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尼尔·贝尔是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以其后工业社会理论闻名遐迩, 人们通常认为他的思想特点是“糅合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异体合成” (见贝尔,1989年,“中译本绪言”,第 8页), 这一点吸引了大量讨论和研究。然而在笔者看来, 主要是存在主义构成了贝尔哲学思想和话语认同的理论基础, 对社会符号体系的语用断裂的内在分析则是其基本任务, 而建构人性拯救的新宏大叙事理论成为其学术活动的终极目标。因此, 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对贝尔的学术思想做一个初步分析。一、存在主义哲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2.
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寄南 《心理学报》1984,17(2):32-38
“意识”一词在今天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了。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是最早用英语“意识”这个词的人。后来,约翰·洛克在一篇哲学论文中提到“一个人总是意识到自已在思考”,他在1600年对这句话又作了如下的解释:“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选自胡克的《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一书第九章的这篇《辩证法与自然》,真是一篇在二十多年中一直被胡克自以为对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的“批判”,并被资产阶级学者魏纳尔选为“科学哲学读物”,又被著名的资产阶级反共专家克林顿·罗席特尔和乔治·李许特海姆等人反复引证,当作他们“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重要文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种试图超越后现代思想的哲学理念正悄然兴起,这就是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或者social constructionalism①)。“建构主义是社会科学家阻止后现代主义潮流的理念,而共建就是建构主义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Pettman,p.13)但何谓社会建构主义?更为深层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社会建构主义?国内外学界往往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解为后现代语境的新康德主义、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或“修辞学转向”。这是对社会建构主义的误解,其实质是把社会建构主义中的某些极端诉求或个别思想家在特定语境中的过激言论,当作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5.
试论复杂性理论的精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考察复杂性研究主流发展的三个阶段——埃德加·莫兰的学说、普利高津的布鲁塞尔学派、圣菲研究所在理论上的异同,从它们共同的或相近的东西中抽绎出复杂性理论的精髓,然后探讨复杂性理论的精髓对于推进我们今天对哲学原理的研究给予了什么有益的启示。一可以说,埃德加·莫兰是当代思想史上最先把“复杂性研究”作为课题提出来的人。他通过批判经典科学的方法论所代表的简化的理性主义的弊病,提出建立“复杂方法”、“复杂思想”或“复杂范式”的必要。他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是六卷本巨著《方法》。莫兰正式提出“复杂性方法”是在他…  相似文献   

6.
“梵二”会议是当代天主教神学从新 托马斯主义为一统转向多元神学的分水 岭,“梵二”会议前后的天主教神学运动表 现为一种在纷杂多变的社会中为信仰寻根 的向度。天主教神学家爱瑞克·普茨瓦纳 (Erich Przywara)的十字架神学就是这 种神学理论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 ,尤其是英美等国 ,“社会认识论”这一术语最初是在图书馆学和经济学领域中提出来的。自 80年代 ,这一概念被引入哲学和社会学领域 ,很快地到 80年代末就正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分支学科 ,其主要标志是几部社会认识论研究专著的出版 ,例如英国学者安东尼·弗卢 (AntonyFlew)的《关于社会思想的思想》 (ThinkingAboutSocialThink ing ,Oxford :BlackwellPress,1 985 ) ,美国学者斯蒂夫·富勒 (SteveFuller)的《社会认识论》(SocialEpistem…  相似文献   

8.
自笛卡儿以来以为可以为全人类带来福祉的现代主体性理论今天已经走向了它的反面:对客体和自然的征服,对外部世界的拓展,在由资本主义而为帝国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为对于弱势民族的奴役和全球化整合。德国学者乌黛·古佐尼(Ute Guzzoni)愤然声明:“我们不再希望成为主体。”(Guzzoni,p.215)诚然,这一主体就其积极性而言帮助推进了西  相似文献   

