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其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上海出版的《青年诗  相似文献   

2.
《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3.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4.
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是基督教在华六公会共同出版的一部圣诗集。《普天颂赞》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代表了其时基督教音乐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基督教本色化理论在音乐方面的践行。《普天颂赞》的出版是近代赞美诗经由个人编译、团体协作、最终联合编译的结果,其影响巨大,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尽管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音乐流传至今的只有少部分,但是无论从歌词的创作,还是采用中国曲调谱曲,在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历程中都近乎创举,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一在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基督徒对于赞美诗创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一过程始于梁发。梁发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左右编著的《救世录撮要略解》中,收有他撰写的3首赞美诗。不过中国基督教徒创作赞美诗的曲调,当首推席胜魔。(参见卓新平:《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载《中国宗教》2007年第8期)  相似文献   

6.
商蕤 《中国宗教》2022,(8):88-89
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 早在巫20世纪初就已开始。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独立翻译外国赞美诗音乐作品;第二阶段是用中国曲调填词;第三阶段是用西方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中国曲调配置和声;第四阶段是创作带有中国风格的旋律及和声上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基督教赞美诗音乐都有其代表性作品。例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版的《青年诗歌》,是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的最早的基督教赞美诗集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1980年召开的第三次基督教全国会议上,代表们鉴于中国教会已经走上了联合的道路,却没有适应联合的赞美诗歌本,于是提议编印中国基督教的赞美诗歌本。编印赞美诗的工作于1981年1月启动,基督教全国两会成立了圣诗工作小组,在3月20日出版的《天风》上发布了  相似文献   

8.
正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赞美诗在基督教事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赞美诗中蕴含了丰富的神学信息,对于传播基督教文化也有很大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事实上,赞美诗的发展史贯穿了基督教的发展史,赞美诗是了解一个时代神学思想的重要途径。1983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编辑出版了《赞美诗(新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使用  相似文献   

9.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与中国信徒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1983年出版的《赞美诗(新编)》产生于我国教会的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了中国基督教在圣诗中国化方面的努力1.《赞美诗(新编)》收录了贾玉铭牧师(1880-1964)的作品:55首《赞美主恩歌》、58首《生命活水歌》、64首《主行新事歌》、129首《信徒相爱歌》和152首《主恩日新歌》共五首,前三首和后两首分别属于"崇敬颂赞"主题和"教会生活"主题.这五首诗歌原载于《圣徒心声》(1943)26首、84首、85首、195首和30首,《生命活水歌》和《主行新事歌》的原题分别为《生命运河》《沙漠流江河》.贾玉铭牧师是著名的教会领袖、神学家、著作家,他创作的圣诗有540余首,他的圣诗曲调多为教会通用曲调2,他的作品主题丰富,运用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学创作手法,展现了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体现了中国基督徒在圣诗中国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本文试以《赞美诗(新编)》中贾玉铭的作品为例探讨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严锡禹 《天风》2016,(2):22-23
正音乐是基督教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赞美诗是会众参与崇拜的必要形式。景教传入唐朝后,赞美诗歌也必然随之到来。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得到了一批敦煌写卷,其中就有一首景教赞美诗,名为《景教三威蒙度赞》。它可能是中国基督教史上最早的赞美诗歌,时间可上溯至公元9  相似文献   

11.
杨周怀 《天风》1994,(1):44-44
为了帮助信徒了解《赞美诗(新编)》内名首诗的背景,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请诸王神荫主教编写了这本书话。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它按照400首的排例,逐首介绍有关材料,内容生动。此书32开本,共662页,40多万字,已于1993年11月份出版,由全国基督教两会发行组发行。平装本每本10元,精装本每本14元,铁路沿线城市购满100本以上,可享10%优惠。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03,(2)
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基督教圣乐专家、德高望重的马革顺教授发表了“郑重声明”。这说明基督教内有人法制观念淡薄,为了盈利或其它的目的,随便对待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违反作者本人的意愿,擅自改编。这是一种违法的、不道德的行为。此风不可长。 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的《赞美诗(新编)》、《赞美短歌(新编)》以及其它各种灵修书籍,均拥有版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信徒了解《赞美诗(新编)》内名首诗的背景,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请诸王神荫主教编写了这本书话。由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它按照400首的排例,逐首介绍有关材料,内容生动。此书32开本,共662页,40多万字,已于1993年11月份出版,由全国基督教两会发行组发行。平装本每本10元,精装本每本14元,铁路沿线城市购满100本以上,可享10%优惠。  相似文献   

