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点点体面     
正1950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先驱报》做专栏记者。有一天,他的母亲去看他。他蓬头垢面,衣着邋遢,杂乱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脚上是一双破凉鞋,连袜子也没穿。母亲便问:"怎么连袜子都不穿?"马尔克斯道:"不穿袜子更舒服。两件衬衫,两条短裤,一洗一换,还要什么?"母亲回答:"一点点体面。"话语简单,却沉重地砸在了马尔克斯的心  相似文献   

2.
没有赢     
正今天你参加市演讲比赛,没能进入决赛,我和你的母亲一起去地铁接你,不是为了安慰,而是为了鼓励。记得你上车时我问你的第一句话吗?我问:"你是真输了,还是没有赢?"你当时不解地说:"这有什么区别?"我没回答,只是再问你:"下周的另一场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你十分坚决地说:"当然  相似文献   

3.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4.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  相似文献   

5.
正齐国宰相管仲瘸了,齐桓公问他:"群臣当中谁可以做相国?"管仲说:"只有君主您最了解您的臣子了。"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来顺从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任用。"桓公问:"开方怎样?"管仲回答:"他背弃自己的父母来顺从国君,不合人情,不可亲近。"桓公  相似文献   

6.
教堂幽默     
正我跟不住牧师为新人证婚,按照程序,一般新郎与新娘的回答很简单,只要说"是的"或"我愿意",但居然也有例外的。请看这个证婚案例:牧师问新娘:"你愿一生都爱他吗?"新娘答:"是的,我愿意。"牧师又问:"今后无论他去哪,你都愿意跟他到底吗?"新娘迟迟不答,牧师再问,新娘只好摇头苦笑。牧师惊奇地问:"这是为什么?"新娘答:"牧师,他是一个邮差,我跟不住啊!"  相似文献   

7.
1897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曾与政治家犬养毅有过这样一次交谈。犬养毅问:"孙先生,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革命——把清政府推翻。"孙中山回答。犬养毅问:"除革命之外,你最喜欢什么?"孙中山顿了片刻,用英语答道:"Woman(女人)。"  相似文献   

8.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9.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10.
正《六度集经》里有个故事说:有个叫察微的国王喜欢微服私访,一次,他问补鞋的老头:"天下的人谁最快乐?"老头说:"当然是国王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百官朝拜,万民供奉,宫女伺候,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国王说:"未必像你说的那样吧。"然后便请老头喝酒,老头醉得不省人事,国王便让人将老头抬进宫中,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大臣们向老头奏事。老头酒醒后,百官便要他处理政事。老头手足无措,张口结舌,于是,史官记下他的过失,  相似文献   

11.
箴言     
"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个七次。"——《新约·玛窦福音》第18章21-22节  相似文献   

12.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并为剧中的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招聘小演员。告示一贴出来。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谁知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相似文献   

13.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有趣的妙答     
正许多名人面对别人的提问,常常有着非常有趣的妙答。有人问美国著名的演员和体育播音员鲍博·郁可尔:"当你遇到生活或事业上的压力时,你是怎样处理的?"郁可尔微笑着回答:"这非常容易,当我遭遇失败的时候,我就把压力放在了我后面的人身上。"有人问美国著名演员杰米·思图尔特:"你为什么不考虑去竞选美国总统?"思图尔特回答道:"这是因为我说话说得比不上一个政治家那么快。"有人问好莱坞影星伍迪·爱伦:"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是你的梦想吗?"  相似文献   

15.
玩物养志     
正《世说新语》中记载:王羲之曾经暂时居住在别人的空宅,随即命仆人种竹,有人问他:"暂时居住,何必找这样的麻烦?"他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吟唱,如此良久,才向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呢?"竹子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有着它独特的精神寓意。以它为邻,自有一番情怀在。自古以来,美景美物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笔者在卢云的名著《负伤的治疗者》中看到犹太法典《塔木德》里的一则古老传说:利未族约书亚在西面安洞洞口碰上先知以利亚,他问以利亚:"弥赛亚什么时候来临?"以利亚回答:"你去问他吧。""他在哪里呢?""坐在城门口。""我怎能认出他来呢?""他满身伤痕,与穷人坐在一起。其他人都一次性解开伤口并包扎,但是,他每次只解开一个伤口,然后才包扎那伤口,且自言自语:‘或许有人需要我,所以,我必须随时预备好,免得耽误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1997年,曾应《美与时代》的约稿,我写过一篇谈自己学术经历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第7期上,用的标题为《美学使我到处流浪》。这一标题体现了我做美学的实际状况,还内蕴着对美学本身的困惑。记得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你学什么?"我回答之后会被进一步追问:"美学是搞什么的?"这时我就感到,完全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给人满意的回答。当时问同学刘小枫,遇上这样的问题他怎么回应。刘讲他就说:美学关系到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也并不觉得这一回答完全合适,但这确实反映了这样一个状况,如果要想把美学做好,一定要关注更多的领域。我是一个想把  相似文献   

18.
恩惠 《天风》2012,(8):37
"只要信!"某人来到教会,问牧师:"上天堂有什么条件?"牧师说:"不要其他什么条件,只要信!"等了一会儿,那人悄悄塞给牧师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百元钱)。牧师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人回答:"没别的意思,就是一点小意思!"牧师很不解:"小意思?真不懂你是啥意思?"  相似文献   

19.
且等     
正关于等,我最喜欢一个故事。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拾得禅师的回答多么精妙!是啊,耐心地等他几年,且看他的下场。《易经·系辞下》里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只大雁在旅行的途中,发现鸵鸟竟然不会飞。大雁从来没有见过不会飞的鸟类,就吃惊地问鸵鸟:"作为鸟类,怎么可能不会飞呢?"鸵鸟笑着问:"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你告诉我,作为鸟类为什么一定要会飞?"大雁想了想,说:"在空中飞翔可以避开草丛树木等障碍物作直线运动,能够更快地抵达目的地。"鸵鸟指着一望无际的荒漠,回答说:"我们驼鸟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