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傳詠  沈曄 《心理学报》1963,8(4):23-31
問題 近十多年来,图形知觉集中了不少心理学家的注意。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关于图形知觉的神經机制;影响图形知觉的学习因素;以及知觉中的动机因素等等。而沿历史較久的方向,即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图形知觉的关系的,也頗不乏人。决定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感觉和知觉过程的研究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部分是感觉和知觉基本规律的基础研究;另一部分是直接为工业建设服务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包括视觉感受性、颜色视觉、图形知觉、空间知觉、听觉和其他感觉过程的研究。1949年以前,我国在感觉和知觉心理学领城中几乎没有什么研究。50年代以来,我国心  相似文献   

3.
李錚 《心理学报》1964,9(2):68-74
前言对汉字問題的心理学研究,字形的辨认和掌握是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在心理学中,汉字字形的辨认和掌握乃是知觉、記忆心理学的一个特殊問題。关于这个問題,早从1923年开始就有人探討过。解放以后,由于教学改革的要求,关于識字教学的心理研究更是不乏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多研究中几乎一致认为,汉字字形的掌握是初学識字儿童的一个关鍵性环节。  相似文献   

4.
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对部件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探讨了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发现无论是弱化还是强化汉字字形的知觉整合性,都带来部位效应量值的相应变化。这些结果一方面证实了汉字知觉的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还表明.在部件认知作业中同时存在部件及其整字的加工.这似乎是对文字认知混合模型的一种支持。  相似文献   

5.
郭可教   《心理科学进展》1987,5(2):24-30
知觉是事物的各个外部特征在头脑中的综合反映,或者说是事物整体在头脑中的映象。知觉所能反映的客观事物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但其基本形式是对象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知觉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不能形成知觉就不可能有更复杂、更高级的心理活动,知觉可以看作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知觉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最  相似文献   

6.
视觉注意选择性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注意选择性及其作用的探讨又具有极大的方法论价值 ,它既涉及许多基于有注意参与的知觉、决策、学习和记忆等重大心理学理论问题 ,又涉及对这些理论的评价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研究方法的理解 ,本文仅就目前认知心理学关于“基于空间”和“基于客体”两大理论学派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7.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具体是指从眼球接收器官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它包含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视知觉部分。从探讨中小学年龄段学生视知觉结构原理入手,阐述在美术教育理念不断发展丰富的当今社会,如何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及视知觉理论原理,在现代美术教学中找到一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美术教学对学生整体的发展起到有意义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属表意文字,形、音、义三位一体,其中尤以字形的认知学习最为繁难,长期以来,有关汉字的心理学研究亦多集中于字形方面。教育心理学及有关学习理论将汉字字形的学习看作言语学习中图形、符号类的学习活动,(1)认为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是汉字字形学习的基本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此后,在德国、美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皮亚杰学派、认知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这样,仅就心理学这一学科而言,西方心理学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于是,适时总结西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向就成为中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问题图形对它所包含的线条的知觉长度有极重要的影响,可使两个有相同的物埋长度的线条看起来不一样长。这构成一些著名的几何错觉,在心理学中已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此有关,Künnapas(1955)曾经研究正方形框架的大小对其中直线的知觉长度的影响。在他的实验中,作为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直线均置于正方形之中,结果发现,变异刺激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11.
喻柏林 《心理科学》1998,21(4):306-309,305
该研究在两个实验中探讨了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发现无论是弱化还是强化汉字字形的知觉整合性,都带来部位效应量值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的双重影响。实验采用三条线段构成的C形为实验材料,操纵图形朝向和SOA水平(实验1和实验2)、图形颜色(实验3)以及反应限制(实验4),要求被试完成同时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在不同的SOA条件下,图形对向条件的同时判断频率均显著高于图形反向条件(实验1),即使在知觉组织线索弱化时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实验2和实验3),而且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的影响不是由于被试的反应偏向导致的(实验4)。结果说明知觉组织对时序知觉存在双重影响:当两个刺激同时出现时,知觉组织能够提高时序知觉表现; 而当两个刺激非同时出现时,知觉组织显著降低时序知觉表现。  相似文献   

