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欧阳萍 《学海》2011,(5):167-171
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使自由放任原则成为英国政府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的主导思想。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20世纪初英国政府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关税改革:大幅度提高外国商品的进口税,并且在帝国内部实行帝国特惠制,逐渐摒弃贸易自由主义而转向保护性关税政策。这场关税改革表明英国政府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重心发生了转移,从自由放任原则逐渐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改革不仅为此后英国经济复苏形成了重要的推动力,而且还为二战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考察1930年英国沃伦·费希尔委员会报告中关于成立统一的殖民地公职机构的内容和实施殖民地公职机构统一计划的情况.关于费希尔报告和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统一,学术界有所论及,但未见专著或专文考察.费希尔报告介绍了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状况,分析了实现统一的困难和好处,建议成立单一的殖民地公职机构.20世纪30-40年代是英国殖民地公职机构统一方案付诸实施的时期.费希尔报告的出台和实现殖民地公职机构的统一,可以说是英国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潮,面对方兴未艾的民族解放运动,面对自身国力相对衰落和经济困难,采取了加强经略帝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5):22-30
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时看到,重商主义政策体系正推动着英帝国走向深重的危机:殖民地既不能提供保卫帝国的兵力,也不能提供维持帝国民政的收入,反而增加了母国的防卫负担;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帝国分崩在即,严重依赖殖民地进出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变得极其脆弱;不列颠沦落为"商人之国",商人阶层垄断贸易,对平民大众多有压迫与剥削。在重商主义政策体系下,法律变得暴戾,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自由惨遭倾覆。危机的症结在于:商人欺骗、侵夺了主权,绑架了国家,使法律只体现商人阶层意志。《国富论》致力于传授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权理论:主权者必须知晓国民财富的自然秩序,以此驯化资本,使之合于正义与公共利益;主权者必须对商人的"独占精神"有所警惕,不受其蛊惑,使经济政策合于社会的自然机理,体现国家的公共意志。  相似文献   

4.
正1918年,潘濂生于海南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为了生存,16岁时他奔赴了香港,在海轮上做学徒。二战爆发后,英国商船负责在海上运输战时物资,人手急缺,便从中国大量招募海员,潘濂就在英国的"贝洛蒙"号商船工作。1942年11月23日,在大  相似文献   

5.
王皖强 《学海》2006,1(2):56-63
二战结束后,英国社会各阶层在民主、阶级、福利、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态度都出现了趋同现象。从政策和政党政治层面看二战后英国出现的“共识政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承担起新的义务和责任,政府运用各种干预手段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干预。然而,但英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洪霞 《学海》2004,4(4):74-78
20世纪初 ,布尔战争极大地冲击了英国 ,导致英国人对帝国扩张的力量和道德自信全面消失 ,同时在国际范围内倍受指责。为了摆脱困境 ,英国重新拾起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自由主义思想 ,形成了新时期帝国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种具有明显守成色彩的帝国思想 ,是造成 2 0世纪英帝国的解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东亚与江苏经济发展比较程极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由于实行军国主义政策,对外侵略,使经济高度军事化,并实行统制经济。日本在二战中失败,使经济受到巨大损失。战后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使工农业产值超过战时水平,并于1968年超过...  相似文献   

8.
王成 《学海》2003,(2):86-91
英属马来亚是英帝国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基地,马来亚的非殖民化在英帝国非殖民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来亚的非殖民化是追求国家独立的马来亚民族主义、英国的合作主义政策和有利于非殖民化的国际环境这三种历史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英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试图通过与民族主义合作,继续维持其在马来亚的经济与战略利益。但随着英国在前殖民地世界影响的衰落,英国在马来亚的经济、战略利益也逐渐丧失,英国的“新殖民主义”美梦终于破灭。  相似文献   

9.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蜜月期也宣告终结,两家由战时亲密无间的挚友变成了勾心斗角的死对头。为了千方百计地打击对方,获取对方的情报,使用的手段真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4):103-109
作为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经济要素的综合部署和构建合理城市化格局的一种重要手段,区域规划在19世纪下半叶期的英国开始出现。从内容来看,近代英国区域规划经历了从附属于城市规划的辅助活动向区内规划、区际规划的转变。同时,实施区域规划的机构也由相关城市政府自发组织的临时性专项委员会,演进为稳定常设的区域规划委员会。区域规划有力推动了近代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二战结束前,英国的区域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中央—区域—地方三级体制,并在战后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