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不仅是现代社会批判的开启者,而且也因其批判的深刻性和超前性而著称于世。然而,在正统的阐释者们那里,马克思这方面的卓越贡献却被掩蔽起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试图把马克思的思想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不幸的是他们完全忽视了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在于马克思哲学也是一种经济哲学。这就是说,必须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贯通起来,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一进入马克思哲学的视域,立即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克思在1858…  相似文献   

2.
赵猛 《现代哲学》2016,(3):76-81
在胡塞尔的知觉理论中,感觉材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讨论胡塞尔关于感觉材料的两种处理方案——反思模型与第一人称视角的说明,并论述第二种方案如何推动了胡塞尔从对知觉意向和感觉概念的简单处理,进入到对知觉活动的感性层面的深入分析。对感觉材料问题的讨论,一方面将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感觉概念,另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胡塞尔的知觉理论进展的哲学动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法家用人哲学是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这两种哲学进行了总结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研究显示,儒法两家在用人总体思路、用人标准以及如何用人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别。而这种差别的根本来源在于两家哲学所持有人性假设以及管理终极目的的不一致。同时本研究也认为,儒法两家用人哲学的差别实际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1.引言电子计算机科学中有许多研究领域不论在指导探究的难题方面,或是在做出的解答方面.都与哲学交叉。我认为,这些领域在今后20年内,对哲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这些分支也可能变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或者,它们的内容也可能渗透到一些现存的科学中去,如生物学和生理学。无论就哪种情况说,哲学将失去其传统科目的一些内容。我想很可能哲学研究丧失的地盘比心理学与哲学分离时要大得多。心理学带来了解决某些以前属于哲学问题的古老工具——实验方法;而计算机科学带来了新的工具——计算机。哲学应当如何迎接这场挑战呢?过去,哲学以转换和精炼它的兴趣的方式来对这场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高岑 《哲学动态》2005,(11):30-35
心理意向性论题最早由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布伦塔诺(F.Blentano)引入现代哲学.20世纪前半期的意向性研究主要在现象学传统中展开.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语言哲学的逻辑演进,以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心理意向性则成为当代心智哲学的重要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意向性更进一步成为当代哲学探索人类心智的性质、构成、特征和归属问题的焦点.当代西方心智哲学关于心理意向性的众多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意向实在论,二是意向工具论.本文首先阐明意向性论题的内涵及其在人类心智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然后考察当前关于心理意向性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并扼要评述它们在人类心智研究中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否包含真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有关正义理论之争陈勋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顾速(南京大学哲学系)正义问题是西方政治哲学讨论已久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涉及政治哲学立论的根本出发点。尽管参加争论的当代哲学家颇多,观点亦互有差别,难以用简单的派别来划分...  相似文献   

7.
戴维森论行动与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动理论被认为是戴维森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它来源于戴维森语言哲学中的彻底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的立场(参见江怡,第838页)。这是因为,在理解语言的性质时,彻底解释的方案要求对能动作用(agency)的性质和理性化(rationality)的概念给出一个恰当的说明。戴维森的行动概念基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身体的运动,具体可记载的事件;对同一个行动可有不同的描述,这些描述体现出了它的意向性要素。对行动的讨论离不开意向,因此,意向问题是行动理论的一个关键所在。尽管行动都可用意向来描述,但这并不表明行动和意向性行动是一致的。本…  相似文献   

8.
现代哲学中凸显的"意向性"主题据说发端于布伦塔诺。他以"意向的内存在"为基本依据区分"物理现象"与"心识现象"。然而,他并未将"意向的"主题化和术语化,它可被"对象的"替换。如果从布伦塔诺特定的经验立场出发,拥有"意向的内存在"的心识现象同时具有真实的存在,而物理现象只有意向的存在,常识现象只有超越的存在。三种现象中,只有对心识现象方可作出明证判断。"意向的"在现象学中向"意向性"主题转变表明哲学或是对实践问题作出退让,或是陷入玄虚;在语言分析哲学中向"意向性"主题转变则表明哲学或是对语言或是对常识作出退让。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承担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但面临队伍不稳定问题。本研究探索影响辅导员产生离职意向的关键因素,并构建离职意向动因模型。先选取已离职和未离职辅导员共10名进行结构化访谈,并在编码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离职意向问卷,对200名辅导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辅导员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回报、人-职匹配、工作-家庭冲突、人际环境和工作压力五个方面,它们通过工作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离职意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集体意向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意向性是社会科学哲学中近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议题,也是意向性理论的前沿课题.集体行为是一种与个体行为有本质区别的社会实在现象,完全通过个体行为和个体意向对它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集体行为在本体论上具有不能被还原为个体行为的独特性质,如体育比赛、商业竞争、政治竞选等,它们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积,其中成员的个体意向也不能像控制个体行为那样来支配集体行为.因此,很有必要引入集体意向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则继承了大乘佛教“自觉觉他”、度化众生的理想。两者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处世观、理想境界、理想人格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体现。由于大乘佛教本身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的特征,加上僧肇有意识地吸收融合老庄玄学的思想内容,因此,僧肇人生观中的共同点也是多方面的。僧肇哲学站在般若中观学说的立场上,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思维意向,并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两种思想资源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理解间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达到客观准确的理解,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解释学的研究,有两个要素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时间,一个是语言。这就是所谓的时间间距和语言间距问题,它们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理解间距问题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值得问题作出比较深入的探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客观性要求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客观性必须清除两种错误观点或认识。一种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凝固化的理解。这种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一个所谓不变的“原意”,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3.
论逻辑语义     
符号、由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语义是语言哲学和符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逻辑符号、由逻辑符号构成的某类表达式及其逻辑语义则是逻辑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逻辑 ,特别是现代逻辑 ,通常是用形式语言和形式系统表述的。但逻辑学家建立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刻画人的思维规律和推理能力 ,这必然要涉及形式语义和形式系统的逻辑语义。逻辑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 :直观语义和形式语义。很少有论文专门论述逻辑语义中的直观语义以及它们与形式语义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这些问题。给定一个形式语言L。我们知道 ,从本质上说 ,L由一堆抽象符号…  相似文献   