13.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行为学派)、认知学习心理学(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情感学派)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众多学派中影响最广泛的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这三大学派观点鲜明,具有典型性,各自理论也都自成体系。为此,对其基本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必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动向和概貌,从而寻找教学改革的深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是一个相当庞杂的学派。据《庄子·天下篇》载,就有宋尹、彭田慎、关老和庄周四个流派。他们的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思想)既有其共同的、统一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分歧的一面。因此,要全面考察他们的心理学思想是相当困难的。从现有的一些资料看,宋钘与尹文、关尹与老聃、庄周等三个流派都对心理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他们的看法,在先秦心理学思想史中占有值得注意的一页。尽管存在着困难,也应对它们作一番初步的整理。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道家学派心理学思想作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儿童知觉—运动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儿童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问题之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特别重视知觉和运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感知—运动的协调活动所逐渐建构起来的最初的感知—运动水平的认知结构,是儿童日后认知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肯定了感知觉—运动协调活动在儿童最初的心理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认知理论认为我们只能间接知觉动允,而生态认知心理学则认为对动允的知觉是个体与环境信息直接共鸣的过程。生态认知心理学首先判定动允并不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认识,而是实际存在于个体-环境系统中的事实,对动允的直接知觉就是对动允的检测而非推测,是对动允信息的拾取而非对记忆内容的提取。这种直接知觉表现为身体的相关动作机制(动作神经元、肌肉组织等)与环境中动允信息的共鸣。进化与学习在共鸣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课题。纵观古今,各心理学流派在知觉问题的研究上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构造派、格式塔派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构造派心理学从“要素的组合”观点出发,把知觉当作“简单的感觉束捆”,  相似文献   

18.
图形型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一项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MRI脑成像技术探讨图形型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设计了一种由图形形状和条纹方向描述的简单几何图形组成的归纳推理任务,这种图形型任务与以往研究中常用的语句型归纳推理任务是同质的。根据两个图形共享特征数量的不同设计了两种实验任务:共享两个特征(2T)和共享一个特征(1T),以休息基线(Rest)作为控制任务。2T和1T任务均为归纳推理任务,但2T任务包含知觉特征整合成分,而1T任务不包括。结果发现:与控制任务相比,归纳推理任务在前额区(BA6、9、11、46、47)、尾状核、壳核和丘脑等脑区有显著激活,反映了"前额皮层-纹状体-丘脑"通路在图形型归纳推理中的重要作用;图形型归纳推理中的知觉信息整合与右侧额下回(BA47)、双侧尾状核头部、壳核等脑区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我們曾在以前的两个研究中闡明了綫段間隔的消极影响及我們的解释。在几何图形中,綫段間隔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比較普遍的現象,而外周綫段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說,綫段間隔会从內部影响了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的話,那末外周綫段会不会从外部影响所要寻找的图形知觉結构呢?这是一个問題。因为外周綫段与內部的一些綫段也会形成一些为学生所熟悉或最熟悉并与已学习的几何概念相联系的图形知觉結构,从而它也就很有可能会影响知觉和思維的进程。本研究就是探索外周綫段的影响問題,迫寻它对解題过程产生影响或不产生影响依存于什么条件,并且分析一些直接影响几何图形知觉結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国新康德主义研究述介(续一)毛怡红四、关于古典新康德主义中的马堡学派在如何评价古典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与西南学派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可以说基本一致。关于马堡学派,研究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1.纯粹的逻辑方法论。马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把康德的先验方法论作为批判哲学的根本思想,认为认识论就是要阐明知识的逻辑基础前提,因而认识即是纯粹的方法论。马堡学派这一思想明显的反心理学因素被研究者重视。赫尔茨海指出:"在康德认识论中,科学事实的逻辑概念包含了某种心理组织过程(这种观点对认识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例如先验统党的作用,从而使认识批判常常公开地陷入与心理学的内在意识相混淆的危险中。......在马堡学派看来,认识批判的可信性取决于排除认识中的实证的或经验的心理学因素。在此,这两方面的特征是统一的:主体意识概念的无本源性及康德直观与思维二元论的消融"①。在这里,马堡学派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柯亨和那托普的思想被看作是有差别的。其根本分歧在于,"起源"抑或"综合统一"是逻辑的基本原则。赫尔茨海与夫拉赫在大量尚未发表的材料、文献(如,那托普的《普通逻辑导论》1914年,《人性范围内的宗教》,《普遍心理学》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