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知识的生产过程不是个体理性决定的,而是一种文化历史的过程,是社会协商和互动的结果。有关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活动的形式方面的知识都是一定文化历史条件的产物。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会有许多新的收获。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理论不是经验事实的概括和抽象,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理论先于经验观察,也高于经验观察,这种观点将理论建构置于经验工作之首,为心理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方法论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说,方法论的基本内涵是关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及二者关系的理论预设,而其核心目标是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匹配。从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看,现有的方法论尚未实现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协调,从而构成文化心理学发展的潜在困境。基于对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诉求和研究现状的把握,本文提出了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六个扩展方向:研究对象上从外显到内隐、从元素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 研究方法上从现象到机制、从单向到双向、从静态到动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实,现代心理中存在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与冲突。科学主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受到了批评,首先,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抹杀了“人”的存在,割裂了人性;其次,他忽视心理现象与人的存在的社会历史性;另外,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所提倡的“价值中立”说,既在操作上不可行,同时也压制与扼杀了弱势群体的观点、愿望和呼声。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也因片面夸大情绪、需要与非理性体验的作用,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而受到批评。总的说来,片面强调科学或片面强调人文的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的发展都会产生消极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当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有三个主要趋向:①整合两种文化,实现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统一,②将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重视文化、历史与社会环境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③心理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多元文化相遇时代自我建构的结构与内涵,从文化会聚视角出发,采用文献检索、深度访谈、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发完成了一套文化会聚的自我建构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790名被试,895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外895名被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另取样197名被试完成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发现:文化会聚自我建构包含个体性、关系性、集体性、自主性、平等性五个维度;文化会聚自我建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可作为有效的测评与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能够从对实证资料积累的追求中解放出来,转而注重学科自身的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心理科学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随着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在心理学元理论和实体理论的建设上,仍旧过度依赖欧美心理学,原创性的元理论和实体理论几乎没有。在研究的规模、研究领域、研究水准、研究方法乃至研究从业者数量上的差距也使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显得步履维艰。然而,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崛起却可以给中国理论心理学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在对中国理论心理学建构过程中,要积极对国外理论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筛淘,加强原创性的理论建设,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引进与创新、反思和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以毕生精力从事学术研究,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既有深厚中国文化传统、又有超前时代意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湖湘知识群体通过对船山思想的多元性诠释而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重新建构,船山思想也为不断演变发展的湖湘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而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则离不开乡村社会空间的支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阐释框架,构建“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三重空间模型”,有利于系统解构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空间生产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物理-精神-社会”三重空间模型互嵌互构,存在“分殊与融合”相耦合的关系逻辑,维持着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空间动态耦合的运转过程。在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应基于培育空间的层级性和互嵌性特性,遵循物理空间资源重组、精神空间价值重塑和社会空间关系重构的原则,通过物质要素“活化”,促进情感认同“回归”,实现实践生态“振兴”,进而释放乡村社会场域势能,凝聚乡村文化再生产的内生动力,激活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的空间活性。 相似文献
9.
从建构论角度来看,文化对身体的塑造不可避免且日益深入,这与人所追求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目标构成了悖论。借鉴雷蒙德·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对文化塑造身体的建构论进行双重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身体的文化属性和生物属性的交融性,并有助于在身体对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路径的维度上给出某种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0.
明清小说中不乏对五台山形象予以塑造,以五台山作为事件发生背景或特定文化事件象征的情节。虽然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五台山形象有其个性化色彩,但其共性之处则在于对五台山形象的建构与文化想象。通过对这些情节予以梳理,可以探明相应小说作者的写作策略与深层文化心理原因,进而探讨特定时代民众对五台山形象的认知。同时,明清小说中五台山形象共性所反映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为弘扬人间佛教、推动五台山文化体系与文化产业建设提供助力,也是五台山学学科体系建构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Jinger G. Hoop Tony DiPasquale Juan M. Hernandez Laura Weiss Roberts 《Ethics & behavior》2013,23(4):353-37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values, and ethics in mental health care. Cultural competence is a practical, concrete demonstration of the ethical principles of respect for persons, beneficence (doing good), nonmaleficence (not doing harm), and justice (treating people fairly)—the cornerstones of modern ethical codes for the health professions. Five clinical cas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range of ethical issues faced by mental health clinicians working in a multicul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issues of therapeutic boundaries, diagnosis, treatment choice, 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ed consent, and the just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health car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凯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5):57-58
提出了"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出这种模式是建立在健康新概念的指导下,全面考虑了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为基础和依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couple & relationship therapy》2013,12(1-2):17-29
Abstract Mental disorders and relationship discord commonly occur together and couples where one or both parties suffer from a mental disorder are commonly seen in couple therapy. 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s can usefully be conceptualized cybernetically and viewed as part of negative feedback loops that couples become trapped in without denying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biological or other types of knowledge.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focuses on couples and depression and couple therapy has been found to have efficaciousness as a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especially when depression occurs along with relationship discord.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couple therapy and other mental disorders but general guidelines are offered that couple therapists can use with any of the mental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4.
心理障碍与完美主义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心理障碍与完美主义的关系研究集中在进食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社交恐惧和抑郁等领域。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完美主义或者完美主义的所有维度都会导致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理服务的从业机构和个人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认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编制简明实用的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筛查量表,有助于临床工作中对心理问题的鉴别和处理。采用完全随机抽样,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形成了20个条目的筛查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7,分半信度为0.666,效标效度分别为0.524、0.525、0.476,最佳分界值为6分,其灵敏度为84.40/0,特异度为54.6%,阳性预测值为20.87%,阴性预测值为96.09%,曲线下面积为0.740。量表条目质量及信度、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适合在综合医院患者中进行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进化心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既有意义同时也存在局限。其意义是:其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局限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9.
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编问卷对1555名30岁及以上被试受文化震荡的影响程度及其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别探讨不同生活环境和环境相同但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男女两性在两变量及其关系中的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男性报告的文化事件的主观影响明显比女性更积极,但其心理健康水平却明显低于女性;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与心理健康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具有不同特点。(2)不同生活环境和同一生活环境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这两变量间也均存在不同方面的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浸染已是在所难免,以情感制作与“快适伦理”为表征的“后情感主义”审美趋向日渐明朗。然而,大众文化承诺给人们的欢乐神话与身体解放,却往往陷入娱乐透支后的身心疲乏和性感聚焦后的精神空幻,形象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索,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完全无视生命中的“痛苦”、“严肃”、“庄严”与“意志”一端,沉溺于“人生幻觉”“瞬间的快感”,在世俗娱乐中丧失起码的自知与清明,不但以“媚俗”为荣甚至以“恶俗”为乐,踏越了文化伦理的底线,使中国文化道统愈陷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