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哲学逻辑”词义探源和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逻辑”词义探源和辨析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当年,奥格登(G.K.Ogden)在把维特根斯坦的大著《逻辑哲学论》译为英文时,曾拟采用《哲学逻辑》(Philosophicallogic)这个书名,为此征询维特根斯坦的意见。维氏的答复是:“……哲学逻...  相似文献   

2.
“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这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个命题;之后,《逻辑哲学论》就保持了沉默。但研究者不可能保持沉默,而必须说明“不可说”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沉默。当然,经过研究者的爬梳剔抉、精心阐释,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文献面前,“不可说”的东西已然露出了各式各样的“真面目”。本文试图给出另外一种诠释方案,期望在维特根斯坦与哲学传统的关联中诠释其思想的可扩展性。一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严格限定了“可说”之“说”的内涵:(1)只有判断或命题才可能对世界有所言说;(2)命题而非概念或名…  相似文献   

3.
梁小岚 《哲学分析》2024,(1):48-58+196
“面相观看”问题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主要关注点之一。他的《逻辑哲学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面相观看”的维度,即对于模棱两可式的图画——奈克方块的研究。为此,维特根斯坦给出了看到“两个不同事实”的解答。以“投影规则”的角度重新解读奈克方块问题,去展示《逻辑哲学论》中的投影规则如何在中期哲学的探索中转变为更为普遍的投影概念。此概念在维特根斯坦中后期哲学中对“面相观看”的讨论举足轻重。因此,对作为一座桥梁的“投影规则”如何连接起《逻辑哲学论》中的奈克方块问题与“面相观看”问题的分析,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之间存在连续性的内在例证。  相似文献   

4.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涉及“意义、命题、理解、逻辑”这些概念,还涉及“数学基础、意识状态”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集中关注它对理解与私人语言的讨论,并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可能性《哲学研究》首先包含着对其作者早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一种批判,但作者还是要我们将这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见P.X)。为了能够理解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思想”是《逻辑哲学论》中一个很重要但又很不清晰的概念;维特根斯坦本人,以及常见的哲学文献,都没有为此概念提供清晰可把握的解说。如何准确理解这一概念,仍然是诠释《逻辑哲学论》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论文从《逻辑哲学论》提供的直接文本依据出发,立足于“思想的本质是逻辑”这个较通行的解读,对青年维特根斯坦关于“思想”的主要论题作学理上的梳理;其次,以维特根斯坦致罗素的信件为线索,论文尝试收集一些间接证据,讨论将“思想”解读为心理对象的可能性,并阐明这一解读会产生的一些困难;再次,基于一些认识论上的理由,论文建议:对“思想”概念作逻辑主义解读更契合《逻辑哲学论》的文本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术界有关《逻辑哲学论》的介绍已为数可观,维特根斯坦研究成了又一“热点”。不少青年学者凭借外语方面一技之长率先引进维氏之说,从之者竞相传抄,颇有“生吞活剥”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拾人牙慧为本,以著书“立说”为荣,已成为今日某些学术领域的~种时髦“景观”。在这种情势下,有必要对维特根斯坦作些认真的研究。朱文论涉《逻辑哲学论》的主体问题,并非侈言“救弊”,而只是对这个重要概念作一些探讨。主体(subject)、形而上学主体(metaphysicalsubject)或我(I)这个概念是《逻辑哲学论》中许多令人困惑的概念之…  相似文献   

8.
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维特根斯坦的“沉默”和冯友兰、金岳霖的回应郁振华自《逻辑哲学论》传入中国以来,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绍述研究不可谓少,但真正能立足民族的哲学传统和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创造性回应的却属凤毛麟角,冯友兰、金岳霖紧扣《逻辑哲学论》一书的主旨,对“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为这种创造性回应的典范。§1维特根斯坦:可说的和不可说的在《逻辑哲学论》的自序中,维特根斯坦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唯我论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重要内容,甚至是前期哲学的“本质特征”。的确,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不仅有助于全面地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而且,只有正确地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唯我论,才可以认识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在本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变中的巨大作用和它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科学哲学的生态学本世纪科学哲学的主宰者是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这两位大人物。他们都是为了成为英国女王的臣民而从维也纳移居英国的。讨论由两大论战组成:从30年代起,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论战(或称证伪主义同证实主义或盖然论的论战,以及自60年代起,“科学新哲学”同批判理性主义的论战。在拉德尼茨基和安德森1978年出版的《科学中的进步与合理性》和1979年出版的《科学的结构与发展》这两个集子中,可以看到有关这两大论战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和经验主义解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哲学论》对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基本观点中。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莫里斯·石里克很早就在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年鉴》(1921)上读到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德文版,对这部著作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很快在维也纳学派内部传开和扩大了。数学家韩恩(Hans Hahn)  相似文献   