14.
社会哲学研究设想讨论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邀请所内外十余名专家学者,就开展社会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把社会哲学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适合时宜的。“社会哲学”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现代,应该赋予它新的、更丰富的涵义。在我国,社会哲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应该加紧这门学科的建设。一、研究社会哲学的必要性与会同志指出,社会哲学是当前哲学中有生命力的一个方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对于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哲学,必须破除社会和自然界相分离、相对立的旧观念,全球问题,人类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柏林洪堡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系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数学哲学问题方面的代表和东德科学院中央哲学研究所科学发展哲学问题方面的代表,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联合在屈隆斯波恩召开讨论会。在过去四年里,会议是在“关于发展的科学——科学的发展”这一主题下举行的。这种传统的会议原来是洪堡大学哲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讲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转向与概念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哲学的哲学》第一章内容。作者通过历史的描述,指出概念的转向比语言的转向构成了更为广泛的运动。它对语言与思想的相对优先性持中立态度。而对思想和言谈的关切就是它们的意向性。概念的转向把意向性放到了哲学的中心。心灵哲学最终没有在哲学中扮演语言哲学曾经拥有过的那种组织者的角色。从许多当代哲学家的视角看,概念的转向,更不用说语言的转向,似乎是错误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是近代西欧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发展的最高阶段,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则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最高峰;而与黑格尔哲学同时形成的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则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源头。这两种对立哲学的同时出现当然不是偶然的,但如何说明它,至今仍是~个问题。深入考察将会发现:从发生上看,它们两者实来自同一个母腹——康德哲学,并经过同一的发育阶段或中间环节——费希特哲学和谢林哲学,从而表明,以叔本华哲学为开端的整个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是在它的对立面——德国近代理性哲学思潮中孕育出来的。从内容上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不是要阐述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或理论,而旨在说明胡塞尔为何认为他的意向性概念对哲学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笔者拟对胡塞尔关于意识经验的模式、哲学在理解经验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对哲学研究范围的表面限制等问题作些评论。其次,笔者将简要地对有关外部世界的问题及胡塞尔思想的来源作些说明。本文不奢望详尽地论及以上问题,甚至不拟详细叙述胡塞尔对这些问题的论述。我只是想发掘并传达胡塞尔在探索意识的意向性以及他所谓的用以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的技术力量——“意向分析”时所产生哲学的解放的意义。Ⅰ.正如弗勒斯达及其后继者多次指出的:胡塞尔的意识经验理论是两种思想影响的综合产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中作者把他所谓的新哲学(又称之为科学的哲学)和旧哲学(或传统哲学、思辨哲学)加以比较。他认为新哲学的贡献乃在于对传统哲学所提出的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他所举的得到回答的问题有:几何知识的起源问题,因果关系的有效性问题,物质的本质的问题,支配进化的原理的问题;逻辑的本质的问题,关于预言的知识的问题,外在世界和人的心灵的存在的问题,伦理学的本质的问题。作者用了较多的篇幅阐述他对伦理学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要用类似于解决几何学问题的方法来解决伦理学的问题。他主张区分开伦理学的公理(或前提)和伦理学的蕴涵,认为只有蕴涵是能用逻辑证明的。他认为几何学与伦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差别:几何公理可能成为真命题,含有经验的真理;而伦理学的公理完全不能成为认识的命题,不能根据任何一种解释而被称为真的,它们是意志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外刊学论     
利曼:“哲学,哲学史,和意向主义谬误”(Leaman, O., “Philosophy, itsHis tory, andtheIntentionalistFallacy”,HistoryofPhilosophyQuarterly, Vol. 20,No.4, October2003)哲学主要是对论证的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与历史无关。同样,意向谬误认为历史与语境(context)不会增加对客体的审美深度,甚至会影响这种深度。高明的哲学提供观念与论证,且是从一些简单的命题出发经过论证才变得复杂。所以历史在理解哲学中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在伊斯兰哲学中,历史在此方面的作用用横向细节 (hori zontaldetail)与纵向细节(verticaldetail)来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