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研究范围具体化程度的不同, 工作激情的概念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理解:由一般激情引申而来的工作激情、组织领域的工作激情和特定工作情境中企业家的工作激情。3个层面的概念均认为工作激情是一个包含情感、认知和意愿三因素的构念。工作激情相关模型主要包括激情的二元模型、员工工作激情概念模型、企业家激情体验概念模型和企业家激情感染模型, 这些模型各具特点并互为补充。工作激情相关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工作激情的来源研究、工作激情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结果的影响研究以及工作激情与行为和心理结果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现有实证研究数量非常匮乏, 应用模型单一, 研究内容分散。本研究提出工作激情研究整合模型, 为工作激情的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象征价值是品牌赋予消费者的心理收益, 强化服务品牌的象征价值成为企业提升消费者心理满足感的重要途径。鉴于顾客间互动是现有消费心理研究中重要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视角, 研究试图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 尝试综合运用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 构建顾客间互动与服务品牌象征价值的影响关系模型; 拟基于人际关系的三维需求理论, 深入挖掘顾客角色内外互动行为与象征价值之间的作用机制。未来的实证研究中拟运用实验和调研等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以期为服务企业激发顾客的象征消费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望海军 《心理学报》2012,44(6):830-840
现有关于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是品牌忠诚的决定因素。尽管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认识忠诚的概念, 但是现有文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来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发展过程。为了弥补现有营销文献中这一理论的不足,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同时影响品牌忠诚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通过一个纵向情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增强了, 而品牌情感的影响作用减弱了。并且, 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一致性体验会削弱这种效应。最后, 研究指出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共同的影响作用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6,(3):174-182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已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等概念进行比较,对其进行定义并给出低碳消费的三大特征,然后从利益关注、道德规范、非理性因素、情境因素四个角度对有关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剖析现有研究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品牌依恋是消费心理学和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理论层面,它描述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在应用层面,品牌依恋可以反映营销方案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因此也受到营销管理者的密切关注。在广泛考察已有文献,特别是近10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测量方法、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变量、以及与相关变量的辨析等进行了梳理,也对国内品牌依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最后,未来的品牌依恋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包括整合理论观点、提高外部效度和考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北京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被试为 13~ 19岁中学、职高及技校在校各年级学生 4193人 (男 10 86人 ,女 2 387人 ) ,用自编的中学生消费问卷、青少年亲子关系问卷、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量表进行集体施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价值观包含保持勤俭传统、追求现代生活和消费压力 3个因素 ,北京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是倾向于保持勤俭传统 ,贫富差距和消费能力的差距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没有构成压力。因素分析结果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分为谨慎型、流行型、实际型和攀比型 4种消费行为类型 ,谨慎型消费是北京中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消费价值观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都对青少年的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图形,或这些元素的组合,被用来象征一个或一组销售者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以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及服务。它通过消费者的相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影响消费行为。认知因素对与品牌相关信息处理的影响,一直以来是相关研究的主流。近年,动机因素,由于它对信息处理的控制与引导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为此,作者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分别以认知、动机因素的影响为着眼点,介绍品牌相关研究十年来的进展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品牌消费旅程通常指的是对于品牌消费服务的多维度(包括认知, 情绪, 感觉, 行为和品牌关系)响应。揭示品牌消费旅程的认知心理过程是目前营销学领域之中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梳理当前神经营销领域内有关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事件相关电位(ERP)、事件相关震荡(ERO)的相关研究成果后, 将消费者在品牌消费旅程之中的认知心理进程划分为注意吸引、决策形成、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四个阶段, 并系统阐述了每个阶段之中消费者心理进程的神经机制与脑区活动, 进而全面立体地揭示消费心理的全貌。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神经指标在具体营销情境下的表征意义, 并结合超扫描技术进一步解析多个被试间的神经耦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补偿性消费行为是指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或自我威胁而发生的消费行为, 是一种替代的心理需求满足工具。补偿性机制作为看待行为的重要视角, 可以解释许多看似不理性或不合常理的消费现象。自尊威胁、控制感缺失和归属感缺失是导致补偿性消费的3种动机来源。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补偿性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1)根据补偿机制的不同, 对补偿性消费的表现形式和类型进行细分; 2)评估消费行为的心理补偿效果; 3)探讨除消费外其他替代性的心理补偿方式, 以及消费补偿与其他补偿方式之间的关系; 4)挖掘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补偿性消费行为的特点与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一品牌相关联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作者在介绍有关国内外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品牌形象研究的基础上,就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特殊的心理特征等因素使得这一阶段的个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对当代城市中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坤瑜  王琦  王霞  邢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6):1111-1121
体验型消费是指以获得一种体验为目的的消费行为, 而实物型消费为以获得某种实质物品为目的的消费行为, 以往研究发现这两种不同的消费类型在消费者心理以及行为的多个维度上的影响都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回顾了过往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整理为如下三类:对消费类型的操纵方法、消费类型偏好的测量方法以及非实验研究方法。并从心理与行为两个角度, 梳理了体验型消费和实物型消费影响的差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影响不同消费类型的前因变量, 充分利用新兴数据获取方式、关注不同消费类型的模型建构和内部维度, 以及体验型消费可能存在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胡娟 《心理科学》2003,26(2):297-300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对策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来看,不适当的消费行为都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与当代世界各国所处的消费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不无关系。由于消费社会对于其成员施加着持续的消费价值取向影响,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价值观念和基于这一消费价值观念的消费行为模式,就难以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的周期性危机。为此需要倡导消费伦理,规范消费行为,建设一个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能满足人类对幸福生活追求的新型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6.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王财玉 《心理科学》2013,36(4):956-959
自我-品牌联结指消费者使用品牌构建、强化和表达自我的程度。本文试图通过未来时间距离下自我品牌价值偏好的研究,揭示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实验1通过操纵时间距离揭示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近期时间距离下,大学生功能性价值的自我-品牌联结强于象征性价值,在未来时间距离下,象征性价值则强于功能性价值。实验2通过操纵成败反馈情景启动自我认知探讨了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在积极反馈情境下,随着时间距离延伸,大学生象征性价值的自我品牌联结逐渐强于功能性价值;而在消极反馈情景下无论近期还是远期,功能性价值一直强于象征性价值。结论:随着时间距离延伸,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从实用主义过渡到理想主义,其机制是积极自我认知偏向的启动。  相似文献   

18.
牌至爱(brandlove)是Carroll和Ahuvia(2006)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消费者对满意品牌产生的情感上的依恋。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品牌管理实践者情感和关系营销的回应。文章对品牌至爱概念的定义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回顾,指出品牌至爱的概念建立在品牌依恋、消费者—品牌关系和自我扩展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文章最后辨析了品牌至爱与品牌情感和品牌忠诚等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品牌至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呼唤激情     
激情,是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辉煌,冬的坦荡。激情是一种真——一种敢爱敢恨,而且爱憎分明的真,它决不暖昧、猥琐、瞻前顾后。虚伪狡诈者,与激情背道。他们总得藏着掖着什么,唯恐稍不留意,便露出庐山真面目,被人识破里面的阴险与诡计。  相似文献   

20.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探究童年环境、成年人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关系,为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提供有益启示。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样本,运用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个体童年SES显著正向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二者之间起显著中介效应; 传统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绿色消费,且在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过程中起调节效应; 绿色消费也会随着代际、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当前SES的不同而呈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