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他考几分?     
考试刚过,卷子改好发还,大家都很关心考分的高低。甲对乙说:“我这次考试得了个100分,你呢?”乙没有直接回答甲,而是说“啊!你也是100分!”乙虽然没有直接回答甲的问话,但是甲已经得到了想要知道的答案:乙也是考100分。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是乙的说话中那个“也”字透露出的信息。“也”这个副词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关系:二者相同。乙如果自己不考100分,是不能对甲说“你也是100分”的。所以,在  相似文献   

2.
开怀一刻     
同老婆一样一天,小康收到一大把信,朋友们羡慕得忙围来要看。小康赶紧用手将他们挡开:“信件就如同婆一样,是不能分享的!”男生甲:“我几次找你们班长他都不在!”男生乙:“他事情多出去了!”男生甲:“他经常上哪去?告诉我,我去找他!”男生乙:“他经常上厕所!”(责编:路石)哪去找人开怀一刻@刘建伟  相似文献   

3.
甲、乙两人赶着去看电影。甲是个长腿,乙是个矮子。乙好不容易才能跟上甲,没有拉下距离。甲发现乙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就赶快打招呼,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快了!”不料乙却风趣地回答甲说:“不,是我走得太快了!”甲很纳闷,没有听懂乙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位在场的第三者丙,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哈哈大笑,插上去说:“别客气了,你们二位走得一样快!”——亲爱的读者,你能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甲、乙两人究竟谁走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5.
文盲     
甲:不会使用电脑的就是文盲。乙:我同意你的说法,不过,反过来看,会使用电脑的,也可能是文盲。甲:胡扯!哪有文盲会用电脑的?乙:你使用电脑几年了?甲(得意地):5年了。乙:请问,5年来,你还用过笔吗?甲:只有文盲还在用笔。乙:请把你刚才说的那句话用笔写  相似文献   

6.
错在何处?     
有这样一个笑话:甲(对乙):我给你提个意见?乙:请!甲:你骄傲。乙:是的,我骄傲。我应该骄傲。甲:怎么?乙:骄则必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应该骄傲。甲:??? 在这里乙所作的推理确实令人哑然失笑。但是,其中的逻辑错误究竟在哪里呢? 陈宗明在《现代汉语逻辑初探》一书中引用这个笑话之后分析说:三段论有条规则: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那末结论也必然是特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说‘有的失败导致成功’,  相似文献   

7.
从一到十     
甲:新年到了,回想过去一年来神恩手的引领,我们真是感谢赞美不尽! 乙:是啊,我们要不断数算神的恩典,把神的话语牢记在心。 甲:那还用说,主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嘛。 乙:哇,你已经背上啦。 甲:当然喽,“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乙:又来了——别得意,让咱们现在就比一比…… 甲:别不服气,背圣经金句,我张口就来——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学者以为郭店“老子”(二千字)系《道德经》之节本。郭本文分三篇(整理者称为甲、乙、丙),但甚少学者论及此三者有出自不同手之可能。本文从三篇思想人手,继而着眼于甲乙、甲丙文间有重复处而乙丙间却无之事实,假设乙、丙分为阐发甲篇之“说”文(汉代改称“传”)。如此透视郭“老”,则乙、丙之全文皆可与甲“经”特定句段对应。证明郭“老”三篇实“经后附说”之集合。郭店一号墓闭当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由此以往,下达马王堆之五千言《老子》,尚需加入数代传人之继续努力。今日《老子》本历时集体之创作也。  相似文献   

9.
座位     
邓声镭 《天风》2001,(7):17
礼拜天,来参加崇拜的弟兄姊妹,早早就来到了教堂。时间还早,甲姊妹把书包交给邻座,出去一下。进来乙姊妹刚刚落座,邻座几位姊妹不让她坐在那里:“有人坐。”“不是空位吗?”“你怎么不讲理,她会回来。”“我怎么不讲理?”这时甲姊妹回来:“这是我坐的。”乙姊妹气愤愤喃喃地找别处座位去了。  相似文献   

10.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11.
甲:(手提书包,口唱圣歌上) 乙:(身背书包上)喂,同志,听你口唱圣歌,看来你是个信耶稣的吧? 甲:是啊。 乙:感谢主。同道,你平安?今天你到哪里礼拜呀? 甲:我到××教会。走吧,我们一块儿去。  相似文献   

