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除了对患者本身疾病的治疗外,患者的满意程度和生命质量也成为衡量治愈率高低的一个标准.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培养教育,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任重而道远.这篇文章探讨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护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除了对患者本身疾病的治疗外,患者的满意程度和生命质量也成为衡量治愈率高低的一个标准。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培养教育,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任重而道远。这篇文章探讨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护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医务人员的理念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实现从以医生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是以医疗护理为中心 ,病人围着医生护士转。新的医疗模式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强调了实现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尽管从国家到地方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 ,但要从思想观念到医疗实践中真正实现这种转变 ,应该说首要的环节在全民、全社会的教育 ,必须从上到下 ,从学生到专家 ,从领导到群众 ,从医护到患者均应接受这种教育 ,来提高全民的素质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2 提高两个质量所谓两个质量即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 ,…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院服务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医院服务的需要,医院服务的理念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行过程中,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却越来越低,从四个角度提出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将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的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化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种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认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当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临床多学科协作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性.用哲学辩证思维方法看待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出多学科协作的思路和途径,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实现临床疾病综合治疗和临床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普通外科的观念与传统观念有了很大不同.人本主义观念是普通外科的所有医疗活动的指导原则,循证观念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有效手段,微创观念将引导现代普通外科的发展方向,置换观念是社会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整体观念体现着现代医学对立统一的思想,而新的健康观念更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协作观念则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甚至采取了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的行为.通过对某院的208名医生进行的简单问卷调查,寻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医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从伦理学角度加以分析,为缓解医务人员压力,更好地服务患者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整合医学在具体的医疗改革、医疗模式上有两个维度,即要对患者全程关爱,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做到无缝隙链接;要实现多学科的有效沟通、统一结合.以现代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为例,提出要更好地落实医学整合/全程关爱,一定要团队协作、共同决策、进行医疗服务整合.借鉴国外较为理想的整合医学模式,提出要实现整合医疗/全程关爱的八项基本要求;医学人文进临床,要坚持三个不变和三个转变.总之,医学整合/全程关爱才能体现医学人文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医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10.
药师工作是集业务、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患者在整个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剂科的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少医患纠纷、改善患者的就医环境以及治疗质量,要求药师在医疗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