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是:认为孔教有种种弊害,否认孔教为宗教,反对定孔教为国教;能科学地分析看待孔教,但采取不可调和的态度反对孔教。陈独秀的这种孔教观有其时代合理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其合理性是使新文化运动达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峰,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纪元。其局限性是把繁杂的思想文化问题简单化,完全割裂旧文化,忽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基本精神,带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孔教运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下半期 ,康有为等发起了孔教运动 ,试图通过儒学的宗教化来改造儒学、转活儒学 ,实现重树儒学权威之目的。同时 ,他以新孔教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先导 ,借新孔教来推动政治上的维新 ,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孔教运动并没有因维新运动的失败而退出历史。民国以后 ,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康有为转而全力推动孔教运动。孔教运动因与袁世凯等人恢复帝制的复辟活动相关联而遭到陈独秀等激进人士的强烈批判 ,并由此而衍生出彻底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3.
"宗教"已成为现当代常用的词汇,围绕"宗教"定义而起的儒教(孔教)宗教性的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这一问题可追溯至20世纪初年,东渡日本的梁启超引入"宗教"概念并对宗教与孔教的关系作出划分。这一关系的划分引发了当时知识界的争论。留日学生及章太炎、王国维等受日本影响的人士赞同孔教非宗教说,而《新世界学报》同人及康有为等坚持孔教是宗教说。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宗教"涵义的理解。20世纪初的这场论争为儒教宗教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历史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日,香港地区终于回归祖国。香港地区特区政府严格遵守基本法中保障的宗教自由,自由信仰宗教是香港地区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归庆典上提到,香港地区回归以来,有其“独特地位和优势”,宗教自由在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成立25年以来被充分肯定和尊重。以道教为例,香港地区的道教坛堂宫观林立,遍布港九新界的市区和乡郊,每个坛堂宫观的人事安排、财务和行政管理、宗教礼仪、信仰教育等都是独立自主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1993年12月应香港地区伊斯兰联会之聘到香港地区任职古兰经和阿拉伯语教师,翌年受聘担任爱群清真寺暨林士德伊斯兰中心教长(阿訇),亲身经历了1997年香港地区回归祖国,深刻体会到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地区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充分保障,同回归前比较不但没有任何削弱,反而得到了改善。比如:第一,各宗教得到了平等对待。在港英政府礼宾司名单中,宗教界只有圣公会大主教和天主教香港地区教区主教在列。  相似文献   

6.
宽运 《中国宗教》2022,(7):24-25
7月1日,我在香港地区会议展览中心参加了庆祝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聆听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他语重心长、字字铿锵、句句深情,让我深深体会到他心怀家国、爱民如子的大领袖精神。能够出席这个回归盛典,我感到无比光荣,同时也自觉责任重大。因为习主席的讲话,既是鼓励、也是嘱托,他把关怀家国、建设香港地区的责任交托给香港地区政府和各个团体,包括我们宗教界。  相似文献   

7.
韩星 《宗教学研究》2003,2(2):91-103
过去对清末民初孔教活动及其引起的争论以反动复古判之,有简单化之嫌。本文认为孔教活动是儒教是教非教之争在近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对孔子儒学的判释误区,以及直接的政治目的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孔教活动引发了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同反应和激烈的争论,焦点是孔教的兴废,学理是孔教是教非教,其基本态度和倾向开了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矫枉过正的激烈反传统之路。梁启超是儒教是教到非教转变的一个特殊人物,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印尼孔教源于中国儒学,是印尼华人特有的一种宗教形式。本文主要依据多年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考察分析印尼孔教的祭天仪式。印尼孔教的祭天仪式体现出源于中国儒学的崇拜"天"的观念,是印尼孔教宗教仪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现出鲜明的印尼孔教特点:既带着华人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又具有明显的印尼本土特色。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和宗教仪式的生活化是印尼孔教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不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焦洋 《中国宗教》2022,(7):18-19
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地区,出席庆祝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习近平指出,25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地区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宗教自由是“一国两制”实践的组成部分,也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梁启超不仅将康有为称为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宗教家,而且声称康有为"宗教思想特盛",并对康有为的宗教思想予以概括和阐发。在《论支那宗教改革》中,他声称自己的演讲只不过是"述康南海之言"。就康有为的宗教思想来说,梁启超对孔教思想的介绍、阐发最多,态度变化也最大。从早期梁启超对康有为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公开驳斥,直观地展示了梁启超与康有为的思想分歧。通过梁启超对康有为孔教思想的介绍和评价,可再现梁启超对康有为孔教思想的误读及两人思想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辜鸿铭学贯中西,在中西文明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中形成了他的孔教观:认为儒学从狭义的宗教概念来说不是宗教,若从造成的社会效果来说又与宗教是一样的,可以视为广义的宗教.孔教是一种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其教堂是家庭和学校.孔教是一种以礼义为其本质,无我为其哲学,羞耻感为其宗教情感的良民宗教.辜鸿铭对传统孔教也有历史反思,对近代孔教运动有所批判.  相似文献   

