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面孔、语音情绪信息的整合加工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技能, 近年来逐渐引起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的关注。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加工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 也很好地回答了“何时整合”与“在哪里整合”两个认知神经科学关注的问题, 但对“面孔、语音情绪信息能否整合为一致情绪客体?双通道情绪信息在大脑中如何整合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 本项目拟系统操纵面孔、语音刺激的情绪凸显度和任务要求, 引入动态面孔-语音刺激以增加外部效度, 综合运用行为和电生理技术, 从多角度挖掘数据, 特别是引入神经振荡(时频、相干)分析, 系统考察动态性面孔和语音情绪信息是否能整合成一致情绪客体, 并在神经振荡层面探明双通道情绪信息整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情绪识别往往依赖于不同通道间的信息整合(如, 面孔、声音)。本文梳理相关研究认为, 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在早期知觉阶段即产生交互作用, 且初级感知觉皮层负责两者信息的编码; 而在晚期决策阶段, 杏仁核、颞叶等高级脑区完成对情绪信息内容的认知评估整合; 此外, 神经振荡活动在多个频段上的功能耦合促进了跨通道情绪信息整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两者整合是否与情绪冲突有关, 以及不一致的情绪信息在整合中是否有优势, 探明不同频段的神经振荡如何促进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面孔表情和声音情绪信息整合的神经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触觉是个体探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通道,其情绪功能在维系社会联结、促进人际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触觉的情绪功能一方面表现为通过触觉动作本身直接传递情绪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强注意和锐化社会评价的方式促进个体对跨通道情绪信息的加工。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触觉情绪信息由无髓鞘C纤维介导,经脊髓丘脑束通路投射于岛叶(头面部触觉情绪信息的传导路径尚不明确),并在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后颞上沟等"社会脑"网络的核心区域被精细加工。未来还应对触觉情绪的人际依赖性、文化独特性、操作标准化,及其在神经水平上与感觉-辨识系统间的关联性与独立性做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及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研究表明, 情绪加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 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此外,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也表现为情绪调节过程的不同:相比男性, 女性更善于抑制情绪行为, 却较难通过认知策略调节负性情绪。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有重要生理基础, 与情绪脑结构, 荷尔蒙水平的男女差异有关。同时, 情绪加工的性别差异同女性更高的情绪障碍易感性有着密切联系:不善于调节负性情绪, 及更强的消极情绪易感性可能是女性更易患情绪障碍的重要原因。从情绪加工角度探讨情绪障碍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 对于情绪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准确识别言语中的情绪韵律信息对社会交往非常重要。本研究采用功能近红外成像技术, 探索外显和内隐情绪加工条件下愤怒、恐惧、快乐三种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结果表明, 对愤怒、恐惧、快乐韵律进行特异性加工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极/眶额叶、右侧缘上回、左侧额下回, 其中右侧缘上回脑区同时受到情绪和任务的调控。此外, 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和颞极在情绪外显任务中的激活明显强于内隐任务。本研究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情绪韵律的层次模型, 也对该模型的第三层次, 即“额区对语音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需要外显性情绪加工任务参与”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内隐情绪加工是否会对返回抑制产生影响,采用线索靶子范式,以情绪性面孔图片作为目标,要求被试完成定位任务。结果发现,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均显示了显著的返回抑制效应;N1成分上情绪效价和线索有效性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显著,有效线索条件下情绪目标诱发的波幅显著大于中性目标;N170成分上线索有效性主效应显著,相较于N1成分,N170成分在有效线索上波幅更小,在无效线索上波幅更大。实验结果表明返回抑制效应受到内隐情绪加工的调节,提示该效应来源于早期的知觉抑制,支持知觉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9.
