展起来的。列宁曾经用“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绝不能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个人利益、普遍利益与公共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在研究者的理念和研究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变化。在30年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由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肇始,而后"突围"到回归原典,再到兴起"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逐步呈现出多样并存的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更加注重吸纳西方现代哲学资源,结合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问题,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现代性问题、公共性问题以及发展及其价值关怀,成为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下面这组来自"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青年哲学论坛)的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9.
近期,国内哲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笔者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实质和基本原则的讨论情况作如下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不单纯是个命名问题,而且是对其哲学本质特征的反映.关于如何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编委会、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联合发起,于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在长春召开了斯大林哲学思想讨论会,会上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问题;二是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问题;三是斯大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问题。现先将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新议王书明(大庆石油学院)不断地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化和发展它的必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讲,“重新理解”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理解,在80年代表现为“创建”体系热,到了90年代则被更为冷静、更为务实地...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哲学现代化问题,在我国哲学界讨论得很热闹。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但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主张进行哲学改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但有的同志不赞成哲学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提法,理由是:(1)如果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就不应再针对它提“现代化”,免使人产生怀疑,误以为它过时了;(2)自然科学的发展历来都是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些具体结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也只能起这个作用,谈不上什么哲学现代化。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顺利发展,还有必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和从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学者160余人与会。本届论坛围绕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这一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哲学研究设想讨论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邀请所内外十余名专家学者,就开展社会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把社会哲学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适合时宜的。“社会哲学”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现代,应该赋予它新的、更丰富的涵义。在我国,社会哲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应该加紧这门学科的建设。一、研究社会哲学的必要性与会同志指出,社会哲学是当前哲学中有生命力的一个方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对于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哲学,必须破除社会和自然界相分离、相对立的旧观念,全球问题,人类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我们这些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大多感受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什么样的解释更能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鉴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笔者愿意先提出和讨论一个初级的和中性的问题,以为大家的进一步探索作一铺垫。我想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的学术规范问题。不管你赞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管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是认为它是实践唯物主义抑或别的什么主义,更不管你是编教科书,还是写专著,只要你在解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深入讨论实践标准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的讨论,这对于促进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对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范畴体系,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精神与物质和主体与客体 自然界经过长期发展出现人类并因而出现精神现象以后,便出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于人类来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物质与精神这两个高度抽象的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哲学工作者在经济问题上的几项任务陆剑杰马克思之所以能胜利地实现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是因为他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个一般哲学世界观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中介。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之间架起由此...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本刊继今年第3期发表了孙正聿教授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后,又刊发了商榷和回应的文章,以作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的开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今天,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提供了大量的新经验、新问题。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前,理论和现实中的大量争论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我国的出版物中,日益频繁地出现这样一种越来越固执的看法:好象持续不断的科学分化也扩展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似乎已经分裂和肢解成了许多彼此多少是孤立的哲学门类。除了辩证唯物主义之外,人们经常提到的至少还有六个从这里分裂出来的学科:历史唯物主义,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哲学史、科学无神论、伦理学和美学。人们宣称,这六个学科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且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与辩证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我国马哲界开展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间, 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今年, 由于纪念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仙逝, 哲学工作者们发表了一系列讨论“中国哲学”的文章, 使人们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大为深化。这两个讨论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但深入观察, 却可发现一个共同点: 这就是关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现当代哲学的历史, 深入研究这一部历史所提示的哲学教训。本文是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环境中讨论所拟的主题, 并提出对主题的解答意见。一、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