12.
陈焕章博士于1912年在上海创立全国孔教会,是为孔教创立之序幕。孔教学院在香港政府注册登记,从1930年起已是一法定宗教团体。有关孔教建教的  相似文献   

13.
2022年6月26日,即庆祝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的前5天,啬色园黄大仙祠举行了“升旗礼暨升旗台落成仪式”。这项活动是作为回归纪念日的献礼。这是香港地区开埠以来首次在宗教活动场所举行的升旗仪式,可谓别开生面、史无前例。活动当日天朗气清、阳光普照,整场的步操、升旗及落成典礼顺利完成,场面庄严壮观。当国歌奏起,国旗、区旗冉冉升起,大家注目红旗、歌唱国歌时,我的内心也热血沸腾起来……多年前,我在筹划园内维修建设时,除了建设黄大仙信俗文化馆及全园维修等建设项目外。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地区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于6月30日及7月1日亲临香江,出席回归庆典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习主席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倍感温暖。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强调“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为香港地区未来指明道路,令香港地区市民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充满了信心。中西文化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是香港地区特色,也是香港地区社会发展优势。宗教信仰自由在回归25年来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各大宗教在“一国两制”下健康稳定地发展。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令香港地区宗教界为之振奋,期望能继续发挥宗教界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翔 《哲学动态》2015,(3):13-22
本文梳理了康有为流亡之前立学与立教的思路演进过程。他首先致力于综合全球诸教诸学,建构全球性的公理之学,并为公理之学确立"宜于人道"的衡量标准;进而指出,孔子之道最宜于人道,孔子的太平大同之学即包含了人类公理,孔子堪为"大地教主"。以此为基础,康有为主张立孔教,并在流亡之后认为,作为"人道教"的孔教在全球诸教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康有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以泰西之法为参照和标准来反思中国之学,而是经过以已知文明为基础建构全球性公理公法之学的环节,以公理公法之学为参照来反思中国二千年以来之学。这一超越性的参照也使得反思泰西之治是合理的。在敌国并立之世,如果没有这一超越性参照,对一国之学的分析和反思,只可能在与异国之学的二元对立中展开。  相似文献   

16.
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联合组成,成立于1978年,目的是促进不同宗教团体间的交流、团结与合作,以发挥宗教的推动力,切实为香港地区社会作贡献。在过去40多年间,就各项社会民生议题、政府政策等发表过多次联合声明。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定期举办思想交流会,大家互相对话、互相尊重、互相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建和谐共融的社会。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曾在香港地区公园为纪念互相交流合作25周年的情谊,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道:“求同存异、和衷共济”,表示不同宗教之间的真诚交往。  相似文献   

17.
宗教以及宗教思想的改革与发展是近代文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时一些学者的广泛关注,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于宗教问题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对定“孔教”为“国教”,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及“非宗教”。主张应认真对待宗教问题上的扬弃与吸收,同时强调将“非宗教”思想与国家教育的民族性问题相结合,其理性的分析为中国宗教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严复以实证主义的理路批判了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成分,但他的"依古论说"仍深受儒家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政教分合关系的分析、对知识与信仰的区分,严复为宗教的永远存在保留了位置,此即"与人道相始终"而不可废的宗教即为"真宗教"。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或孔教作为"真宗教"的人道教身份。这与他在民国肇建后考虑国性问题时明确地回归儒家传统一致,体现了严复前后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9.
岳清华 《天风》2011,(8):16-18
五月的道风山,郁郁葱葱,弥漫在一片静谧的浪漫之中,它正以旖旎的景致迎接仲夏的来临。为了提升各地神学院校的教育水准,观摩香港地区神学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应香港信义宗神学院的邀请,华东神学院、福建神学院、安徽神学院等10所院校21位神学课教师于6月21日至27日赴港进行为期8天的参观交流,在港期间,我们用热情和智慧、用执着和信念在香港留下一串串学习的记忆和生命理念成长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正##秋光耀金,盛世如花,在香港各界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的喜庆气氛中,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乐斌为团长的5人访问团应香港孔教学院等宗教团体的邀请,于10月7日至10日赴港出席香港孔教学院庆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