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2.
儒学与佛学都在关注“人”,但其所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儒家颜元的《存人编》和佛家宗密的《华严原人论》中表现得很明显。在《存人编》中,颜元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其答案是只有实践了儒家“人伦”关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在《华严原人论》中,宗密则探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答案是“人本来是佛”。可以看出,颜元着眼于人的实践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儒学的价值判断,而宗密则着眼于人的本来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佛学的事实判断,两者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儒佛两家“人学”思想的不同进路,即儒学的实践进路和佛学的形而上学进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心理学史》这本供全国综合大学、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出版之后,为了配合《中国心理学史》的学习以及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又委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燕国材教授(主编)、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杨鑫辉副教授(副主编)和苏州大学教育科学教研室朱永新副教授(副主编)编写了《中国心理学史资料选编》。这套4卷本的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卷(先秦部分)和第二卷(汉至唐部分)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有幸最先通读了全书。觉得这套教学参考资料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4.
《管子》的思想,主要为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治国的理论,体现了这一新兴阶级“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下引《管子》,只注篇名)和“化故从新”(《侈靡》)的革新进取精神。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很明显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内容丰富多彩,且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王清任(1768—1831)河北玉田人,清朝名医,久居北京,“精岐黄术,名噪京师”(《玉田县志》卷二十)。王氏以他的活血化瘀理论和方剂,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而名垂中国医学史。王清任目睹各种传染病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他的医学思想;且针对“轻忽人命”的庸医、浅医的所作所为,王氏也提出了他的医德思想。本文就王氏的唯一著作《医林改错》(下引皆出自该书)提出的医德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标志着我国字书编篡目前最新学术水平的八卷本《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已成为语文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笔者备课、阅读总要置之案头,随时翻检。在使用中陆续发现一些疑点,便查考有关资料,顺手录札,返前复后,略无次第。现从所做札记中摄录数则,试加辨析。又《大字典》缩印本就八卷本中的明显讹误已作了订正,如“论”字第六卷言部3988页(二)lun①论语的简称。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序》引汉刘向《别录》:“……齐人所  相似文献   

7.
舍利的安奉     
一、舍利的由来舍利,为梵语Saarira的音译,又译“设利罗”,意为“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舍利有两种,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佛教经典。《妙法莲花经》卷四《法师品》云:“经卷所在处,皆应起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大唐西域记》卷九《摩揭陀国下》也说:“印度之法,香木为泥,作  相似文献   

8.
《大明三藏法数》,又名《三藏法数》五十卷。明永乐十七年(1419),杭州上天竺讲寺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藏本载于明北藏“昆”至“石”函(南藏缺)、清藏“兹”至“淑”函(上二藏均作四十卷,内总目二卷)、频伽藏“露”帙;铅印的单行本由无锡丁福保重校、黄中编辑  相似文献   

9.
《天童经》有加句、加加句本 《天童护命妙经》1卷,撰人不详。《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本经出唐代。或以为“南宋梁悟真扶乱降笔”,实非。按《云笈七签》卷122、《混元圣纪》卷9均载来真宗所制《天童护命妙经序》(一作《太上太清天童护命经序》),谓此经系“太清密诰(‘诰’一作‘语’,误),金阙真符(‘真’,一作‘诊’,误),素有前征,播于别录”。其“前征”之事,载《云芨七签》同卷《太上天童经灵验录》,述唐末昭宗景福元年(892)三月益州(指成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1.
《管子》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政治、军事、哲学思想,涉及封建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但《管子》的管理理论还没引起人们充分注意。本文试图从“激励”——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一侧面,对《管子》的管理理论作一点初步探索。一、《管子》激励理论概述(一)基本前提《管子》谈激励,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令顺民心”。《管子》认为,“辟则惠,闭则颣”。(《乘马》,以下凡引《管子》,只注篇名)(颣:戾,悖逆)对人越是疏导,他就越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卷八》)“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势之顺以趋者,理也.”(《尚书引义》卷四)“顺必然之势者理也.”(《宋论》卷七)“天者,理而已矣;理  相似文献   

13.
打开矛盾《子夜》,就会看到一位封建遗老整日捧着本书念诵不已,到死也不放手,这就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太上感应篇》。(以下简称《感应篇》) 《感应篇》的作者至今是个疑案。《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认定李昌龄是作者。《道藏》太清部有《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然称:“李昌龄传,郑清之赞”,意即李昌龄只是传《太上感应篇》者,并非作者。这就和《宋志》有了出入。《续百川学海》录有“《乐善录》一卷,(宋)李昌龄撰。”看来这位和《感应篇》有关的李昌龄还著有其它类似的劝善书。但宋代叫李昌龄的有几个,到底哪个是作者,各说不一。清代给  相似文献   