12.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3.
思想的科学     
1919年8月罗素给《逻辑哲学论》作者的信中,曾问到思想的本质及其构成要素的问题。维特根斯坦答复说:“我不知道思想的构成要素是什么,但我知道一个思想必须具有与语言的语词相对应的构成要素。再者,思想的构成要素与所描绘的事实的  相似文献   

14.
规则遵循悖论(the rule-following paradox)及其相关问题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它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论述语言的运用及其意义方面的一个重要议题。克里普克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中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并提出了怀疑论解决方案。在这一解决方案中,他暂且接受意义归因中语义事实的缺失和怀疑论论证的结论,同时拒绝扩展这种论证而导致彻底的意义怀疑论。  相似文献   

15.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敏 《世界哲学》2008,(6):61-67
维特根斯坦在其《逻辑哲学论》中集中讨论了真理概念,他处理这个概念的方式表明了如何理解语言与实在的关系,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没有否定记号所代表的实在之物。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关于真理符合论的表述是否会遭到弗雷格的批评这个问题入手,对照戴尔蒙德关于维特根斯坦真理概念的解释,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按照这种解读,真内在于使用命题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几乎与逻辑同步产生。然而逻辑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还是本世纪的事。它是分析哲学的伴生物。随着分析哲学的传播与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由于它与分析哲学的这种历史渊源,所以有人把它看作分析哲学的一部分。不过近20年“逻辑哲学”在西方已取得跟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行为哲学和心智哲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这一领域不仅出现了象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塔尔斯基的《形  相似文献   

18.
在理解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唯我论(Solipsism)观点时,人们所遇到的主要困难与理解该书的5.62条命题有关。J.O.鄂姆森在其《哲学分析》(牛津1956年135页)中摘引这条命题时所用的译文是:“事实上,唯我论的意图是完全正确的,但它不能被说出,只能显示自身,世界是我的世界这一点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显示了:语言(仅仅我所理解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毫无疑问,括号中的这个从句乃为误译。德文的原文是:“……die Grenzen der Sprache(der Sprache,dieallein ich verstehe)die Grezen meiner Welt bedeuten”。这里的症结所在是 allein 一词。在我找到的所有字典的有关例句中,这个词都是用来修饰它前面的那个字。在《哲学论》使用 allein 一词的其他有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写完他的第一本书——《逻辑哲学论》,当时他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一系列精雕细刻的格言由一个复杂的排列体系联结起来,并且一切都按照从形而上学到形式逻辑的方向排列.此书被罗素誉为是一部杰作.人们很快就广泛认识到这本书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石里克、卡纳普和魏斯曼,维也纳学派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逻辑哲学论》立刻使维特根斯坦在哲学家的神殿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自己出版的唯一的一本书.有一段时间他放弃哲学去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又在奥地利做一名建筑师,1929年他回到剑桥,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工作一直到他1951年去世.他的思想交流实际上仅局限于课堂,他在由学生和同事组成的非常亲密的  相似文献   

20.
1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分析哲学思潮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大多数人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前后哲学是截然不同的,但维特根斯坦的美学却始终一致。其首要问题是一个划界的问题——和他的哲学划界的格式一样——为美学中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出界限,如果将其表述得更具美学特征,则是在可批评的和不可批评的之间划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那些不可说的也即神秘的东西便是“界限”,它之所以是界限在于它给予了全部可能性而不是一种被给予的可能性。这种界限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形式”(Logical form),逻辑形式使得世界这样存在着和这样被表述着;另一种是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