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内疚感问卷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道德推脱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2)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表明:共情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推脱和内疚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山西省659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深入探讨了同胞关系影响亲社会行为的路径,着重考察了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共情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同胞关系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道德推脱在同胞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共情可以显著调节同胞关系与道德推脱之间的关系,但是无法显著调节同胞关系和道德推脱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相比于高共情的青少年,同胞关系对低共情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科学》2013,36(4):904-909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5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在高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减少,而在低道德认同水平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特质愤怒、道德推脱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450名大学生,采用特质愤怒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道德推脱起部分中介作用;(2)道德推脱在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高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低道德推脱水平下,特质愤怒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共情的调节作用。通过对845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累积生态风险、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共情调节道德推脱在累积生态风险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相对于共情水平较高的农村初中生,中介效应在共情水平较低的农村初中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栋  陈作松 《心理学报》2016,48(3):305-317
为寻找适合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的有效测量工具, 揭示运动道德推脱与运动亲反社会行为的关系,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包含行为重建、有利比较、委婉标签、非人性化和非责任; (2)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可有效解释和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 但对运动亲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效应较低, 项目类型成为负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的最佳变量; (3)在控制性别、项目类型和运动等级的基础上, 非责任成为负向预测运动亲社会行为(队友和对手)的最佳指标; 委婉标签和行为重建分别成为正向预测运动反社会行为(队友)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对手)的最佳指标。文章说明运动道德推脱可以解释和预测我国运动员的运动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以4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攻击行为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潜变量调节效应模型的无约束估计方法研究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认同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道德认同会对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2)与低道德认同者相比,高道德认同者的攻击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降低而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53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在家庭功能和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幻想和个人忧伤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为培养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从道德失调的观点出发探讨了目标取向、道德认同、道德推脱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的关系.198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本研究并完成了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道德推脱问卷、道德认同问卷和运动中的反社会行为问卷.分析发现,任务取向减少了大学生运动员的反社会行为,但是自我取向增加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道德推脱在自我取向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较低的道德认同增加了自我取向的运动员的道德推脱,并由此提高其反社会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是否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中介过程是否受班级氛围的调节,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52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中学生内疚感量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和欺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冷酷无情特质显著正向预测欺凌行为,道德推脱和内疚在该过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降低冷酷无情特质对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疚水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亦可以抑制道德推脱对欺凌行为的诱发作用。这表明,冷酷无情特质是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干预高冷酷无情特质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减少其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5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自尊对大学生宽恕的影响,同时考察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特质愤怒的调节。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与宽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共情在大学生自尊和宽恕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特质愤怒在共情和宽恕之间具有调节效应,特质愤怒越高,共情对宽恕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4.
以496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网络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 同时测试其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展轨迹, 并分析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2年时间内, 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 起始水平与下降速度有显著负相关; (2)道德推脱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负向预测其下降趋势; (3)观点采择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正向预测其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肯定了道德推脱与观点采择对初中生网络欺负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 以网络情境支持了道德推脱理论, 部分支持了社会信息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496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网络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 同时测试其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展轨迹, 并分析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2年时间内, 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 起始水平与下降速度有显著负相关; (2)道德推脱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负向预测其下降趋势; (3)观点采择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正向预测其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肯定了道德推脱与观点采择对初中生网络欺负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 以网络情境支持了道德推脱理论, 部分支持了社会信息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 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主观阶层等级后,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欺凌;(2)相对剥夺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3)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相较于高道德认同,低道德认同水平的大学生的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这一中介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文超  伍新春 《心理学报》2020,52(3):307-316
以雅安地震极重灾区芦山县的542名中学生为被试, 在地震发生3.5年后, 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测查被试的共情能力, 并在震后4.5年采用感恩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测查被试的感恩、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和亲社会行为, 从追踪的视角考察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感恩、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PTG)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 共情可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可分别通过感恩、社会支持和PTG的中介进行; 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感恩经社会支持、感恩经PTG、社会支持经PTG、感恩经社会支持再经PTG的链式中介对亲社会行为起到正向预测作用。这一发现提示, 未来的创伤后心理辅导工作应更加关注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