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以往社会学的传统中,基本上没有将中国宗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甚至在研究中国时将社会与宗教截然分开来对待,很显然这是按照西方宗教价值观来看待中国文化的直接反映。若用结构功能的观点解析中国宗教,就出现了两种形态:制度性的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散开性的宗教(diffusedreligion)。 在中国社会历史上,宗教尽管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但并没有如在欧洲或阿拉伯文化中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而存在。所以,中国社会散开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制度性宗教相对薄弱。 制度性的宗教自身有独特的神学或宇宙解释系统,连…  相似文献   

2.
正曹中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主编的《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是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几位所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完成的,凝聚了研究所的集体智慧。《中国宗教研究年鉴(2014)》设有"特稿及政策""宗教政策""研究综述""实证研究报告""年度论文""年度推荐""年度著作""年度会议""研究资料数据"以及"年度信息"等栏目,为中国宗教学研究年度情况的总览,其内容之全面,前沿问题把握之准,体现了其在宗教学界的权  相似文献   

3.
张鹭 《中国宗教》2020,(3):74-75
探索礼俗音乐中的宗教文化,是对中国宗教的"弥散性"特点的一个阐释,它在音乐的层面说明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宗教通过各种礼俗形式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礼俗,泛指婚丧、嫁娶、祭祀、交往等的礼节,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礼俗活动紧密结合的音乐,即称为"礼俗音乐"。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集约化效应,人口聚集,进而导致社会基础发生深刻变化,大城市的社会变化尤为明显。城市化进程意味着城市社会在物理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重构,这种社会的变革引起宗教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的变化。大城市宗教信仰的产生方式、发展方式和表现方式都受到城市环境变迁的影响,这种变迁导致了当今时代大城市中信仰"碎片化"现象。在实践中,我国大城市中出现了宗教冲突与宗教融合并存,制度性宗教与弥漫性宗教的地位发生转换,建制性宗教与非建制性宗教并存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三、以"亚宗和""世宗和"为平台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发挥作用通过积极参与"亚宗和""世宗和"大会和各种国际研讨会议,中国宗教与亚洲宗教及世界宗教联结成一个大家庭。在开放包容的宗教大会中,在坦诚深入的思想交流里,我深深体会到中国俗语所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亚洲和世界和平离不开如"亚宗和""世宗和"这样的区域性及世界性和平组织多年来夙兴匪懈的努力,而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语境下,宗教因其组织化的结构而成为教会的代名词。与此相对照,宗教这一概念在传统中国社会并未一神化、体制化,因而各种宗教呈现出"多元通和"的局面。中国的传统宗教存在方式是世界宗教的一种常态。近年来,西方社会制度性宗教呈衰落之势,追求灵性的人数则持续上升,反映出"宗教性"或"个体化宗教"这一宗教观念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弥漫性宗教一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指出其既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亦在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8.
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社会学范式,给后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但中国学界对其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探讨主要聚焦在弥散性宗教概念的界定与运用上。本文关注杨庆堃关于中国宗教研究的理论在学术史中"承上"与"启下"的作用,梳理了该理论对韦伯"理性化与现代化"旨趣的超越、对民间宗教划分人群属性传统的弥合,以及与当代理论包括宗教生态论、宗教场域论及礼物模式的对话。本文认为,杨庆堃的宗教概念、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经典解释在现今社会仍具有理论生命力。而且这种宗教社会学理论的解释力并不只局限汉族社会,也可以适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民间宗教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与当今宗教学通行的四种对话模式("置换模式""成全模式""互益模式""接受模式")对照,王阳明对待佛教与道教的态度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模式——"王阳明模式"。它既承认每一种文明都有其本己的宗教,同时又汲取了"置换模式"下对本己宗教的强烈认同与归属感,而相较于"成全模式"与"互益模式","王阳明模式"更注重自我的开放性与自我的成全,而不是以本己宗教去"成全"异己宗教。"王阳明模式"的重点在于向宗教的"他者"保持开放性,而其始终如一的"人道"取向可以把宗教向度贞定在人性的肯定与实现这一面向,避免宗教信仰走向迷狂、偏执与蒙昧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认识不同宗教的本质与差异的前提下,相对于西方的制度性宗教,杨庆堃创造性地提出了"弥漫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使中国宗教研究得以在社会学的话语体系中获得空间。本文从宗教之间彼此诠释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杨庆堃为中国宗教研究树立的典范: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相互诠释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跨文化(宗教)的诠释中来深化对中国宗教的解说与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石家庄市新华区位于市区西北部,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俱全。自2017年石家庄市民宗局提出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双创"(即"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指导员")活动以来,新华区民宗局结合工作实际,在辖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了"学习进步型""管理规范型""文化特色型""平安稳定型  相似文献   

12.
宗教生态学自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多有关注,在宗教与生态研究方面涌现了诸多成果,但作为"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却并有受到足够重视。宗教生态学是借鉴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对宗教系统的生成与变化、宗教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宗教之间互动共存、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以及宗教中的生态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整体观""动态观""层次观"和"协同进化观"是宗教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宗教生态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的学科,重视和促进宗教生态学符合宗教学研究领域学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决宗教中国化"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的问题,是新时代赋予宗教工作的历史使命。一、宗教中国化"化什么"1.坚持中国化,彰显"时代化"宗教中国化体现在爱国爱教,在各教之间形成共生共荣、互尊互学的良好风尚,在政教关系上坚持政主教辅、政教分离原则,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开放包容、慈善仁爱等。要体现时代特色,增强政治认同,在宗教观念、制度、组织上主动适应社会,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相似文献   

14.
正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济南市有信教群众20万余人,绝大多数分布在基层,济南市委统战部(民宗局)以健全完善宗教工作区(县)、街(镇)、村(社区)主体责任为抓手,探索建立"村居吹哨,街呼区应"工作机制,将宗教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着力破解基层宗教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推动基层宗教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省泰和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古称西昌,历史悠久,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泰和县积极探索如何做好宗教工作,切实加强对宗教界的引导工作,从五个方面做好"导"文章,积极探索"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新途径,切实推进宗教的中国化进程。主流媒体"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州市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广东""美丽广州"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美丽寺观教堂"建设,推动打造"生态环境美、文化内涵美、教风教貌美、思想建设美"的"四美"宗教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场所引领岭南、沟通中外的文化交流功能和作用,着力加强宗教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广州宗教领域文化品位和文明形象,焕发岭南宗教文化新魅力,推动宗教中国化广州实践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年宗教工作专家座谈会暨宗教形势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除了举行"宗教工作专家座谈会"外,还分别举行了"国内宗教形势研讨""国际宗教形势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对2019年国内和国际宗教形势进行回顾,并对2020年国内和国际宗教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宗教史研究视野中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处境化"等概念,具体就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而论,就是意指"宗教中国化";中国宗教史当然是世界宗教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宗教史所历来证实的各大宗教传统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处境化"共相,无疑意味着"宗教中国化"是符合这一普遍规律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天台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在全省率先筹建县级宗教团体联合办公场所——"和谐园",打造宗教和合家园。各宗教团体"合体"发挥整体效力、聚指成拳,"分体"发挥自身特色、独当一面,促进了团体规范化管理、法制化建设、常态化交流。自2014年5月揭牌以来,"和谐园"已有9个团体入驻,先后创建了"和谐大讲堂""和谐读书会""法脉之旅""天台县放生节"等一系列"金品牌",为创新宗教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