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学界习惯上把早期阿尔都塞的学说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总体而言是斯宾诺莎主义的,这一点在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的断裂性理解源于斯宾诺莎知识论对知识种类的划分,马克思的反经验主义源于斯宾诺莎唯名论对观念与对象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对主体概念的拒斥是斯宾诺莎反目的论的理论结果。晚期阿尔都塞对其早期的斯宾诺莎主义展开过深刻的自我批评,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斯宾诺莎主义。阿尔都塞绕道斯宾诺莎来解释马克思,开启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政治理论的斯宾诺莎复兴思潮,因此对当代西方左翼的研究就有必要厘清阿尔都塞理论尤其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斯宾诺莎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划分出"自在体系"和"自觉体系",对斯宾诺莎的著作都加以双重的阅读,研究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的阅读,就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早年的《神学政治论》摘录笔记。马克思通过对《神学政治论》章节次序的改变,不仅实现了对斯宾诺莎论证结构的整体改造,而且还将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激进化了。马克思双重阅读的方法并非阿尔都塞所言是一种有意义的误读,而是重现作者原意的阅读。马克思的阅读方法来自斯宾诺莎对《圣经》的批判性阅读,并将斯宾诺莎的阅读方法激进化。  相似文献   

3.
阿尔都塞之所以不认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颠倒,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没有从逻辑学的视角来审视"颠倒问题"。马克思正是从逻辑学的层面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主词和谓词的颠倒,"实践"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理念和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成为了逻辑主词,"观念"则成为了谓词。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颠倒,区别在于对逻辑主词的不同界定;正是通过主谓颠倒和主词革命,马克思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革。阿尔都塞局限于辩证法的"洞穴",结果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误读为"结构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致力于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他以结构主义的方法建构了"多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以此为基础批判和解构了黑格尔"一元决定"的辩证法。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新阐释为人们理解"经济的决定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深深影响了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和墨菲。拉克劳和墨菲的霸权理论建构在对"多元决定论"的彻底解构之上,他们通过批评以"阶级地位划分"和"经济决定主义"为核心理论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新社会运动"试图建构起激进民主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看来,马克思哲学中包含着一定的斯宾诺莎因素,这一因素决定并制约着由马克思向斯宾诺莎的回溯空间。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的理论史的梳理将表明,与同样被归之于黑格尔哲学因素、但被马克思确定性地反叛并超越的费希特-鲍威尔因素以及费尔巴哈因素相比,斯宾诺莎及其施特劳斯离马克思哲学更近。承袭费希特主义的鲍威尔、赫斯、切什考夫斯基等的自我意识及其行动哲学,开出的是离弃启蒙精神的民粹主义及无政府主义,费尔巴哈缺乏社会政治批判意识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则是启蒙精神的倒退,而施特劳斯所承继的斯宾诺莎的实体论及唯物主义则保留了唯物主义及其基本的启蒙立场,包括斯宾诺莎的生命政治意识,均为马克思一般性地继承。但一旦超出启蒙论域,斯宾诺莎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因素,就显得勉强了;马克思哲学中的斯宾诺莎因素止步于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颠倒说"一直占据着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核心位置。阿尔都塞认为,"颠倒说"无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变革的真实内涵,应该用"结构的改造"即从把黑格尔的"简单内在本原"改造为"多元决定"来看这种变革。这一点被拉克劳、墨菲等后马克思主义者继承。"颠倒说"应该被重新理解为一种"清算"或者是"重新退回",否则,将一种意识形态颠倒终究还是一种意识形态。由此带动了当代激进政治哲学对"回到政治事物本身"的积极倡导。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变革还蕴含着"矛盾的不平衡发展的法则",这一点被导向成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空间转向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的变革与其辩证法的变革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曾试图通过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改造和重构形而上学本体论。与黑格尔的"辩证本体论"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把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人类活动的"感性对象性"和"理性能动性"等两极对立的矛盾关系在实践活动中否定性地统一起来,使对人而言的"现实世界"具有了真正辩证的本性。以禀赋辩证本性的现实世界为基础,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本体论"的理论前提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在为辩证法确立了真实的本体论根基的同时,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真正的辩证变革,从而实现了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双重转换。这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并没有把他的哲学立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词,认为他和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在布尔什维克的传统里,"辩证唯物主义"被列宁和斯大林确立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的名称。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反映了对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列宁和斯大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恩格斯力图对它们进行调解。