14.
《华严经传记》,又名《华严传》,五卷。唐京兆崇福寺沙门法藏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华严经传记》撰时阙载。考本书卷一实叉难陀传中,有唐景云元年(710)十月十二日实叉难陀卒于大荐福寺,“至十二月十三日,本国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余骸及斯灵舌遂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焚尸之所起七层塔焉”的记载(第155页中)。而法藏本人又卒于先天元年(712)  相似文献   

15.
真谛(499~569)三藏是继鸠摩罗什法师之后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之一的伟大译师。他是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帝使臣张(?)从扶南国礼请来华,于大同十二年(546)八月十五日抵达南海,两年后,即太清二年八月始达建康(今南京)。由于侯景之乱,“不果宣述”(《唐高僧传》卷一。下文未注出处者同此),因往富春(浙江富阳县)从事《十七地论》的译业。承圣元年(552),他再度回到建康,“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两年后的554年回豫章,旋往各地游方弘化。永定二年(558)复回豫章,并在临安、晋川诸郡停留,从事经论翻译。但他深感“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曾三度萌起归国之念。天  相似文献   

16.
《释迦谱》和《释迦氏谱》是我国佛教学者编撰的两部重要的释迦牟尼传记,代代流传,影响极大。《释迦谱》梁建初寺沙门僧祐撰。载于丽藏“彩”函、宋藏“彩、仙”函、元藏“彩、仙”函、明藏“书”函、清藏“壁”函、频伽藏“致”帙,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卷。其中丽、频伽、大正藏作“五卷”,宋、元、明、清藏作“十卷”。五卷本最初见录于僧祐自著的《出三藏  相似文献   

17.
何名申教授、生于1930年,50年代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思维科学、逻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个人奖、云南省政府颁发的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被昆明市委市政府授予为昆明市优秀拔尖人才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何教授研究创新思维十多年,成果丰厚。曾担任24卷“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大型丛书中《思维技巧》卷主编,1992年又主编了由台湾新雨出版社出版的“使你聪明丛书”.最近他编著的《创新思考方法──怎样想新点子?》一书将正式出…  相似文献   

18.
邵伟华最近在“新浪”网上声称,因他在“《周易》等信息科学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突出,于2001年10月被写进《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的党史(风采卷)。并说这是“党中央”对我国传统文化“《周易》四柱”“信息科学”的代表人物邵伟华研究成果的“最终肯定”。 邵伟华确实是“《周易》四柱”的代表人物。所谓“《周易》四柱”,说白了,就是八字(四柱)算命。他的名著《周易与预测学》等,因为宣传封建迷信,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不过,这并没有使邵伟华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建算命公司,搞算命国际,热热闹闹。算命就算命呗,还要自称为“科学”、预测学。这自然要被学术界揭露和批评。可是在邵伟华看来,对他的批评和揭露就是“乱党乱国”,而他,则代表的是先进文化的方向,而且斗争了22年,现在胜利了。他被写进了党史“风采卷”,这是“党中央”肯定了他。  相似文献   

19.
苏轼《论语说》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不只是文学大家,而且对儒家的经典有深刻研究。苏洵参与编撰了《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苏轼撰《易传》九卷、《书传》二十卷、《论语说》五卷,苏辙撰《诗集传》十九卷、《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明代焦竑很重视苏氏解经的成就,竭力搜求,编成《两苏经解》。有万历二十五年毕三才刻本和万历三十九年顾慥刻本,其间独缺苏轼《论语说》一种,甚感遗憾。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也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说:“今未见传本”,“其说亦不可复考”(《论语拾遗》条)。可见明清以来,书已失传。我发现宋、金以来的某些书里,尚保存有此书的佚文和有关论述,可见一斑。朱熹说:“东坡天资高明,其议论文词自有人不到处。如《论语说》亦煞有好处。”(《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苏轼也“自谓颇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东坡续集·与滕达道书》)。不舍杯土,泰山得以成其高;不辞细流,黄河得以成其大。值此深入研究孔子和儒家学说之际,谨将苏轼有关《论语》的论述,钩稽排比,按《论语》篇次辑为一编,冀使苏轼《论语说》得以重见天日。虽不为完璧,而于百家争鸣中亦可窥见苏氏对孔子学说的研究心得。不当之处,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7)
《传法宝纪》,一卷。唐京兆(长安)杜(月出)(字方明)撰。有敦煌写本三种,现藏于法国国民图书馆。第一种保存了杜(月出)为《传法宝纪》作的序言、目录及菩提达摩(亦作“磨”)章的部分,其余的并皆亡佚。此为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的本子;第二种仅存道信章的后部分至法如章的前部分,凡二十五行,余并亡佚;第三种为全本。由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在1936年发现,1943年在《续禅宗编年史》上作“附录”发表,后由柳田圣山校订、注释,编入《初期禅宗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