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西方园林发展史上,意大利的台地式园林、法国的规则式园林、英国的自然式园林是其典型的代表。虽然它们同属于西方园林体系,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但是受限于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又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与东方的造园艺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的理念不同、西方几何图形式的规则园林,更强调轴线的统领作用。这是一种着眼于几何美、严谨美的园林体系,重塑"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承德避暑山庄中“天人合一”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然山水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引自然山水入园,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理念,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特征: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揉融、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含。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特征之所在,更是当下现代园林艺术、环境设计、景观营造等相关领域中我们应更去探究和发展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形作为园林的骨架,对传统园林自然之趣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巧妙运用地形营造手法,可以取得别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它更多注重在建筑上消除自然与人的差异与隔阂,而不是强化人为的因素。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它可以为当下的宗教建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建筑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宗教园林",是指具有宗教意义或者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它是园林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的宗教园林,主要是道教宫观园林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在古典园林中理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界的水体多种多样,中国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水中吸取灵感,园林的造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是自然山水的缩影,理水的意境多源于自然界的江、湖、池、潭、湾、涧等。文章从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寄情于园林山水咫尺山林的意境追求,艺术水体的艺术处理手法,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构成关系,以及现代园林理水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力求在理解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再现古典自然山水园林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的本质在于强调“自然与人的融合”,它更多注重在建筑上消除自然与人的差异与隔阂,而不是强化人为的因素。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今天,它可以为当下的宗教建筑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建筑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一“宗教园林”,是指具有宗教意义或者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的园林,它是园林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早期的宗教园林,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历来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意境闻名于世,在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中,常有"无水不成园"一说,对于水体的处理在造园过程中处于灵魂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叠石理水的设计手法独一无二,我们应从"心"出发,认真研习其思想,进行多学科交融学习,并结合时代需求传承并创新理水思想,以应用到现代景观中去。  相似文献   

9.
苏州遗产园林强调"气韵生动,虚实相生",而自然光与影的存在为塑造苏州遗产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意境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通过对苏州遗产园林自然光影造景的理解与分析,总结与归纳出光影造景存在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同时希望研究能对未来园林式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从古典园林来讲,它的描绘和发源一直是其核心内容,用中国文化的景观生态学去分析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含义,从古典的哲学体系中逐渐体现出景观生态最开始的部分以及最鼎盛的状态,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研究状态是要临界古典园林与景观生态的结合。我国古典园林庄重,典雅,自然,清幽,更主要的是讲究道法自然,意义深邃,我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还对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园林的设计中,借植物达到园林造景以及引导观赏者浏览的手法是十分常见的。在对中国传统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种类、"师法自然,巧为人工"的造景原则及其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与内涵等方面,并结合传统园林的特点,开展对园林植物配置的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13.
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长河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岭南园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园林体系。岭南园林发展中心在广东,其四大名园就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从美学视域出发,概括总结岭南四大名园空间布局特征,挖掘和分析其审美意蕴,发现岭南园林中自然与建筑相互融合、相互辉映的关系,并针对其对现代园林的影响与应用,将岭南四大名园的美学价值上升到理论实践,为岭南地区现代园林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时期,是山水园林发展的奠定时期。在唐宋时期,我国园林的设计更是受到诗歌和绘画的影响,"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注重园林山水的仿神写意,力求在园林中注入高雅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在隐逸、休闲风潮影响下,南宋文士们纷纷营造园林,并在其中优游自适。园林不但是南宋文士的休闲天地,更成为他们审美的重要场所。在园林建造与园林休闲的过程中,南宋文士展现出独特、高雅的审美意趣,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美、综合集成的艺术美、三教合一的人格美,这使南宋园林成为深具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规模宏大。佛教传入中国后,其“万法皆空”的哲学观念和追求“出世”的人生态度对园林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园林形式出现了两次鲜明的变化。其一是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规模小巧的佛寺园林的出现;其二是唐、宋时期“摹仿自然”的、小巧精致的私家园林的创建与盛行,并成为中国园林的主流形式。其审美特征是:小巧精致,自然而然,不对称、不规则,蕴含多种象征意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灰空间的概念是日本设计师先提出来的,起初只适用于建筑空间,但其实灰空间也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很早以前就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精湛充分地应用了灰空间的相关技巧。在园林中,灰空间起到了过渡空间的作用,并且使园林空间更加生动富有活力。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们就是发现了这一点并在造园中精心营造布局灰空间,使古典园林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假山"作为中国园林建造中的基础结构,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极具审美价值,它以造景为目的,构成园林的主要景观、划分园林的各个区域,在中国园林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山"的建造可以追溯至秦汉时期,"假山"的建造技术由最初简单模拟自然山川的形态到明清时期精细的表现自然,古人对"假山"的审美意味也发生着改变。文人不仅通过游玩园林看"假山"修身养性,更将"假山"搬入画中,状物言志。以"太湖石"为切入点探究传统中国画中"假山"的面貌,并以当代艺术家的中国画作品为例,结合时代语境,浅析中国画中"假山"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独特的个性,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式园林和阿拉伯园林一道,并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园林设计以其曲折多变的造型和自然野逸的意趣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早在七八世纪已传到日本,18世纪又远传欧洲,引起英、荷、德、法等园林设计者的纷纷效仿。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0.
清代统治者在首都北京修建了诸多皇家园林,其格局和景观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造的最高成就和审美理想。此时朝鲜王朝派往中国的很多燕行使臣都曾观光游览过这些园林,并且它们的自然和人文风景及造园艺术给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中国园林的这些印象体现了近世东亚士人共同的园林艺术审美观念,也体现了当时的中朝关系给使臣对中国园林的认知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