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在青少年职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职业发展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家庭因素是青少年职业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对青少年职业发展的影响和亲子依恋关系与青少年职业发展三个方面回顾了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进辅  赵永萍 《心理科学》2006,29(5):1222-1225
从与其父母间具有差异的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本研究自编了重庆市中学生价值观量表,并对重庆市的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自编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重庆市中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和年级主效应,学校区域和学校类型均不存在主效应;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在某些维度上存在主效应。(3)中学生与其父母的价值观在多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在六个主因素中,学生最看重自我方面,而家长最看重家庭。次因素中,学生最看重的是家庭气氛、平等、独立和隐私,家长最看重的是家庭气氛、家庭责任、平等、知识价值。  相似文献   

3.
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翟群 《心理科学》2004,27(6):1516-1518
用黄希庭等人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澳门初一至高三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自我价值感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在整个中学阶段,被试自我价值感的发展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人生目标、学习成绩、家庭人际关系、参加文艺活动和参加体育运动等五项因素对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有显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杨雄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6):484-487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218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2)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3)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家楣  陈宁  胡霞  丁志刚 《心理科学》2008,31(6):1291-1295
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更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了解处于社会迅速转型时期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地区青少年心理适应的状况,在全国调查的背景下,通过对上海地区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1515名青少年的调查和对仝国数据的比较发现:(1)上海市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性总体水平略低于全国;(2)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与全国不同的是初二年级的心理适应性最差;(3)适应性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女生在生理适应方面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人际适应方面显著高于女生;(4)学校性质、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与青少年心理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友伴网络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方晓义 《心理学报》1995,28(4):363-370
选择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共1040名作被试,采用十项友伴提名法,要求被试至多提名10个友伴,通过网络分析,从友伴提名数、友伴选择的双向性两个方面探讨不同年级学生友伴网络结构,结果显示,青少年平均拥有6~7个友伴,在这些友伴关系中,单向选择占明显的优势。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除个别外,均不明显;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的主效应较明显,而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的主效应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抚养困难: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抚养困难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变量.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抚养困难量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对选取的572名1~6岁的儿童的母亲进行了评估和调查.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抚养困难具有一定的因素结构,分别从儿童侧面和父母侧面抽取的5个和6个因素的累积解释率为57.90%和60.88%,与预试的结果是一致的.对可能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因素的考察发现,家庭类型、母亲受教育水平、职业、生产时母亲年龄和孩子的性别等是影响母亲抚养困难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孩子的性别与父母期望的一致性、母亲生产时是否顺利、父母与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多少等因素对母亲的抚养困难没有显着影响,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 父母离异首先伤害的是子女。正如李·索克指出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中小学教育的实践表明,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同完全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父母离异学生在学校心理和行为的表现状况,同完全家庭学生相比有哪些差异,为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参考,以提高父母离异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2,自引:1,他引:1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龄6-1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性别、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是否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构念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黄希庭  余华 《心理学报》2002,34(5):69-74
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我国 9个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 4 931名学生进行了再测量 ,以其中的2 4 2 0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一阶因素模型的比较分析 ,另外 2 5 11名学生的数据进行二阶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结果显示 ,我们提出的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是合理。该模型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层次 ;总体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最高 ,其次是一般自我价值感包含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 ,抽象程度最低的是特殊自我价值感表现为生理的、心理的、人际的、道德的和家庭的自我价值感 5个具体方面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该量表包含 5 6个题项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和具体方面对所构建的自我价值感模型进行测量 ,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  相似文献   

11.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某特大型城市学区658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父母的调查数据,讨论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家校沟通的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情况下,母亲的家校沟通行为可以显著预测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补习参与情况,而未发现父亲的家校沟通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结论印证了信息沟通在家庭教育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whether parents and students are consistent, over grade levels, in the importance they assign to school goals.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n = 178) and their parents (n = 130)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ddressing the personal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chool goals, defined in terms of school success. Parent-child consistencies in the rating patterns of school goals over grade levels were more common than were inconsistencies. These developmental consistencies support the position that students' school goals are embedded within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J. Youniss, 1980; J. Youniss & J. Smollar, 1985) and are scaffolded within it (J. S. Bruner, 1975; L. S. Vygotsky, 1978). Potential sources of relational and phenotypic influences on school goals are discussed, as is the need for effective friendship management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high school.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以东部某省1344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职业以及家庭拥有物三个指标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和家长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两个指标测试家长参与度。采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五个分指标测量学生的学习品质。采用师生关系量表测量师生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品质;(2)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由家长参与影响高中生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4)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以东部某省1344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职业以及家庭拥有物三个指标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和家长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两个指标测试家长参与度。采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五个分指标测量学生的学习品质。采用师生关系量表测量师生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品质;(2)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由家长参与影响高中生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4)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current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school connectedness (i.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support and the number of adults with whom they ha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is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outcomes across sixth grade for students from high poverty neighborho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30 sixth-grade students attending two middle schools in a large public school district. Specifically, students completed a survey to assess their perceived connection to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academic information regarding students' grades, attendance, and discipline referrals was obtained from school records. Results from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 showed that, on avera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chool support declined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sixth-grade year. However, students who reported less decline, or growth, in school support across sixth grade had higher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an students who reported more decline in school support. Sixth-grade boys were at a greater risk for negative outcomes (i.e., lower school support, lower GPAs, and more discipline referrals) across the school year than girls. Results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erceived connectedness to school in helping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experience a safe and successful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ort reciprocity in friendships and depression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aking specific account of the quality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The participants were 340 first‐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317 sixth‐yea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ll of whom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support receiving and support giving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best friend. In addit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answer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parents’ child‐rearing attitude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it was shown that support reciprocity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lower depression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not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oreover, it was found tha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perceived their parents as caring and affectionate, support reciprocity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lower depression but not for those who perceived their parents as distant and dismissive.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父亲参与教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548名农村寄宿制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亲参与教养与自我控制、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2)父亲参与教养既能直接正向预测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也能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预测学校适应;(3)相对剥夺感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起到调节,当农村寄宿制学生的相对剥夺感较高时,父亲参与教养对自我控制的作用减弱。研究结果揭示了父亲参与教养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能为提高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提供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野  卢笳 《心理科学》2012,35(2):391-395
摘 要 采用问卷法调查586名初中生,探讨其人际交往能力、学业水平及发展背景系统的互动关系模式。研究发现初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女生更善于处理人际问题。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优于低人际交往能力学生。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该能力有助于积极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教养背景系统的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学校人际背景系统,两大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