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慎同志在联郑德国留学期间,搜集了不少有关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第一手资料。为此,我们特约请她撰文介绍联邦德国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概况及其新动向,由于该文文字较长,我们将分三次刊登。这个资料如能有助于我国对黑格尔学的研究工作,我们与作者一样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6年,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开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而他的《存在与时间》则在三年前已经出版,大体上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初开始时的作品。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算起,两个世纪快要过去,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的时期,“哲学”也似乎又处在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关口,于是研究一下我们的前辈大师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自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一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他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常常感到,一个哲学家,在他第一部阐述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3.
设在纽伦堡的“黑格尔协会”,八年来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学术会议。它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哲学协会。它给对哲学感兴趣的人们,不管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立场如何,提供了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的可能性。从我们的观点看来,以黑格尔哲学和保护他留给我们的遗产为哲学协会学术活动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这首先是因为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上,表现出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争论,其次是因为在资产阶级哲学各流派评价黑格尔遣产的方式和  相似文献   

4.
关键在于能否哲学地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黑格尔以来,“中国有没有哲学”就一直成为一个问题。这有两个意思:第一,被黑格尔所批评的、径把传播于欧洲的“中国伦理宗教”或“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的某种学问当作“哲学”看待的做法,其本身需要作出一种论证,也就是说,黑格尔实际上暗示了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与肯定应该是具体的理解与肯定,把“我者”的成分想当然地当作“我者”与“他者”共质的内容,很可能忽略了对文化相异性的基本尊重;但是,第二,当在黑格尔的精神世界体系中,“哲学”相当于文化和文明的灵魂,他否认中国有一种可称为“哲学”的东西,即指中国文明不具…  相似文献   

5.
“承认”: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学界围绕“承认”概念兴起的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重新解释。按照传统的解释,黑格尔是一个反自由的、极权主义的思想家,但从“承认”概念出发,我们可以认为黑格尔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自由理论,指示了对自由问题探讨的一个独特的向度。黑格尔“被承认的自由”的思想对于当前实践哲学诸多问题的探讨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进行,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1]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之上,乃至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是在他那有些神秘化甚至晦涩的叙述中却时时闪现出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善于将这些宝藏从那貌似神秘的外衣…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1817—1818年冬季学期在海德尔贝格讲授法哲学课的一个笔记稿,已由西德迈纳出版社出版。它是瓦能曼(P Wannenmann)听课时作的,由波鸿鲁尔大学黑格尔研究所编辑整理,珀格勒尔(Otto Pggeler)撰写了导论。这个笔记稿被珀格勒尔称为黑格尔的“原—法哲学”,对于黑格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1820年《法哲学原理》也有一些特点,使我们有必要和可能对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作进一步的研究。下面想借助这个笔记版,从三个方面粗略地谈谈黑格尔的政治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8.
老子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是中国第一位伦理学家。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不仅可以看出彼此观念的异同,也可以认识老学先于孔学的顺序,以纠正一般哲学史上孔先老后的错误倒置。黑格尔认为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德哲学,他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他还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际活动的基础。但中国人尚另有一特异的宗派,这派叫做道家。”这里,黑格尔似乎隐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孕育故事的最后一大章,情节在此我已标明为自由主义的“哲学”思想。当然,这具体涉及到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看作是“资产阶级”思想之最高最终表达和代表。但随即,我们必须注意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关系中的一种根本的——也是最迷人的—  相似文献   

10.
王路 《哲学动态》2023,(8):82-92
贺麟先生很早就对黑格尔产生兴趣,开始研究黑格尔。他从1941年开始翻译和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约十年后出版。该书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黑格尔研究、德国哲学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贺先生认为,黑格尔哲学是一个整体,它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逻辑学,包括《逻辑学》《小逻辑》等著作,这部分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而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等都是应用逻辑学。所以,贺先生推崇和强调《小逻辑》,体现了他对黑格尔哲学最核心部分的认识。而且,这不仅是贺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认识,也是他对德国哲学的认识,是他对哲学本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自由是什么”和“如何达到自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其实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规定性。让我们先来粗略地考察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在《小逻辑》本质论的§158考察了这个问题。他在“本质”论中由偶然性讲到必然性,并争取自由。自由的主体就是概念,思想概念借助于必然性达到自由、进入概念。(参见贺麟: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第335页)黑  相似文献   