9.
18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巨著《国富论》,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平衡经济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一个自由的竞争的市场,由看不见的手支配,它可以使每个人的个体利益自然地相互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看不见的手隐喻自由市场能够自发地调节和平衡竞争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的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利益的行为可以自然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看不见的手,即自由市场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布隆克在《质疑自由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答:兔肉是可以吃的。根据:艾奈斯·伊本·馬立克說:“我們在麦尔·宰海兰的时候,激起了一只兔子,大家就急起直追,他們跑乏了,我終于抓住了它,我把它拿列艾卜·太勒哈面前,他宰了它,他使人把两个腰部或者说两只后腿送給先知,他接受了这份礼物。”(布哈里圣訓实录) 这章圣訓可以証明,兔子是可以吃的,这是全体学者的主张,圣门弟子中只有阿卜杜拉·伊本·歐默尔,再传弟子中只有仪克里麦,教律学家中只有穆罕默德·伊本·艾此·萊以拉等三人认为兔子是可嫌的(麦克鲁海)。  相似文献   

11.
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Sanger)是美国著名的女医学家,举世公认的节制生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开创“设计人类”事业的先驱。张竞生博士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性学家、美学家,同样倡导节制生育。就计划生育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而言,他们二人是共通的,同时又各自...  相似文献   

12.
总论读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贺耀敏·1·3)哲学与当代社会———全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工作会议暨“哲学与当代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张鑫·2·63)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张曙光·4·12)和谐社会研究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马俊峰·6·3)规范的类型和功能(徐梦秋张爱华·6·7)融贯中西、汇通古今———2006·北京政治哲学国际论坛综述(王洁敏·12·62)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间关系的复杂性(叶险明·1·8)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李醒民·1·1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四种关系简论———兼评孙伯…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让-保罗·萨特尔最著名的短论。但是,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美国的人道主义运。他摈弃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这一类型,认为它是“人  相似文献   

14.
p}q{百{可{p一q{云而卜而-而二1…1}。}。{1…1{1 2.1“如果非p则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p。“p或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1、卜1画lp而习二…二…二阵…一上件…月月一土一…一上一洲川川州-上一…一二一一 。}”…1{1{1…1。卜卜}可{p丫qV·1‘一p么· 可见,这组判断的真值相等。 2.2.“非p并且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并非如果p那么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下不百)。p}q}歹}私q}p一q{(P,q)上…土…二…上…二…一一二…上…生…二卜止匕…~1-~-一上…上…上…上}二一…一三一上…土…二…三…卫止一.一巴一上…立…产一{二…  相似文献   

15.
美国伯利横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向效益专家艾维·利请教“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的方法。艾维·利声称可以在10分钟内就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公司的业绩提高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你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艾维·利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的次序。”这又花了5分钟。艾维·利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世界1·2·3”的理论,即把世界划分为物理状态的世界、精神状态的世界和客观知识的世界,这是当代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K.R。Popper)提出的。他在1967年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的演说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波普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澳大利亚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在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现代西方知识界最有影响、同时又颇有争议的学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学家就工业革命和理性资本主义为何首先产生于西欧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著作恰好提供了美国社会学家所能接受的分析和解释,这是“韦伯热”首先兴起于美国的内在原因。美国大发战争横财,战后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则是“韦伯热”产生的客观社会条件。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的“韦伯热”波及到西欧和东亚,西德、日本以及亚洲的四条“经济猛虎”先后出现了“韦伯复兴运动”和韦伯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道德社会学中的“失范”(anomie)概念,是指社会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共同规则的状态,社会成员对什么是他们应该遵守的适当的社会规范存在着本质的分歧。关于失范的两种主要理论,是由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克姆(1858—1917)和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大师罗伯特·K·默顿(1910—)提出来的。 一 杜尔克姆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快于这种分工所要求的道德基础,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能力普遍衰弱,社会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又称“接受理论”(Rezeptionsthorie)或“接受研究”(Rezeptionsforschulung),作为一种研究文学接受和影响的新方法,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由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Hans Robert Jaus)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等五名文学理论家创立的,1984年始介绍入我国。近三年来,这一理论的介绍和研究有所进展,兹将进展情况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的实践"变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生  郑建平 《学海》2002,3(2):31-38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 :“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兴趣根源必然是马克思。”① 或许世界发展到今天 ,人们才愈来愈感到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中 ,其方法论是多么重要。人们的视线逐渐地从细节的词句和概念回到那理论所依附的思维脚手架上来 ,从而把它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构件。关于内容和方法哪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 ,涉及到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败等问题。一当前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把握有三种观点极易造成混乱。其一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