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接受了黑格尔系统的三大划分,即自然科学进入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位置、历史科学进入他的精神哲学的位置、在"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中形成的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辩证"原理"与黑格尔的逻辑并列地成为真正的哲学。恩格斯认为"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能够把握存在的原理,这样的主张包括如下唯心主义观点,即存在的概念必须限制在我们的经验领域内。恩格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特征以培根关于人类知识的实践来源的论述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的"虚空"概念在其哲学理论中具有中轴意义,体现了其哲学的整体的理论实践特征。阿尔都塞借助于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揭示出启蒙逻辑的内在矛盾及其异化结果;进而通过把握意识形态生成的"空洞的深刻性"与"纯粹的形式主义",展开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而虚空概念也是阿尔都塞所揭示的马基雅维利式的新君主的政治实践的原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阿尔都塞的辩证法研究,与他对实践和理论活动的现实性的理解有密切的关系。他所谓的现实首先是实践的,同时也是人们理论活动中对辩证法的认识和把握。现实性不仅仅是实践的、客观的辩证法,而且是主体的、认识论的辩证法。前苏联对辩证法的理解脱离甚至落后于现实和政治。这种对辩证法的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本义。马克思强调生产劳动的现实性和辩证法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存在,但又不能按照传统哲学的生产方式进行再生产,因而是一个"悖论"。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原则是传统哲学不可兼并的"外部存在",因此绝不能通过改造"实践整体"并赋之以某种理论秩序的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更为复杂的是,哲学作为政治在理论领域的延续,发挥着统一诸种意识形态以保障统治阶级领导权的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生产必然受到政治斗争的牵制。阿尔都塞深刻地揭示了"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错位关系,尤其是他以"哲学实践"来作为纾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再生产悖论"的方案更是极富原创性。  相似文献   

14.
借近30年来启蒙运动之研究所引入的温和启蒙和激进启蒙之区分,作者重新考察了17世纪后半叶发源于荷兰的、并往往被看成是"激进"的斯宾诺莎哲学给古典思想带来的智力危机以及给欧洲现代史带来的革新。借斯宾诺莎的核心概念"自然"以及"自然之惊奇",作者细致检查了斯宾诺莎一元论是如何挑战了当时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为什么上帝与自然之一体化打乱了当时的日常生活观念,尽管这一挑战也并非没有留下一些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哲学界纪念了斯宾诺莎逝世(1677年)三百周年。人们是从不同的理论方面来纪念他的。但是对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最有意义和最为重要的还是这位伟大的荷兰思想家的无神论和辩证法思想。不过,对斯宾诺莎辩证法的解释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要弄清楚斯宾诺莎哲学学说中的辩证法思想,就应先明确某些方法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哲学史上唯物论、唯心论与辩证法、形而上学这两方面的关系不相对称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指出多种情况,首先就是在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形式,尽管有人做过各种尝试,宣布这种“中间”形式的存在。然而在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将他所处的德国诊断为"时代错乱"。其表现为发达的哲学与不发达的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强烈反差。在批判了"理论实践派"与"政治实践派"之后,马克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使命赋予给新生的无产阶级,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构造了一种融汇了科学的实证精神、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无产阶级立场的"批判的经济学",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时代"的总体诊治。如果以韦伯考察社会的"理念型"方法为参照,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马克思"批判的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 --科布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来 《哲学动态》2005,(9):38-41
问:科布教授,很感谢您就"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这一话题接受我的访问.正如您所知,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国一些学者试图充分吸取现当代哲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大的理论视野对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及其哲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在您看来,在辩证法与过程哲学之间,是否存在可沟通和对话的思想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沟通和对话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称辩证法为"我的方法"和"我的阐述方法",认为辩证法是主体实践活动的思想积淀。黑格尔作为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把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但是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被认为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演化。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恢复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认为主体性、批判性、革命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辩证法的科学本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与马基雅维利的联系,一直是政治哲学史上悬而未决的难题。根据当代"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两种理论路径,斯宾诺莎至少具有两种可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面向:一是斯宾诺莎"理性自由"的哲学,它与推崇"积极自由"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关;二是斯宾诺莎对"国家理性"的贡献,它证明了斯宾诺莎如何效仿马基雅维利的统治技艺,同时拒斥霍布斯的守法国家理论。基于斯宾诺莎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的一般看法,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本质上是用纯粹政治的手段来达到超越政治的哲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