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生:何老师,我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上读到过你的《宗教道德与理性道德》一文,对其中应把道德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而不能简单地依赖于宗教的说法,觉得比较在理。可是在和同学闲聊时,一说起社会上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等行为,有的人总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宗教信仰,并且说如果不信宗教,人就会无所顾忌,就什么坏事也做得出来。有的同学还说,宗教总是教人向善的,信教的人许多都很善良,这有什么不好吗?为什么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而总是要宣传科学无神论呢?何:你提的这问题很好。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或者说先请你…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基督教牧师,也是中国宗教代表团中唯一的妇女。我愿意以自己的体会来谈谈宗教信徒应该促进人间的和平与彼此谅解。 我常听见周围不信宗教的人,以赞赏的口吻说:“宗教是劝人为善的。”他们认为信宗教的人都善意待人。然而事实上世界上还有人以宗教的名义制造不和,甚至进行战争,把宗教与恶行联系了起来。这是对宗教的亵读,也是我们宗教信徒的耻辱。 以宗教名义煽起敌意的人,总是把自己所信奉的宗教,连同自己对某些教义的理解,视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准则,认为与它不合的就不能容忍,这是很危险的极端的态度。我相信一切真善…  相似文献   

3.
我常碰到一些人问:信仰佛教是否要吃素?我告诉他们说:“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吃荤也是可以的。”他们反问:既然可以,为什么大多数佛教徒都吃素呢?我说,佛教是一个讲慈悲的宗教。佛教认为,凡是有情(有生命的)都有灵性,他们都贪生  相似文献   

4.
<正> 世界宗教是一家,是事实,也是真理。只有狭獈的宗派主义者,无知狂徒,或执迷于"教"而对"宗"毫无所知的人,是不会承认这一真理,也不会接受这一真理的。我在香港。香港有一个"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的社团组织,每年都有定期的活动。比如:六宗教元旦招待会,六宗教国庆招待会,六宗教思想交流报告会,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六宗教祈福会……等等。不仅如此,我们香港佛教联合会每有重大法务活动,会邀请兄弟宗教领袖出席,他们也都会翩翩盛装,盛情而来,共同参与。同样,兄弟宗教每有他们的重大庆典活动,他们也会邀请佛教代表前往参加,我们也都会虔诚而往。这  相似文献   

5.
要讲清无神论与道德问题,首先要讲清宗教与 道德问题。我们就从宗教与道德讲起。 第一部分:实践部分 一、布什到清华大学演讲,鼓励学生们信宗 教,说信了宗教,道德就高尚。 二、宗教界有不少人说,信了教,道德就高 尚。不信教,无法无天,无恶不作。 三、宗教研究的学者,也有不少人说,信了教 道德就高尚。并且援引某些资料说,某某地区信教 的多,犯罪率就低。某某人信了教,改掉了过去的 毛病。  相似文献   

6.
看开不看破     
正有些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他们认为"看开"就  相似文献   

7.
张义南 《天风》1996,(10):35-37
宗教与科学是不是对立的?在不信宗教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所以不信宗教就是因为他们宣称自己相信科学,而宗教是反科学的。他们不能既相信科学又相信宗教,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那么,在信教的人中是不是也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呢?虽然我们没有听到哪一位信徒公开宣称自己反对科学,但却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信徒,他们认为,信仰越虔诚,就应该离开科学越远。譬如生了病,就应该只祷告,求神医治,至于看医生服药是没有信心的表现。鄙弃医生与药物,说得严重些,就是反对科学。信主的人生了病,当然应当祷告,但同时也应该相信医药的力量。《近代科学奠基者的信仰》一文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虔诚的信徒。他们不仅不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更认为科学是上帝给予人类奇妙的、莫大的恩赐。因此,宗教与科学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假如美国人问你信仰什么宗教,你回答说我不信仰任何宗教,美国人一定很吃惊。对你会产生第一个不良的印象。他们认为,连神都不怕的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怀疑你是一个可怕的人物。美国人有宗教信仰的很多,到处可见教堂,星期日不少人去做礼拜。教徒之间时不时的有团契活动——轮流到教友家聚会,每人带一个菜,放在一起交换着吃。我们到达后的次日,便有牧师  相似文献   

9.
否认我的迹象,而且加以藐视的人,一切天门将不为他们而开放,他们不得入乐园,直到骆驼穿过针眼(十七)。我要这样报酬犯罪的人。他们在火窟里要垫火褥,要盖火被。我要这样报酬不义的人。信道而且行善的人——我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这等人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我将拔除他们胸中的怨恨,他们将下临诸河,他们将说:“一切赞颂,都归安拉,他引导我们获此善报。假若安拉没有引导我们,我们不致于遵循正  相似文献   

10.
黄萤 《天风》2001,(11):36-37
我为什么要原谅?在有人伤害我以后,要反戈一击这是自然的。他们为什么不应该为他们对我所作的伤害付上代价?如果我们不从这种怨恨愤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那么,气恼和苦毒就会作为对那种伤害的一种反应,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或者,我们作出另一种决定:我不再恨那个人了。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6日,全国宗教工作系统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2个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和11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隆重表彰。这在新中国宗教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我们循着鲜花与掌声,走近这11位先进工作者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事迹,一如他们的语言一样,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处显精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骄人业绩,有的只是,在平凡清苦甚至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和付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他们的特点,在于平凡;他们的价值,在于坚守;他们的魅力,在于一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也把这11位埋头苦干的先进工作者,称作是"宗教工作的脊梁",因为,在他们身上,生动反映了宗教工作部门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宗教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突出彰显了宗教工作战线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脊梁,但他们又是平凡亲切的同行,走近他们,无须仰视。让我们以平实的视角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与荣光。  相似文献   