12.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13.
确凡1巴j文t二目夕了乡乙翻司妇卜T卜石J日!川寸百,5.甲甘U阿拉伯数字为文章的期数、页码。 沉痛悼念包尔汉名誉会长归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名誉会长包尔汉·沙希 迪归真”··”·“”·”····“··一”二”·“·“·’’(5·2)中国伊协名誉会长包尔汉遗体在乌鲁木齐 市安葬“··“:.”··…”.“...…,”“··“二“,(6。6)沉痛悼念包尔汉名誉会长归真”一沈遐熙(6 .2)生得光明去得坦然·“·””··“…伊丽菲拉(6 .6)悼念包老·缅怀往事 :.”·”··““·”·”·…阿布都热衣木·伊明(6。7)风范永存“.”…“·“.“·..·…  相似文献   

14.
你也对呀夕阳渐落,深山幽林中的千年古刹,更显清静寂寥。老方丈在禅房正襟危坐念佛诵经,笃、笃、笃,木鱼响起阵阵清音,悠远弥长。突然,寺院内传来嘈杂的吵闹。原来,两位小沙弥因琐事发生纠纷,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约摸有半个时辰,仍未和解。之后,沙弥甲奔进禅房,请师父主持公道。老方丈凝神闭目,仍在静心念佛等沙弥甲激动地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老方丈微微颔首,说:“你对呀!”沙弥甲便满心欢喜地离开。沙弥甲抬脚刚走,沙弥乙又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难道我不对吗?”沙弥乙又上气不接下气地将事情由头至尾说起,如何如何,直老方丈轻轻点头,…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政法工作者,以往处理案件,往往单凭经验办事。通过参加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的学习自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案例,深感学与不学大不一样。例如,在一场关于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的争论中,我便使用了有关的逻辑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案例如下: 甲借了乙的钱很久不还,乙多次催要,甲竟赖帐说没有借过乙的钱。乙顿起杀人复仇之心。某日得知甲在家中,乙便借了猎枪闯入甲家,准备打死甲。甲的老母有  相似文献   

16.
传福音     
宏恩 《天风》2001,(12)
甲:基督徒(弟兄或姊妹) 乙:做生意的小老板 丙:平民百姓(师傅) 丁:老师 卯:医生 巳:诗班弟兄 第一幕:在诗班弟兄家 剧情:一张桌子,二张椅子,在看望诗班弟兄中向他的亲戚朋友传福音 甲:今天是圣诞节,昔天同庆的日子,记念庆祝耶稣降生。当年天使向牧羊人报信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一位救主,就是主基督。”既是大喜的信息,应该告诉别人;又是关乎万民的,不仅关乎我,也关乎世上所有的人。噢!对了,我今天特意去看望×××弟兄,不知道他出院后身体恢复得怎么  相似文献   

17.
石榴甲: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成熟的标志。乙:肚里有点东西,就笑裂了嘴。灯蛾甲:为追求光明,不惜赴汤蹈火。乙:总想把火扑灭,真是不自量力。瓦甲:手挽手,肩并肩,辛勤地为人们遮风挡雨。乙:一生总喜欢爬到高处抛头露面。月亮甲:在人们需要的时候,给大地带来光明。乙: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秤砣甲:身子虽小,却能压千斤。乙:一生都在称量别人,却从不知道自重。气球甲: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圆满。乙:被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流星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闪闪发光。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必然坠入黑暗的深渊。竹笋甲:敢于“冒尖”,…  相似文献   

18.
有的逻辑教材(如人民大学编写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把“不置可否”归结为违反排中律的错误,笔者对此特有异议。所谓不置可否,就是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没有明确态度的意思(见《汉语成语大词典》)。日常思维中的“不置可否”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对于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的思想既不同时认可,也不同时认定为不可。比如碰到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即不说甲对,也不说乙对;既不说甲不对,也  相似文献   

19.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20.
甲:读了上一期的旅途闲话,也引出了我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的问题比较难解决,不是一下说得清的,请你耐心听我说。乙:我一定认真听。不过,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我也不一定回答得了。甲:这些问题我是逐渐出现的,我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乙:好的。甲:你知道我学佛已经多年,这几年来一直在弘扬佛法。我自己认为我对佛是真诚信仰的。比起那些不理解佛的教义当居士的人与佛更亲近。我追求的是智慧,没有必要执著于形式,所以我没有想到过皈依的事,可是日子久了,问题渐渐来了。乙:是什么问题呢?甲:常有人问我:“你信佛吗?”我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