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驳对马克思主 义的种种责难张鑫柏隋成一文汇报1991 ·7·2’7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观张剑伟李道义信Ⅲ师范学院学报(社) 1 991年第2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悲剧与喜剧同一性的理论金连富北方论丛1991年第4期人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2.
聪明能干的打工仔大伟和心地善良的纱厂女工小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相识。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和相互了解的深入,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将此事告诉了双方父母。没想到小丽的母亲因嫌大伟是“无业游民”极力反对这门亲事,她不仅将工作之余的小丽软禁在家里不让与大伟见面,还亲自出马强迫大伟写信与小丽断绝来往,并威胁说,如果不按她的话去做,不管是大伟还是小丽,谁都别想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不几日,小丽母女果然收到大伟给小丽的一封绝交书,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在古老的年代里,人们在一次长途跋涉和紧张攀登之后,终于登上一座山峰的顶点。突然,人们在云雾间发现了一个巨人般的幻影和套在幻影周围的七彩光环。在欧美的气象文献中,这种十分有趣的现象被称为“布罗肯幽灵”或“鬼怪”。据说在德国中部的哈尔兹山脉的最高峰——布罗肯峰上,当地居民经常见到套有巨形光环的能动会行的庞大人影,因为不知道这庞大人影就是自己的影子而惊恐万状,疑是幽魂显灵,妖魔露相,故被人们称为“布罗肯幽灵”,而七彩光环部分就叫做“布罗肯宝光环”。这种现象在法国和瑞士之间的汝拉山脉、瑞士的北鲁根山等地也常见到,有人曾在汝拉山脉拍摄并出版了非常壮观的布罗肯幽灵图片。  相似文献   

4.
贺翠香 《哲学动态》2006,(10):32-35
“幽灵”作为一种隐喻,它与意识形态概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以致两者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传送与转换呢?德里达以“马克思的幽灵们”为范例说明了两者的关系。他的观点概括起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的特征;二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建构具有不可还原的宗教模式。一、意识形态具有“幽灵性”在德里达看来,意识形态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与幽灵产生的条件极具相似性。我们知道,幽灵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它不是精神,但与精神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精神,就没有幽灵;幽灵不是肉体,而是正在形成的肉体。这种既不是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马克思主义破产、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大获全胜以及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基本实现的呼声,德里达在他的重要政治哲学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此书一经发表就引起很大反响,尤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们纷纷给予批评。迈克尔·斯普林克(Michael Spri-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遭遇挫折、坎坷的时候.是否会发现能从悲剧中得到力量?欣赏悲剧如同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引起我们情绪的波动,同时也促使我们能冷静地去思考生命、生存的本质问题.因为,悲剧一方面能宣泄人的情绪,另一方面能唤起人们强烈的生命力量.本文从悲剧欣赏者的角度入手,从这两方面来论述悲剧作用于人的力量,让悲剧带你走出情感"悲伤"的泥潭.  相似文献   

7.
初夏的塞上,大地似锦,江山如画。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宁夏回族自治区广大的穆斯林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了来自圣地麦加的尊贵客人——伊斯兰世界联盟代表团。 伊盟代表团由中国伊协副主任安士伟陪同,于4月30日到达自治区首府——银川,对宁夏进行了三天友好访问。 当阿布迪长老一行由兰州乘火车抵达银  相似文献   

8.
冲动的哲学     
冲动的人冲动时,感觉自己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因而有英雄色彩——古典美学认为悲剧最适合塑造英雄。他们在冲动中,有大段独白(争吵)、动作(摔门、踢凳子)、孤独(无人间情)、胸脯起伏(呼吸急促)。这些情态使他们产生戏剧的感受,有点像英雄,是否正义另说。也可说找到一点塑造英雄的感受。于是,悲剧诞生了。  相似文献   

9.
<正>电影《心灵捕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数学天才——威尔在他人的帮助下摆脱心理障碍,做回自己的故事。影片中蕴含的解放心灵之道,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威尔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解放心灵的不同途径无疑有深刻意义。一面是数学天才,一面是心灵弱者,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物形象却意外发生在了威尔的身上。影片《心灵捕手》正是通  相似文献   