12.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追溯了布洛赫从求学到流亡,从东德到西德的生活经历,描述了他与卢卡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萨特等同时代人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洛赫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深受表现主义的影响。1938年布洛赫流亡美国,1949年回到东德。1956年以后,布洛赫受到东德当局的批判,被指控为“偏离分子和修正主义者”。1961年布洛赫移居西德。布洛赫承认深受黑格尔哲学和宗教的影响,但他强调自己是完全站在马克思立场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他看来,乌托邦理论在马克思那里就已经出现,而他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发展了马克思的乌托邦概念而已。乌托邦不仅是哲学-艺术范畴,也是我们时代的政治范畴。乌托邦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而是意味着探索现实事物的客观可能性,并为其实现而奋斗。具体的乌托邦导向一种更美好的未来、一个人道的世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无权成为悲观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解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解读并不能减少黑格尔对于马克思的影响,因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思想根本就不了解。由于恩格斯没有对黑格尔作出公道的评论,因此最终也就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卢卡奇的解读也没有对黑格尔给出公道的评论,这是因为,他仍然认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卢卡奇在解读黑格尔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强调所谓的资产阶级哲学在黑格尔的思想当中达到了顶峰,并且,这种资产阶级哲学是具有内部矛盾的。同样地,卢卡奇也没有对马克思作出公道的评论。第一,他只是暗示出了马克思与德国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其做出清晰的阐述。第二,虽然卢卡奇批评了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把握,但是,他从来没有明确地反驳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连续性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教条。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破坏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但是,他依然接受一种用政治学的方法去分析哲学问题的做法。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保存,我们的任务是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五、黑格尔的政治论和法哲学近百年来,由于人们一直把研究重点放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思辨哲学体系上,导致了一种错误的看法,即认为黑格尔是逻辑主义者,他忽视人和人的自由解放问题。这纯粹是对黑格尔的误解。终生偏爱政治事实上,黑格尔一生都关心当时的政治形势,追踪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发展,潜心研究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哲学。他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加了评语的政治译文(《关于瓦特邦和伯尔尼城先前国法关系的密信》1797),临终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论政治问题的(《论英国改革法案》1831)。他的一生,如同他自己在给友人信中表明的那样,“都对政治有一种偏爱”。因此,可以说,不了解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就不能了解他的思辨哲学。另一方面,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长寿的哲学     
长寿的哲学重庆大学(630044)肖守中,袁湘群一、寿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长生不老”是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人到七十古来稀”,“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大学时期,他钻研黑格尔哲学,形成了理性实践观。他说:“……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来衡量个別存在,从理念上来衡量特殊的现实”(《博士论文》单行本,第64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贺麟先生的名字是同黑格尔哲学、同脍炙人口的《小逻辑》中译本连在一起的。贺先生的名字确是与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是分不开的。虽然贺先生毕生的学术研究并不止于此,但毕竟是以此为重点的。作为贺先生多年的学生和助手,想就贺先生的黑格尔哲学研究作一简要介绍。贺先生幼时深受儒学熏陶,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在梁启超指导下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那年,他选听了吴宓的“翻译课”,自此,他便立志介绍和传播西方古典哲学,特别是当他读了吴宓译的亨勒论述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书后,对新黑格尔主义更加有了  相似文献   

20.
60—70年代黑格尔学的特点之一是:赖以实现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原文鉴定的基础大大地扩大了。一位哲学家,如果他关于黑格尔哲学的观念没有越出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还被认为是必要的和足够的原文范围的话,那他今天就未必能够从职业的角度去参加黑格尔学者们的讨论了。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意味着,《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的传统的原文被某种东西取代了。但原文的共同园地扩大起来了,现在,这些古典著作加入这个共同园地,人们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有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