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湘西苗族的服饰图案不仅已经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起来。在详细苗族服饰设计中,其刺绣图案是最著名的,其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还融合了苗族所特有的艺术,在服装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苗族刺绣是一种用引针穿刺的方法将各种颜色线附着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图案纹样的传统制作技艺,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苗族中世代相传,针法具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技巧,流传于黄平一带的苗族刺绣主要有:数纱绣、锁绣、平绣、堆绣、钉线绣、打籽绣、挑绣等。多用几何形构图,因绣片条块的不同,分为几何形二方连续式构图和四方连续式构图。图案多取材于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如马、蚕、蜘蛛、蝴蝶、雀翅、浮萍、刺藜以及各种花卉,以写意手法,将其物象化为几何形,图案的整体组合一般以棱形为主体纹样。  相似文献   

3.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以其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生存和发展,蕴涵大量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其服饰艺术中的刺绣图形、服饰形制、色彩搭配等视觉符号,折射出千百年来苗族族群的生存方式、风俗人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其文化变迁的历史,体现出贵州苗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贵州苗  相似文献   

4.
段磊 《美与时代》2014,(1):32-32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字”。这正是对苗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定位。正因为文字的缺席,苗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需求催生了其发达的服饰文化。其中,银饰更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产业中湘西苗绣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符号,在经历了国家主导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后,在商业利益的追逐中迷失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旅游文化生态建设中,传统手工艺价值观出现回归思潮,苗族人积极寻求湘西苗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对话中,重建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将黔东南台江县施洞地区的苗族苗绣与银饰符号作为研究对象,对苗绣图案与银饰装饰元素所蕴涵的审美意识、道德观念和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并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一方面有利于使室内设计风格的地域化、民族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该地区银饰与苗绣的装饰图案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是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应用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苗绣艺术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门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秀的民间艺术。黔东南苗绣所表现出的孩童般的天真和纯朴的美正是一种"自在之美"。以真为美,追求真实是黔东南苗绣作品所具有的品格。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黔东南苗绣图案造型的重要特征,是原始意念下的感知造型,它存在于民间艺术之中并具有原始艺术的特性。在这样的艺术形式中渗透着黔东南苗绣创作者特殊的审美立场,学习并研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会对我们当今文化艺术的创新有所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黄金 《宗教学研究》2013,(1):224-230
“跳仙”是东部方言区苗族民间一种古老的信仰仪式,在苗族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在传统社会文化发生急剧变迁的历史背景下,湘西苗族地区由仙娘主持的“跳仙”仪式仍然保持着相对完好的原初样貌,承载着内涵丰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族刺绣图案造型直接根源于三方面的形象:对自然物象的模拟、历史形象的臆造、技术的形象造型。这些纹样图案的造型与艺术表现手法是质朴的,同样遵循着中国艺术最主要的审美原则——"传神",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挖掘对象的"神",充分体现了"写意性"。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之一。苗绣作为我国古老的绣法,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发展,苗族刺绣也逐渐形成了装饰艺术。以前多用于服饰的延伸,如背扇、挂包等,如今苗族刺绣越来越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亦有广泛应用,如壁挂、床上用品、桌旗、盘垫、坐垫、地毯等。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是全国苗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这里的苗族村寨依山而建,有很强的形式感和地域性特征。苗族村寨有自己固定的建筑样式和建造模式,虽然村寨规模大小不一,却都有一定的建造规律可循,不管是村寨建筑的样式造型、色彩,还是村寨的传统民族文化节日,都有强烈的绘画形式美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12.
刺绣又名“针绣”,古称“黹”、或“针黹”,是在织物上以针线反复穿绕形成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中国刺绣源远流长,是精巧、绚丽的艺术、更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而古代的上流社会包括皇室也一直以用刺绣的方法在衣服上绣上图案的服装为上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服装的印染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服装上刺绣图案陧慢的就被印染的图案所代替。  相似文献   

13.
苗族银饰始终以女性作为主体来彰显其美,处处体现了苗族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尊重与人生的关爱。苗族银饰,实际上也成为苗族女性实现家族记忆与情感寄托的表征符号。  相似文献   

14.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共有8940116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累丰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岁月里,苗族为中华文化大厦建设付出辛勤汗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将自身携带的苗族文化与楚文化、中原华夏文化碰撞,激射出灿烂火花——《离骚》一曲,震荡寰宇。  相似文献   

15.
苗绣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工艺有着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由于其造型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非常适合于进行动画创作。近几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以展示传统文化或以民间艺术形式去表现的,民族性成为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苗绣运用于动画创作也必须要抓住民族性这个特点去进行。通过解读苗绣的艺术特点来阐述其在动画表现中所应当体现出的民族性,从而达到将其进用于动画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全国苗族文学创立五十周年,使我回忆起已离开人世五个年头、为苗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并在苗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征集、整理、教学、推广、普及诸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苗族文字语言学家——杨通胜老师。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全国苗族文学创立五十周年,使我回忆起已离开人世五个年头、为苗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并在苗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征集、整理、教学、推广、普及诸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苗族文字语言学家——杨通胜老师  相似文献   

18.
腊尔山苗族祭坛"炯"的数量多,空间分布密集度高,以村为单位遍及腊尔山苗区。围绕祭坛"炯",腊尔山苗族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文化现象,其相关的仪式过程、组织体系、功能特征十分鲜明,并衍生出一系列有关"炯"的神灵观、神性观、神迹观。祭坛"炯"是腊尔山苗族自然信仰与祖先信仰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承载形式,披着山神崇拜的外衣,实质上是祖先崇拜的隐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四川苗族历史上的传统信仰属于原始宗教的范畴,川苗民俗禁忌的内容也多与传统宗教相关联.近代西方宗教传入苗区,但是古朴和自然的原始宗教仍然是川苗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影响,贵州苗族传统民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是苗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人文生态思想。如今,在国家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尤为重视的背景下,透过这些苗族传统民居去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生态理念,对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