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理性和非理性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对立的实质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哲学始终都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根本课题之一。不言而喻,理性与非理性也就成为一对不可忽视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究竟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这在不同时期不同哲学家那里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和界说。这是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相关问题的一大障碍。认真研究和全面考察作为哲学基本范畴的理性与非理性概念,不仅对于研究和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及其对人的意义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是哲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理性与自由的理念表征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精神。从这一基本历史理念出发 ,黑格尔自觉地把弘扬理性与自由视为他的历史哲学的根本使命。但耐人寻味的是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也始终包含了深刻的非理性主义因素 ,理性与非理性构成了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内在张力。因此我们也许只有从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 -非理性的动力结构的哲学视角出发 ,才能够更深刻地揭示黑格尔历史理念的基本秘密。一、两个世界的理念与理性 -自由的主题两个世界的理念和理性 -自由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巴门尼德创始、为柏拉图确立的以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实存"一词是"existence"或"Existenz"的翻译,前者可追遡到有关"existentia"(存在)与"essentia"(本质)等讨论,后者是20世纪欧陆哲学最重要的关键词,如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等的"Existenzphilosophie"(实存哲学)及后来萨特的"existentialisme"。有学者把"existence"译作"存活",强调人的"活生生""活着"或"活动"等意味,颇有创意。但在汉语里,"存活"一般解作生物学的生存,如禽畜的"存活率"或癌病患者的"存活率"等,把"Existenz"译作"存活"恐怕未见其利先见其弊。本文的主要目的并非探讨海德格尔哲学翻译问题,而是探讨"实存"这个日韩哲学界定译背后的思想,特别是九鬼周造的实存哲学。九鬼是"实存"这个译语的创造者,并著有《实存哲学》和《海德格尔的哲学》等论文。九鬼的哲学可以让我们重温欧陆哲学在东亚的发展,亦可以让我们反思"实存哲学"。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转向是在清理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其问题时,结合当代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与转型的剖析,进而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存在论转换及其方向的理论追求的创构努力。古希腊的存在(tobe)及存在论(Ontology)中所蕴含的生存及生存论的丰富内涵,被此后的实存(exsistere)及实存论取代生存主义哲学开启了生存论转向,但此转向作为一项历史性使命,绝不限于此。当代西方浓厚的语言哲学以及后现代相对主义背景表明,仅仅在西方范式下推展的生存论转向已走向终结。在这一情形下,内在地超越于西方并蕴含着人类性哲学方向的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生存论转向中的重要意义将会彰显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以及其中蕴含的实践一生存论实际上有理由被看作“-3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只不过,在人类解放论的理论预设内,生存论转向作为人的不断生成、自我超越和创造的历史性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未竟性与不可终结性。  相似文献   

5.
“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哲学史的意义上 ,我们为何可以把当代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称之为“生存论转向” ?我以为主要包括下述三重意蕴。首先 ,以“生存论转向”来表达对当代哲学的根本性理解 ,是因为这种概括凸显了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 ,即把哲学视为关于人类存在的自我意识理论。在“拒斥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的理论进军中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 ,所谓“形而上学”的根本性弊端 ,在于它把人同人的世界割裂开来 ,试图以人的“理性”去“洞悉”与人相对峙的“世界”的“普遍规律” ,并把这种与人的历史性存在无涉的、永恒的“普遍规律”作为规范人的思…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生存共同体与道德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提供了一个审视赛博空间中人类生存道德状况的理论框架.网络道德的现状反映了"实存"的数字化,只有在数字化生存共同体中才能得以超越.与数字化生存相应的道德态度的基础是以获得内在自由为基底的一个有机系统,主要包括内在自由与责任、网络非利己主义、尊重网友的个人自由和生存实现能力以及坦诚.  相似文献   

7.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德格尔哲学严重缺乏伦理学面向。但事实上,从早期的《存在与时间》到中期的《哲学论稿》再到晚期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海德格尔都深刻地论述了伦理问题。只不过,海德格尔批判了西方历史上一切以“理性人”“知识人”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而代之以本真生存的存在论的“人道”。《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集中批判了传统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萨特实存的或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直接指出不是“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是真正的“人道”必须是“存在论”的。因此,虽然海德格尔自身无意建立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他也反对某种“元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他的存在论思想如他自身所言是一种“源始伦理学”。《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道出了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感性的和实践的人的真正本质与尊严,提供了建立现代和后现代所需要的新伦理学的可能性并起到了思想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日本被认为是想通过人道主义的道路逐渐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象学者和存在主义者(古在由重语),现为日本“存在主义协会”顾问。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想考察实存的人(即具体的个人)怎样与历史结合起来,并在历史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作者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阐明什么是实存的人。作者认为实存的人就是自然历史的人。作者说;“人本来是由社会关系创造成为人的,同时也是由自然条件而生成的。从根源上说,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的母胎。因此,人首先应该被规定为自然历史的人。实存的人也应以这为前提”。作者在论述的时候,批评了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和萨特尔。作者说海德格尔的历史排除了客观的、实在的规定,克尔凯郭尔的历史排除了一切必然性和脱离了一切社会条件,两者都是过于主观主义的。萨特尔不承认自然历史,即不承认人是自然历史的人。他之排除实在的历史的必然是由于他误解了历史的必然。作者最后指出他所追求的从自然历史的观点来看的真正的实存的人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实存的人的意识中,不耍因为自己与群众有距离反而把自己看作优越者;(2)要成为政治的人;(3)要成为真正的实存的决断者;(4)像人道主义必须成为战斗的人道主义那样,存在主义必须成为战斗的存在主义;(5)要有对滥用威胁人的生存权的权力进行抵抗的勇气,要有同不关心人的生存问题的一切利己主义进行斗争的决意。作者认为这几点都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信条相符合。从这些问题中可以逐渐找到战斗的人道主义、战斗的存在主义同马克思社会主义之间的一个共通点。  相似文献   

9.
意识活动的内在要素与主体性问题魏小萍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他的意识活动与他所产生的主体性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有机联系。意识活动中的理性要素与非理性要素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相应地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内涵。首先,情欲、欲望等非理性意识活动,它的产生根源相...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哲学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这种思潮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思想暗合,表达世界的荒诞性、人行动的自由性、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属等关注人生存现状的思想,直视人生的荒谬与虚无,不动声色地将真实又复杂,隐秘又鲜活的存在性焦虑写入戏剧冲突中。《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充满了荒诞性、非理性和对死亡、宿命的思考的存在主义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