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克里姆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成长环境,并根据克林姆特绘画构成的平面化、夸张变形的形式化以及画面色彩的情感化等有意味的形式处理,主要分析其女性艺术形象在其个性化的装饰性绘画语言背后隐藏的情欲、新生、死亡的时代寓意性主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4.
女性作为艺术史经久不衰的题材,其形象在19世纪末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朱蒂斯Ⅰ》和《朱蒂斯Ⅱ》为例,从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进行分析,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探究克里姆特创作中折射的女性图景。  相似文献   

5.
一、克里姆特绘画的中国情结 19世纪下半叶,西方世界的哲学、科技、文化、艺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照相技术的产生使艺术家传统的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中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日本的浮士绘等东方艺术作品大量出现在西方,使得西方一些大胆的艺术家开始借鉴东方的艺术观念和形式,引发了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的转变.德国和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诞生了象征主义的绘画流派——"分离派",它强调的是艺术的独创,追求的是强烈的艺术表现功能.作为"分离派"领军人物的克里姆特,他的绘画就受到了中国民间美术及东方绘画很大的影响,当时他对中国画情有独钟,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卷、轴画,戏曲人物画等.他巧妙地把欧洲绘画的人物与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6.
埃贡·席勒是奥地利画家,师从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他去世时只有二十八岁,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20世纪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充满激情,生动的风格、丰富生动的笔触、清晰的线条、粗犷而强烈的主观性、大胆的线条和夸张的造型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谈起席勒作品,人们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情欲、生死",他大量的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的延续、灭亡,欲望的燃烧,情绪的变化。他的绘画艺术融合了他个人经历和时代特征,综合巧妙地运用了各色的艺术语言,如线条、色彩、形式和肌理等,体现了他对绘画要素的全面掌控。  相似文献   

7.
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将会被人们所欣赏,纯粹的辨别和欣赏并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大师绘画。为什么我们看到一幅作品却不能将其描写和表述出来,其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会描述,而是因为我们的视觉思维不能抓住作品的特征。以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风景油画为例,分析其画面的视觉特征,希望对艺术赏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克里姆特是1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可以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无论是在艺术理论还是在艺术实践方面,克里姆特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吸取了多种中国绘画元素,如中国卷轴画构图形式,中国印章、中国民间木版彩印,甚至把中国龙、关公图像引入到他的绘画作品中.这些吸收和借鉴,使他的作品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唐卡绘画是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样式,在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装饰性以及平面化的绘画风格上都独树一帜,并且因地域因素等原因,保持着一定的神秘色彩。文章通过探析唐卡的审美艺术倾向,重新审视唐卡这种古老的绘画艺术形式的创作特点及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代表,无论是在绘画风格还是绘画主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性在他的画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个人觉得,克里姆特虽沉湎于情色,但超越了情色。他由情色迈上了象征的台阶,趋近史诗的方向,艺术在对自我的超越里完成蜕变,进入真正的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3.
谢曦 《美与时代》2023,(7):36-38
当代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延续和发展,在色彩的运用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风貌。色彩作为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装饰功能,更是表达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媒介。随着社会文化的变革和艺术观念的更新,当代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装饰性表现方面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风貌。探究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装饰性表现,介绍其溯源和特点,以期推动该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维与智慧》2014,(7):I0001-I0001
Gustav Klimt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奥地利画家。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其他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变化非常大,美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也在不断地体验各种流派和风格。从20世纪初代发展的抽象绘画,到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后现代绘画,中国的油画家无不在一一尝试。其中有很多人对新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性绘画比较热衷。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在掌握运用和发展装饰手法的规律上,也日臻完美。 油画本身的特点是厚重、深沉,而在装饰性绘画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使用大量鲜明、闪亮的色彩,并沉浸在点、线、面的画面构  相似文献   

16.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本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日本绘画逐渐成为了西方现代绘画现代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推动了国际绘画艺术的大力发展。从绘画的艺术角度来看,日本绘画的抽象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以抽象的线性特征对绘画人物和场景进行了形式勾勒,且装饰性较强,并重视主观的情感表达,因此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装饰是绘画的审美特性。从造形、色彩、肌理来解读装饰语言,尝试将装饰性绘画语言运用于水彩画,追求二维平面的秩序感和稚拙美。  相似文献   

19.
埃贡·席勒是20世纪初杰出的奥地利画家,是自分离派代表,被称为奥地利最伟大画家的克里姆特后又一"扛把子",甚至之后取代了克里姆特,成为维也纳的艺术之神。席勒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且多以人体和自画像闻名。他水彩画中颜色的运用更是达到了一种新颖脱俗的境界,也丰富了画面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20.
细细品味湖南工笔画大家朱训德的艺术创作,其实也是追寻湖南省工笔画繁荣的历程。朱训德先生的绘画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明朗轻快富有装饰性的绘画阶段、沉着厚重的重彩发展阶段和笔墨与西画技法融合实践阶段。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包含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湖湘文化语言中,研究朱训德先生的工笔画艺术,从而正确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迥然不同的外来文化,对后人开展湖湘文化研究及绘画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