10.
正从《陶渊明的幽灵》的中文版,到《生态时代与中国古典自然哲学——以陶渊明为个案的研究》的英译本,文艺理论家鲁枢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惊喜和文学震撼。鲁枢元的学术研究,始终是以开拓创新的姿态,走在学术前沿,对学术原创性的追求标志了他的学术高度。从20世纪80  相似文献   

11.
正我和安士伟大阿訇渊源颇深。20世纪50年代,安士伟已经是名满京城的知名阿訇,1953年他应聘到东四清真寺做伊玛目。该寺是成达师范学校和《月华》杂志社旧址,寺后院还是福德图书馆的所在地。踌躇满志的安阿訇沿着先辈的足迹,因陋就简地创办了新  相似文献   

12.
被宽容之后     
正梁朝伟拍电影《春光乍泄》时,有一段时间在阿根廷取景,剧组居住的酒店离外景地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一天早上,梁朝伟乘车从酒店去外景地,虽然他出发时较早,但因为路上堵车,还是迟到了五分钟。到了剧组,大家都在等梁朝伟。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是绝大多数中国青年从小就强烈向往的圣地,那典雅的校舍、知识渊博的教授、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曾令无数青年人魂牵梦萦,倾心为之奋斗!然而,死亡幽灵却徘徊在这块蕴集优秀青年梦幻的土地上且吞食着一些意志薄弱者——有为数不少的学子在这里以自杀的方式跨人生命的彼岸,其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只是他们的死或被巨大的人口基数所淹没,或被出于某种原因的“低调处理”而淡化,或被学校和家长的讳其如深所掩饰,或被流逝的时光和生者的冷漠而遗忘…… 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博爱的情怀,但很少有不爱惜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万莲子 《学海》2001,1(1):166-170
本文提出“丁玲现象” ,就在于丁玲及其创作以及丁玲及其创作的研究已构成十分鲜明的特点 ,足以成为一种现象有待学界注目。一、关于丁玲及其创作的价值判断 ,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错位有一种观点认为 :“对于丁玲来说 ,她具备一个伟大作家的充分条件……但她最终没有能够奉献给世界文坛堪称一流的作品 ,而其本人也未能进入世界伟大作家的行列 ,这是整个新文学和时代的深刻悲剧。”① 我不知道论者如此结论所倚仗的价值标尺具体何指 ,不过 ,联系丁玲及其文本实际来看 ,这种论述未免有“研究失真”之嫌。事实上 ,丁…  相似文献   

15.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0月,山东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丁安琪因一年读600本书而意外走红,大家称其为"图书馆女孩"。丁安琪的舍友说:"丁安琪每天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大四课程少时,丁安琪就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先去地下餐厅晨读40分钟,吃完早饭就去图书馆读书,一直读到12点。午休后,丁安琪又开启"读书模式"。从下午两点开始,她又坐在图书馆里直到5点,晚餐后,  相似文献   

17.
魏小萍 《现代哲学》2005,1(1):103-110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政治哲学教授朱尔斯·汤森(Jules Townshend)于2004年4月在英国政治学学会的年度会议上宣读了"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一文,该文不仅条理清晰地分析了本来并非清晰的德里达的解构思路,同时在回顾十年反响的基础上,指出了德里达解构的意义和局限性即德里达对"幽灵"的解构有助于我们从坏的"幽灵"那里解放出来;不过德里达在解构幽灵的同时同样被幽灵所困扰.本文通过对汤文的评介指出我们从德里达的解构中能够获得从传统思维方式中难以获得的启示,从而拓宽和深化我们的研究视野,从存在的历史境域中理解事物的发展,在真的追求中研究时代中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寻求各种积极措施,通过“克服自卑——改变性格——正确评价——家校结合”的模式,对其施加良好的心理影响,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健康心理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协调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增进身残学生的群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寻求各种积极措施,通过“克服自卑——改变性格——正确评价——家校结合”的模式,对其施加良好的心理影响,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健康心理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协调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增进身残学生的群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告别了中学时代,告别了父母,离开了家乡,迈入大学校门。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师同学的陌生,学习方法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尚未建立,常常会出现许多的心理障碍。这里仅谈一谈大学新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归纳它们的表现,分析其成因和危害,给出克服它们的办法。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