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考察自传体记忆本身的情绪是否影响该记忆相关信息的内隐提取过程。取大学生15人完成实验, 实验分为两部分:记忆提取和词汇判断。首先在记忆提取阶段, 要求被试根据词对(形容词-中性名词)提取积极、消极和中性情绪色彩的自传体记忆事件。接着在词汇判断任务中, 要求被试对包含提取过记忆的中性名词的词语进行词和非词的判断, 并且记录相应的脑电波。结果发现:(1)被试按要求成功提取了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自传体记忆事件。词汇判断任务中, 内隐提取三类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2)相比于积极、中性自传体记忆信息,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的过程中的ERP波幅更大, 更偏向于正向。这表明自传体记忆信息的内隐提取受到记忆本身情绪的影响, 消极自传体记忆信息提取需要付出更多资源。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考察了42名大学生(中国21人,波兰21人)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声音(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的情绪类型和强度判断,从而分析中国、波兰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基于声音线索的情绪知觉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被试对声音情绪类型判断的正确率以及情绪强度的评定上均高于波兰被试,说明在声音情绪知觉上存在组内优势;(2)所有被试对女性声音材料情绪类型识别的正确率以及情绪强度的评定均高于对男性声音材料;(3)在对情绪类型判断上,被试对害怕情绪识别的正确率高于对高兴、难过和中性情绪,对中性情绪识别的正确率最低;(4)在情绪强度评定上,被试对害怕情绪的评定强度高于对难过情绪,对高兴情绪的评定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Vocal Expression and Perception of Emo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o-Anne Bachorowski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9,8(2):53-57
Speech is an acoustically rich signal that provides considerable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talkers.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speech sounds and corresponding abilities to perceive such emotions are both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Findings from studies seeking to characterize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of emotional speech indicate that speech acoustics provide an external cue to the level of nonspecific arousal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processe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e relative pleasantness of experienced emotions. Outcomes from perceptual tests show that listeners are able to accurately judge emotions from speech at rates far greater than expected by chance. More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se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aspects of vocal communication will necessarily involve knowledge aboutdifferences among talkers, such as those components of speech that provide comparatively stable cues to individual talkers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3.
14.
行为抑制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功能。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 将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环境, 特别是如何在情绪情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使用脑成像技术考察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脑机制。研究发现, 在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前额叶抑制控制系统和边缘结构情绪加工系统, 而且涉及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即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腹外侧前额皮层、背外侧前额皮层、前扣带回、杏仁核、脑岛等脑区在情绪加工与行为抑制加工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情绪整合到行为抑制加工中的时间进程还不清楚。今后的研究应着眼于情绪影响行为抑制的时间进程、神经网络、个体差异的影响以及改进研究范式等方向。 相似文献
15.
情绪影响认知加工策略内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可以影响加工策略:积极情绪与简单的启发式加工相联系,而消极情绪与系统的精细加工相联系。本研究运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将被试的判定标准与加工能力分离开来,结果发现,虽然对两组被试(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的回忆任务均提出相同的明确要求,但积极情绪组仍然运用了较为宽松的判定标准,反映了情绪对认知加工策略的无意识影响。另外,d'值在两组间没有差异表明积极情绪组并不缺少加工能力。在此基础上,认为应该放弃从能力的角度看待情绪与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注重研究情绪与具体加工特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近人们对情绪神经机制的探索中,很多研究成果都在表明,在通常概念下的人的情绪感受中,不仅有那种含有喜厌态度的更严格意义上的情绪成分,还有直接来自各种内外感官上的认知性感知觉成分。本文的目的是运用新近的情绪心理学研究成果,仅以情绪内在体验中的含有喜厌态度的心理成分作为情绪的心理实体,对其的神经—心理机制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解释,以期使通常概念情绪感受中的情绪成分和感觉成分更具可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情绪的效价载荷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面部表情的识别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以及情绪的诱发及其脑功能成像研究等三方面介绍了情绪加工的脑机制及其研究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脑皮层在加工不同效价载荷的情绪时具有很大的重叠性;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神经环路负责调节对不同面部表情的反应;有关诱发的情绪的研究表明,前扣带回皮层在表征实验诱发的情绪时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章最后指出了情绪研究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在我国开展情绪的脑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