12.
荆棘百合 《天风》2006,(20):28-29
常常听说“我受圣灵感动……”常看见一些人很容易热血沸腾,要行善、要祈祷、要读经、要唱诗、要服侍神。只是他们一阵热气之后,爱主之心就烟消云散了,热心时,他们说是受圣灵感动,但灰心时,他们是否认为圣灵不再感动,圣灵离开了他们呢?圣经中不缺少受圣灵感动的例子,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圣经中更告诉我们神是一位有计划、有组织、会管理的神。我们对神的工作方式、意图若缺乏了解,我们就不能按他的心意去行,去规范我们服侍神的心态、动机、目的以及明白最后要承受的结局。从神带领以色列民族出埃及这一特大历史事件,我们了解到神的心意。首先,创世记16章13至14节神在亚伯拉罕在世时就预备了亚伯拉罕之后裔寄居别人之地400年后要领他们出来。  相似文献   

13.
略谈宗教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在我面前的,是带有几分泥土气息的《贵州宗教文化研究丛书》的梗概。细品书名,有三个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宗教”?为什么要研究“宗教文化”?为什么要研究“贵州宗教文化”?一、为什么要研究“宗教”?马克思说,“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也就是说,人在实现彻底解放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自由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达到“围绕着人自身转动”的漫长的过程中,总有“围绕着人转动”的宗教会与之相生相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于是,观察、研究宗教,就是以改造世界、发展自己为己任的人类,不…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端为什么我要做一个教友?我做教友是为奉事天主和尊敬天主。我尊敬天主,不同于一般人的要求,因为一般人理智的能力相当薄弱,局限性大,看问题不够清楚,对天主的概念相当模糊。我尊敬天主也不同于一般宗教的要求,因为一般宗教只叫人信仰一个天主,但为什么信仰,怎样信仰,就不太明白了。我既是一个教友,就应该更认识天主,奉事天主,光荣天主,遵守天主的规诫,按照耶稣基督的精神办事。的确,耶稣基督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使我们认识天主,教导我们应当根据天主的尊位,光荣尊敬天主。正如圣若望宗徒记述吾主的话说:“我的父啊!我已将你的名宣扬给他们了。”(若17.26)梅瑟命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他的妹妹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可能是由于不赞成妹妹的宗教信仰,所以他从来不提妹妹的事,后来他告诉我他虽然不满意妹妹加入那个宗教,但是又说不出她有什么其他不好。他觉得信仰新宗教的人一般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他们往往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原因是一般的日本人都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而新宗教的人大多只信一种宗教,于是在人们眼里就显得有点古怪或偏激。日本人对新宗教的态度,也反映在新宗教的称谓变化上,50、60年代,人们普遍使用“新兴宗教”的提法。它所指的是一种所谓“类似宗教”,即看似宗教而又比宗教低…  相似文献   

16.
谈谈祷告     
王勇 《天风》2002,(3):26-26
我曾听一位牧师这样说: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就一定常常祷告,如果你要做一个基督徒,你就应当祷告。这话说得很实在,祷告是神给我们信徒的权柄,离开了祷告,我们将一事无成。一个祷告的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大布道家司布真每天祷告两个小时,他讲道大有能力;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每天祷告3个小时,神与他同在,就连德国皇帝查理五世也惊讶他的刚毅。但是许多信徒却将祷告当作一种重担、负担,所以在祷告时只了了数语以贿赂他们自己的良心,求得是否祷告让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何红 《天风》2003,(5):44-45
为了宗教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可以说,今天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基督教界人士的共识,且“不是要我适应,而是我要适应”。 我想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怎样更好地相适应的问题。我理解,当前中国基督教正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家信教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信仰有人格神的宗教。依普朗克的话语,“我一向就是一个具有深层宗教气质的人,但我不相信一个是有人格的上帝。”具体来说,当代科学家信教有这样几个特点: (1)信仰宇宙宗教。典型的是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我相信斯宾诺莎主张的那个通过现存事物井然不紊的和谐而将自己启示给人的上帝”。这个上帝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个上帝,而无宁说就是宇宙。在他看来那隐藏于自然之中,始终绝对有效的近似自然规律的和谐就是上帝。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着的和谐、对称、秩序、美,令人油…  相似文献   

19.
好活     
废名的夫人说:“我们生了小孩子,我只盼望孩子身体健康,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事那却没有一定,我带到乡间去学手艺也好,我喜欢同他们常聚在一块儿,反正手艺也总是人做的。”  相似文献   

20.
正昨日老家的堂侄来电话说:"有一家开农家乐的人想买咱家旧的纺车和织布机,该要多少钱?"我想了想说:"纺车和织布机已是陈旧,在他们那里也许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钱就不要了,送给他们吧。"说起纺车和织布机,它凝聚着我童年的记忆。儿时的我常常会摇着纺车玩,对织布机更是记忆深刻,我的右眼睑上的一道伤疤就是在织布机上磕的。那是一年冬天,我准备上学时,母亲要我戴口罩,执拗的我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