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昌如 《法音》2015,(2):4-9
<正>在汉语系佛教中,"缘集"一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只有在世亲的《十地经论》中有使用"因缘集"一词。因为地论学派以弘扬与阐释《十地经论》为中心,所以"缘集"一词或许是这个"因缘集"的省略用语。在《十地经论》中,"因缘集"一词与"十二因缘"同义,但在地论学派的语系中,"缘集"并不是指向"十二因缘",而是指向其特有的  相似文献   

2.
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社会,由漫长的农耕社会历史长河中衍生出来的封建迷信思想,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俗,依然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流露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上。它们虽然无力阻挡当今社会飞速前进的脚步,但时不时地在时代大潮中搅起一股股的逆流,激起一层层的浊浪,或多或少地干扰着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拖延行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譬如:一个因写不出报告,心焦急虑的秘书,会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不停地吃东西,阅读与报告毫不相干的文件甚或无聊地翻阅画报——总之除了写报告之外的一切事情都可使他  相似文献   

5.
那一年的夏天,是段喜忧参半的日子。先是在忐忑不安中等待高考成绩,而后,又在喜鹊的“叽叽喳喳“中,迎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扬着手里的通知书,兴奋地交到父母手里,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一条一条地舒展开。  相似文献   

6.
记忆     
一件件记忆,是一座座城堡。逝者如斯的长河中,它们坚强地挺立着,凝固成永恒。岁月的浪花浸润着城墙,堆积起厚厚的苔藓,包扎曾经的伤痕。城堡中堆积着许多看似平常的日子,化为一方方青石,铭刻着青春与梦想。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青石,记忆用这些青石在岁月的长河里一段一座地修建着城堡,记忆有多深多远,每一座城堡就有多  相似文献   

7.
落日残思     
黄昏,悠长而且颇有些寂寥的意味。一抹落日的余辉斜斜地射进窗户,照见了许多尘埃在微微浮动,就像茫茫宇宙中无数的星体在运转。我猛地一抬头,只见天空中飘逝着各种颜色。山的那一边,夕阳纷飞,有一种宁静在孤寂地翻涌。一群白鸽在平静的蓝屋顶上空游荡,在它们振翅之时,也一并扬起我那炊烟般的思绪。  相似文献   

8.
张俊祥 《天风》2005,(3):35-35
当金鸡舒展羽毛,向希望的田野兴奋地报晓,当洒水车抖一片朝霞,擦亮城市梦醒的容貌,我已亲切地听到一种声音--永远的感恩中"阿们"、"阿们"。 春的新一天又诞生了。葡萄园的枝叶绿了,房前的石榴树已绽蕾,杏花在雨丝中已见粉色,蝶鸟吵闹,溪流粼粼,炊烟袅袅。我还仿佛看到第一杯牛奶盛满了晨光,浓香了婴儿笑靥,第一首春笛载着白鸽在晨风中环绕……哪一幅图画不是上帝亲手描绘?哪一处风景不是上帝的天使在始终地为之祈祷?哪一种幸福不是涌动着上帝的恩典和美好?  相似文献   

9.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更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倾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亲子捉迷藏     
吴思源 《天风》2012,(9):41-41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管子》是一部具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的中国古代典籍。本文仅对书中有关充分利用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作以探讨。一、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管子》把土地看成是万物的本源,“地者,万物之本原。”(《水地》)土地的功能就是生养万物,“地生养万物,地之则也。……地不易其则,故万物生焉。”“天生四时,地  相似文献   

12.
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初秋的一天,一队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簇拥着一辆金黄色的马拉轿车,在大雨滂沱、秋风萧萧中,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上。坐在轿中的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不时掀开窗帘,忧心忡忡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他是应蒙古土默特部之邀,准备前往青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创这样一条“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让学生在它的滋润下学好英语,也就是说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我做了这么一些尝试。 一是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自身的审美因素,让它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  相似文献   

14.
冯定同志撰著的《平凡的真理》一书,最初写于1948年,全国解放以后,曾几次修改再版,是一册流传非常广泛的哲学普及读物,特别是在青年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中,冯定同志通俗地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亲切地解答了青年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哲学问题。这本书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苦难是财富     
天空湛蓝,一只鸟儿从空中飞过。有两粒种子从鸟的口中坠落在地。一颗落在碎石中,一颗落在黑土中。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态伦理建构的两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深切地认识到,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一种全球性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以便人类采取一致的行动。全球生态伦理是一种进步的全球规范伦理。然而,在现实中,全球生态伦理又往往陷入"公用地悲剧"、"逐鹿困境"、责任困境中。超越全球生态伦理建构的两难,需要在理性主义的指引下在道德与现实之间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17.
农历七月十五日破晓,被尊为全真第一丛林的北京白云观,呈现出一片节日的景象。殿堂内外摆设得整整齐齐,扫除得干干净净,准备即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中元法会。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道教比较隆重的节日,这一天道教宫观内都要举行隆重的道场。早在汉朝以前人们就信仰天、地、水三官大帝,道教称三官中的地官为赦罪大帝,尊其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中元节,又是地官的圣诞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论述了这一认识论的反映论思想,并且进而探索性地指出:“‘在物质大厦本身的基础中’只能假定有一种和感觉相似的能力。”(《列宁全集》第14卷,第34页)即反映的能力存在着。沿着列宁指出的这一方向,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信息论、控制论和大脑生理学,深入探  相似文献   

19.
汉语名词功能转换的可能性及语义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词本来只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一种静态的词,但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已经转化为一种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动态的词了。例如: ①他居然很女人地说了一句:“当初你离开外贸时,我就不同意。”②因为总跟日本大老板干,他也会很日本地管理公司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官德体系中,"慎"和"清"、"勤"一样,都是最核心的道德要求。"慎"德既是"清"、"勤"等德性养成和保持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德性,在施政中可以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福祉和利益。在现代公共管理中,遵循"慎"德的要求,就要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审慎地对待每一项决策,同时还要在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上更多地听取众人的建议。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慎"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确保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克服风险和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