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育川 《哲学动态》2001,(10):22-24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讨会于 5月 2 7— 30日在广州召开。 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这次研讨会中 ,代表们充分肯定会议的价值 ,但对于会议的标题 ,不少代表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必须作出严格的区分。“马克思的哲学”概念清晰 ,直指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主张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包括马克思之外的思想家 ,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杭州发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研讨会”于 1 2月 5日至 8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 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 ,结合世纪之交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和发展走向。研讨会集中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 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 ,马克思主义在 2 0世纪得到了巨大发展 ,突出表现在它在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谭群玉 《哲学动态》2006,(12):68-68
2006年7月14~15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的视角”国际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举行。来自中、英、澳三个国家九所大学的2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论文共18篇。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叶汝贤教授、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系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教授做大会基调发言,中西方学者讨论和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具体问题和未来走向关于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总体状况,中国学者提出了三种主…  相似文献   

4.
龚庆  王莉婧 《现代哲学》2004,(2):121-123
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视角,在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问题给予重新的审视和探讨。积极的探讨使问题的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四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面向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8月23日至27日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的60位专家学者及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与会者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了中国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中国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交融已历经80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首先是作为救国的道路开始的,它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在六届…  相似文献   

6.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魏小萍(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1996年10月14—15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联合召开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马...  相似文献   

7.
由中央党校和甘肃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共产党 80年理论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教授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全国党校系统哲学理论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对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似文献   

8.
2004年11月20~22日,由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等共同举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40余篇,现就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和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于2011年4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洛阳成功召开。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白春阳 《哲学动态》2004,(10):23-25
肖前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理论研讨会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7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做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 2月 1 9— 2 2日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同时召开 ,会议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分别与《哲学研究》杂志社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 ,全国各地的 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就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现状、理论创新的可能思路、人道主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现简要报道如下。关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问题 ,刘陆鹏教授 (山东大学 )认为 ,唯物史观研究在当前处境严峻 ,它与现实的对话能力和解释力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14~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为主题的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全国130余名学者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兼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冷溶给论坛发了贺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和有关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概述如下。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会学者普遍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深厚的理论底蕴、开阔的世界历史眼光、强烈的现实关注和浓郁的问题意识,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有关规定 谈论"后马克思主义"(post-Marxism),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后马克思主义".目前国内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研究和理解上已经出现了分歧.国内有的学者提出了"后马克思思潮"、"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这三个范畴来框定"后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出现的不同视角和派别.[1]还有其他研究者提出了对"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划分和看法.[2]我们认为,在研究伊始,对这一派别做一概要的划分很有必要.但重要的是找到"后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派别的根本特征,并依据这一特征使之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派别区别开来,进而廓清"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并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我们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这两个视角来划分"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20日,由东南大学、《光明日报》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暨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首届高层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光明日报》、东南大学、江苏省政府参事室、江苏省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领导,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价值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批判性地审视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城市、地理、空间研究相结合的历  相似文献   

15.
1998年6月26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9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首都理论界庄福龄、顾景屏、崔自铎等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介绍今年5月法国...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教育部社科司、兰州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于8月22~24日在兰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庄福龄教授作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及其在新世纪的理论升华》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本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首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聂资鲁 《学海》2002,(1):205-206
刘林元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以下简称“《丰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丰碑》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主题 ,讴歌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卓越贡献 ,再现了八十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 ,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这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思路。作者深刻地指出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所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郗戈 《现代哲学》2011,(3):125-128
2011年4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联合主办、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外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全国理论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赵士发教授新近出版的佳作《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著》),可以说是他数年前出版的《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的续编,或者说是其中基本论点的深化和具体化。故《新著》最鲜明的创新点,是依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现代化新视野、新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这里既彰显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拓展,更显示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思想、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