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  相似文献   

2.
通常人们把福柯思想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考古学,20世纪70年代的权力谱系学,20世纪80年代的伦理学。福柯前两个时期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其80年代的思想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实际上,理解福柯晚期从"权力谱系学"向"伦理学"的转折,对真正理解福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晚年福柯独特的权力关系的概念本身预设了某种自由的主体性概念。为了澄清这一主体性的形式到底是"客体化的主体化"还是"真正的主体化",他必然会走向伦理的转向,这一转向转而为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权力关系提供了某种全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的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的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探索一种新的关切个体自身的伦理学之可能性。他的早期考古学描述的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的图景,而谱系学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的解释和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的态度与他本人的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福柯与古代哲学的相遇使他意识并体验到哲学实践是怎样使人成其所是的。福柯研究及教学的真实效果并不是仅仅开创并发展一种理论,积累并传授哲学史知识;相反,正如他晚期一系列讲座中所阐明的,哲学活动是一种操练、一种体验。福柯在他生命最后阶段的工作及著作关涉他自身,是他在成为一名哲学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苦的哲学修行。这种操练的目的是要改变他自己,通过思考的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有所不同,并且给那些可能会接触到他的著作及投身到哲学思考中的人提供改变自我之经验。  相似文献   

5.
阿多在《关于〈关怀自身〉的反思》中批评福柯混淆了斯多葛派快乐和喜悦的概念,并过多地关注了自我。福柯晚期思想受到西方古典哲学家阿多的深刻影响,但他是带着自己的视角,有选择性地误读斯多葛派哲学。福柯悬置了斯多葛哲学的超越层面,集中论述斯多葛派哲学家对个体行动性的坚持,从而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思考自我。福柯的观点反映了他对多元的坚持,对个体价值的捍卫。  相似文献   

6.
卡瓦耶斯的概念哲学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瓦耶斯 (JeanCavaill埁s,1 90 3— 1 94 4)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他依靠历史方法批判了数学基础问题上的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 ,进而把数学看作一种自主的、不可预见但又必然生成变化的。他在思考数学基础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哲学 ,用来反对笛卡尔、康德和胡塞尔的意识哲学。卡瓦耶斯的重要性在于他为巴歇拉尔、康吉莱姆、列维 -斯特劳斯和福柯等人提供了反意识哲学的思想养料 ,在于他在结构主义者们和福柯宣告主体死亡之前就提出一种反主体哲学和反意识哲学的概念哲学 ,从而导引了以后几十年法国哲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初叶起,法国思想界就开始持续讨论斯宾诺莎,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了强劲的斯宾诺莎主义。尽管斯宾诺莎哲学在法国的兴起受惠于德国哲学,然而作为反黑格尔主义的典型,德勒兹则通过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表现主义,以思想和存在的强度重新构造了认识论和主体论,并以此作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在法国思想界兴起的"斯宾诺莎主义"的思潮中,德勒兹对斯宾诺莎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他摆脱了此时学院派借助以斯宾诺莎和笛卡尔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重建法国知识论中理性主义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批判黑格尔,他取消了主体在本体论上的超越性,从表现论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作为力量的本质,从而摆脱了关于斯宾诺莎的理念论传统。德勒兹在呈现了斯宾诺莎对当代思想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法国哲学的理论焦点正在发生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e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  相似文献   

9.
该著为福柯198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最后演讲,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治理”的续篇。在书中,福柯开始重新严肃面对主体建构的伦理问题,通过对直言的分析,将说真话模式、治理术和自我实践三者衔接了起来,进而实现了从知识主题到说真话主题,从统治主题到治理主题,从个人主题到自我实现主题的转换,由此才能理解真相、权力与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涉及精神分析的影片,大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寻找、建构以及救赎模式,即"自我"这一概念是如何被建构起来并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理论中,"自我"一开始便是游离于主体自身的.换言之,这种自我概念总是带有很大程度的"他性".  相似文献   

11.
福柯晚年对如下观点给予了特别关注:古代哲学可描述为一种生活方式;现代哲学何以变成了彻底的理论话语;基督教接续了古代的修身实践方式。然而,福柯的诠释有两点值得批判和反思:第一,他详述了斯多葛派所推崇的"自我实践",并视之为一种"自我技艺",过度强调了某种特定的"自我"观念,从而忽视了其所依据的宇宙理性;第二,他研究了"书写"的精神治疗价值,表明"书写"的目的是为了建构自我,但实际上并非"书写"建构自我,而是"书写"改变自我并使之上达普遍理性。总之,在"自我修身"的实践中,并不存在如福柯所言的单纯"自我关系",自我和宇宙始终是相合为一的。  相似文献   

