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生物与人类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微生物知识,认为基因重组方式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一种主要方式;并认为微生物能通过基因重组有效介导自身基因和各种生物基因流向人类;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座作用可能是微生物介导的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而微生物是进化上最早最低级的生命体。据此,认为微生物可能在人类进化和物种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一种源泉的作用。其可能方式是  相似文献   

2.
人类会继续进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今天的人类是青少年,还是已迈入老年?未来的命运将怎样?至今仍无答案。一个关于人类生命历程的假说回答了上述问题,并探讨发展进程中人类的生物学变化。结论:目前的人类正处在成熟(青少年)期,可能经较长的时间发展后进入稳定期,最终逐渐衰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结合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理论观点、社会医学的分析方法,及对人类进化过程中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和探讨人类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根源.通过对火的应用、食物、幽门螺旋杆菌(Hp)、免疫、运动、睡眠、饮食、基因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综合分析,阐述和认识人类消化性溃疡(PU)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及个人保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类“性交往”的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avid   M.   Buss 《心理学报》2007,39(3):502-512
性交往是人类繁衍出现差异的进化“引擎”。现代人继承了祖先成功繁衍后代的性交往策略。这些策略涵盖长期守诺的性交往(如婚姻)、短期性交往(如短暂的外遇)、婚姻外的性交往(如不忠)、私通他人配偶(引诱别人的配偶)以及配偶维持(与单一配偶性交往)等。两性在性交往过程中面临不同的适应问题,性交往问题的进化机制存在极大的性别差异。配偶偏好不同、短期性交往的愿望不同以及性嫉妒的诱因不同等都是性交往具有性别差异的表现。很多实证研究都证实了性交往策略的存在,人类性交往研究是进化心理学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6.
人类大脑、认知与行为进化的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avid   C.   Geary 《心理学报》2007,39(3):383-397
物种进化的历史进程中,大脑、认知与行为系统的进化机能利于有机体控制社会、生物与自然资源,而有机体所控制的各种资源又会影响自身的生存与繁衍。社会、生物与自然资源可以相对稳定,也可以变化不定。资源的稳定变化所传递的信息会引起大脑、认知以及行为系统做出模块化的自主反应。资源的稳定变化利于人类整合朴素心理学、朴素生物学与朴素物理学,而资源的变化不定所传达出的信息会引起认知与行为系统有意识地进行自上而下的外显行为反应。人类外显行为反应系统的进化导致人类出现自我意识,并具有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朴素心理能力、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整合为动机-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进化发展心理学:发展中的人类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能力与认知能力发展背后的基因与环境机制,以及基因与环境机制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表现。进化发展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与设计到的主要概念包括:(1)自然选择在毕生发展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2)进化发展心理学特别重视适应在婴儿期及儿童期发展中的作用;(3)儿童期的延长有助于儿童学习人类社会的复杂性;(4)发展背景的方法可以用来理解成人外显行为的进化起源;(5)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约束个体发展;(6)认知能力与行为活动敏感于早期环境,但二者发展也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数学能力是人类重要的高级认知能力。人类的基本数学能力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对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比较心理学研究发现,成年人、婴儿的基本数学能力的行为表现和脑神经机制与其它物种相似,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基本数学能力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数学能力的本质及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主要内容及特色表现入手,对《进化心理学》一书的结构及所涉及的几个主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探讨,并指出了本书的价值所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Human Evolution and the Sense of Just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人的素质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到现在 ,随着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人学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 ,人的素质问题逐渐凸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所关注 ,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推进人的素质问题研究的深入 ,丰富人学理论研究 ,对近 1 0年来的研究加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观点近 1 0年来关于人的素质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 :1 .人的素质的定义和内容 这是人的素质问题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也始终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 ,目前仍然没有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13.
14.
15.
Barbara Forrest 《Zygon》2000,35(4):861-880
Science undermines the certitude of non-naturalistic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human life has meaning. I explore whether evolution can provide a naturalistic basis for existential meaning. Using the work of philosopher Daniel Dennett and scientist Ursula Goodenough, I argue that evolution is the locus of the possibility of meaning because it has produced intentionality, the matrix of consciousness. I conclude that the question of the meaning of human life is an existentialist one: existential meaning is a product of the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tasks human beings undertake.  相似文献   

16.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 This article presents 7 simple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empathy (mental perspective taking) and emotional empathy (the vicarious sharing of emotion)....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