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串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  相似文献   

2.
正打电话回家,先问农忙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如秋熟豆荚炸裂:稻子刚抢进仓,麦子未下地,油菜还挤不上趟……母亲想起来似的问我:"是不是有事?"平日里,我很少打电话回家。想家了,拎着行李,带着孩子,说回就回。常常让母亲喜悦得无所适从。住上几天,说走就走,连个张望的理由也不留给她。母亲料定我是有事了。到底有什么事呢?体面的工作,活儿不重,时间不长,应对起来本应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母亲打来电话,说给我做了两双单布鞋,正适合这时候的天气穿,问我在外的具体地址是什么,准备寄过来。我告诉她,城里有卖,而且不贵,让她不要寄来了,下次回家再拿。何况邮局在邻镇,很远,母亲又不识字,填个单子都要请人帮忙。  相似文献   

4.
刘凌维 《天风》2018,(11):42-42
记忆中我第一次被母亲责打,是在10岁那年的一天,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的眼泪。已经记不清具体什么原因,’我们去三十多里外的外婆家做客,只记得那天亲朋满座,热闹非凡。也记不起什么理由让素来喜欢赖在外婆家的我那一天坚持要当天回家,傍晚时分,亲友已陆续离去,望着渐渐下沉的夕阳,我不停催促母亲回家。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76岁了,但回忆童年往事仍历历在目。在信仰上最值得我回忆的是合家晚祷。幼时我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们幼小的姐弟四人和母亲同居一室。我母亲是个小学教师、虔诚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夏天     
又到夏天了,我开始思念我的母亲。 母亲是位乡村小学老师。每年放了暑假,老师们终于可以放下书本,回家消夏避暑,静心消闲。而这时,母亲又要背起冰棍箱,往返于城乡之间,来回奔波了。  相似文献   

7.
来信摘编     
牧人主持: 我今年五十三岁,是南京太平商场的一名科室管理干部,六年前,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与孩子的母亲离婚。二个儿子全部由我负养,大儿子现在深圳工作,二儿子何强在我商场当大车驾驶员,现年二十三岁。该小孩性格内向,自家庭破裂后,我既当父亲又当母亲的照顾他们,九○年开始,因工作需要我派到上海办事处工作,每月回家休息十天半个月的,因此。  相似文献   

8.
回到老家,母亲早已迎在路口。拉过母亲的手,我习惯性地,又略带程式化地问了句:我爹呢?母亲嘴角一扬,笑意盎然:听说你要回家,他非要去刨些红薯让你尝尝鲜。这不,早饭也没吃完,就急着下地了。  相似文献   

9.
永久的记忆     
事情虽已过去,但它在我心里甚至在我的一生中却是一个永久的记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母亲认识了天主。那是一个初夏的黄昏,母亲不远百里到淄博看久未回家的我。望着母亲两鬓丝丝的白发和被岁月刻满记忆的面孔,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母亲见到我动了动嘴唇没说出什...  相似文献   

10.
杨联涛 《天风》2017,(5):40-41
<正>上了大学的女儿很忙,虽在同城却很少回家,做母亲的我总想知道她在做什么;而每当我想女儿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我有很多话想对您说。1995年冬,父亲去世的那个春节,我放寒假在家,您的另外两个女儿赶回来办完葬礼后没呆几天便又走了。过了没几天,我也回到了学校,留下了您与孤独为伴,那时的我完全理解不了刚刚失去丈夫的您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上星期回家,母亲说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头也疼得不能转动,我赶紧找了辆车送母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记忆中一向康健的母亲竞有那么多的疾病缠身,胳膊疼是肩周炎,头疼是因为颈椎压迫神经.还检查出了血脂高,血糖低等一系列问题。我饱含着内疚看着母亲,母亲的白发纷披在枯黄的脸上,神情疲惫苍老。她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局促不安又张皇失措,好像自己故意得这些病来拖累孩子,  相似文献   

12.
也许真是长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母亲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  相似文献   

13.
正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农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您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您,您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列这里来。家里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与耕牛     
正春夏之交,正是一年农耕开始,赶在假日里,我决定回农村老家看看母亲和她的一亩口粮地。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家里的十多亩地,分给了大哥和二哥,自己仅留了一亩地作为口粮田。每年春耕开始,我总要回家看看,一是不放心母亲这一亩地怎样耕种,二是我也可以帮母亲找来农用拖拉机翻地,减轻母亲的劳累。  相似文献   

16.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  相似文献   

17.
母亲在电话里说,她想来深圳看我,也看看她未来的儿媳妇。我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我有我为难的道理。母亲出生于50年代,没念过书,一辈子生活在乡村,对许多新鲜的事物看不惯。而我的女友小娜,却是80年代出生的人,热爱一切时尚的东西,染五颜六色的发,穿吊带裙,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狂欢,花钱的手笔有时连我都受不了。尽管刚刚跟小娜恋爱时,我就有带她回家见母亲的想法,可直到现在,我都怕她们因过多的代沟导致摩擦,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8.
第一年参加高考,我落榜了。母亲鼓励我说:再复习一年吧,你并不比别人差。我听了母亲的话,第二年真的考上了北方一所大学。在大学里,当我一次又一次收到退稿信的时候,我气馁了。教我写作的老师鼓励我:坚持下去,你会成功的。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终于收到了第一张样...  相似文献   

19.
正那时,父亲患了肝病,常年喝草药,母亲出身于草药世家,亲自为父亲采制,差不多隔上一周就要去一次山里,很辛苦。后来,我到山下的一所学校读初中。母亲决定在学校附近的村里租个房子,一方面方便照顾我,再一个是便于到山里采草药。母亲最后选择了一个叫桃花峪的村子,离学校很近。每天我骑了自行车,在村子与学校之间往返。母亲采了草药,每周回家一次,给父亲送去。  相似文献   

20.
要过年了,同事们都在盘算着怎么回家。台州与扬州相距也就六百公里不到,坐汽车或开车都很快,所以大家都很羡慕我不用为订票什么的操心。提起回家,我却分外伤感,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回家的路有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