12.
"主体""历史"和"国家"是福柯思想中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论题。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决定了其采取政治历史主义立场。此种政治历史主义不仅实施"区域批判",构建"反科学"和"反历史",以拯救"边缘知识"和"被征服的知识",还依据战争图式来探索历史-政治场域内权力关系的运作,阐发了以布兰维里耶为代表的、不同于以往哲学-法律话语的历史-政治话语,勾勒了西方生命权力形式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近现代演变史,展现了福柯政治历史主义之反普遍主义、反主体主义、反柏拉图主义、反霍布斯主义、反卢梭主义和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思想创新。现代性批判的重点主要因福柯的思想工作而从19世纪的经济关系转移到20世纪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社会的重要伦理思想——"关心自己",福柯提炼出一条与现代主体形成模式完全异质的主体化模式。在其中,个体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获得关于与其所生活世界之关系的"精神性知识",并根据这种"知识"进行开放式的修身实践。同时福柯结合现代人的境遇,提出现代个体能够通过持续批判自身与由知识—权力机制组成的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属于现代人的修身实践。当代女性主义充分吸取福柯晚期伦理思想,提出性别研究也应积极地回到女性经验构成的历史中,持续批判女性与男权权力机制之间的关系,并藉此塑造基于女性现代体验的开放的修身实践。  相似文献   

14.
古今许多学问大家因其多方面的学术建树而具有多重身份,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也不例外.福柯因其不拘一格的开放式研究,而被称为先验论的历史学家、知识考古学家、现象学家、社会理论家、后结构主义者、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甚至被称为技术哲学家.那么作为技术哲学家的福柯到底对技术阐发了哪些真知灼见,他的技术思想对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具有怎样的启示性意义因而能担当起这一称谓呢?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大多语焉不详,未能从福柯的文本中析离出其真正的技术哲学思想,而在笔者看来,这些却是福柯文本中呼之欲出并对当前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福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我们的问题是:福柯如何对待马克思?作为一位西方思想的叛逆者和创造者,他努力把马克思从当时法国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以《监视与惩罚》为例阐述福柯如何扩展了《资本论》关于"协作"的思想,借此发展战术、战略、权力、革命、治理术等概念,从而形成其自己的学说。与此同时,我们尝试性运用基于边沁环视监狱的环视观分析这些概念。环视观可能从建筑空间、社会空间过渡到理论空间。这意味着一种"理论环视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被福柯忽略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一些已加入资方先锋阵营的福柯以前的合作伙伴以及由许多努力忠实于福柯、有时甚至过分忠实于他的人们进行的、对福柯思想中诸多概念的有倾向性地意识形态化,是当今所有对米歇尔.福柯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研究必须以此问题为出发点。由福柯创造或重  相似文献   

17.
<正>汪民安主编的《福柯文选》(三卷本)于2015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三卷:《声名狼藉者的生活》、《什么是批判》、《自我技术》。结集文章自福柯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次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福柯的思想全貌。《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结集的文章主题是书写,书写不仅是时间的耗费、死后的游荡,更是巨大的义务,在揭示的同时隐藏,在穷尽的同时设限,最终,在书写中,在书写与疯癫、文学、死亡的交汇处,生命获得某种继续增殖的快乐。《自我技术》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  相似文献   

18.
晚期福柯思想的一个线索就是对康德启蒙问题的再思考。康德提出要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摆脱"未成熟状态",实现理性的自由。福柯发展了这种批判,认为康德启蒙思想暗含着对我们当下在场的分析,凸显出一种现代性态度和伦理风格:主体和真理的关系不再是认识论的,而是伦理的,即人们有没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理性。通过转向一种"勇于求知"的"伦理学",福柯消解了康德的先验主体结构,重建起启蒙与修养工夫之间的关系,倡导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我们自己的当下实在性"。  相似文献   

19.
晚年福柯思想发生了一个转折,从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伦理谱系学和主体谱系学,从对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的分析转向了对古希腊罗马的自我技术的分析。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自我关切的伦理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自我认识总是服务于自我关切的目标。自我关切的伦理建立了一种主体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它拥有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认识论的客观真理观的真理概念,它也界定哲学作为一种精神操练,一种生活方式。"笛卡尔时刻"之后,古代的真理观和哲学观都被遗忘了,福柯的真理谱系学和哲学考古学则致力于恢复这种古典的真理概念和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法国1968年5月运动给予福柯行动的机会和思索的资源。他以这次运动为对象和参照,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权力理论和革命理论,回应了人们对“新哲学家”和“新政治”的呼唤。福柯以微观权力为对象,分析了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试图以此探讨现代社会的反抗策略。对于革命,福柯始终怀有极大的热忱,但他在1968年5月运动中的行动表明,福柯在本质上是一个新的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