14.
新书介绍     
《天风》2014,(2):65-65
<正>圣乐大合唱《受膏者》总谱版(含各乐器分谱)作者:马革顺定价:180元《受膏者》是我国基督徒音乐家马革顺教授所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大型合唱作品.相信该作品乐队总谱的出版将激励更多中国基督徒,以自己熟悉的,民族化的音乐语言来歌颂神的宏恩大爱.《真美》定价:11元《真美》中国古曲赞美诗是一张颇具特色的圣乐CD.由曾任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委员的徐牧姊妹演唱,整张CD汇集十六篇经典古曲赞美诗.如《诗篇103篇》.《神工妙笔歌》、《三叠离歌》等.喜爱昆曲风格的主内肢体不妨收藏一张欣赏.  相似文献   

15.
周永慈 《天风》2022,(6):12-15
圣诗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尝试,并结出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相遇后的佳果.例如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意味着中国"本色圣诗集"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全国两会先后出版了《赞美诗(新编)》(1983)和《赞美诗(新编)补充本》(2009),其间收录的中国作品占总数的1/4.这些圣诗的创译见证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但由于圣诗中国化是一个动态、漫长的过程,在新的语境和文化中会遇到新的矛盾与冲突、挑战和需求,因而需要新的表达和融合.我们要继往开来——在承接传统的同时,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突破原来创作上的不足与局限,为中国教会创作更多的本土圣诗,以表达我们的信仰,塑造与提升信徒的灵性生命,同时为普世教会做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爱《赞美诗(新编)》。改革开放后,刚恢复聚会时,信徒们都是靠记忆唱圣诗。这时,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了《赞美诗(新编)》,令我们如获至宝,这是雪中送炭,是饥饿时的食物,是干渴时的泉水。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圣诗,很多都是我从小会唱、爱唱的,看到它们如同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我爱《赞美诗(新编)》,因为这些诗歌的内容太好了,说出了我们想说但又想不到的话,供应我们灵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罗黎光 《天风》2004,(3):34-35
赞美诗创作的根据是什么?杨周怀教授在《基督教音乐》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来:“赞美诗的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信仰和灵性经验”,“所有赞美诗都是根据圣经创作的”,“其神学根据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这些  相似文献   

18.
石衡潭 《天风》2018,(3):30-31
赞美诗是基督教文艺中传播最广也最为信徒所喜爱的体裁,是基督徒对神的感谢与赞美,是对神及其话语的认识与理解、回应与接受。西方的赞美诗有上千年的传统,涌现了不少信仰诚笃、旋律优美的作品。赞美诗的中国化也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正作者: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基督教作为一种具有异质文化色彩,且在当前中国拥有3800万庞大信众群体的信仰体系,其中国化的进程较早便受到学界关注。2013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主编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宗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及《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年刊陆续出版问世。"基督教中国化"概念一经提出,亦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6,(9)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06年3月21日,在本部三楼会议室召开《赞美诗(新编)》增订本初选稿编审会议。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委员,《赞美诗(新编)》增订编委会委员及全国两会出版部同工:曹圣洁、沈承恩、徐晓鸿、史奇珪、洪侣明、罗黎光、沈光玮、徐牧、吴安娜、顾云涛、程伟、林德桦、岑智敏及基督徒音乐工作者盛茵老师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顾问马革顺教授亲临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