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包含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是否受年老化影响。发现如下结果:(1)实验一显示,静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词间空格和词阴影条件)消极影响青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老年组的影响,静态提示词汇错误边界(非词空格)消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2)实验二显示,动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提示词n+1边界和提示词n边界)积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3)在眼动数据上,两项实验均发现呈现条件与组别交互影响凝视时间和跳读概率。总的来说,提示词汇(正确/错误)边界影响老年组句子阅读时间/眼动过程的模式不同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说明中文阅读中的切词会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考察中文阅读预视加工中的词汇加工问题。前三项实验发现,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正确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以及不能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都不影响词频效应,说明中文读者对词n+1处文字的预视加工达不到词汇水平。实验4考察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对预测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剥夺预视加工完全消除预测性效应,提示词n+1右侧边界则减少预测性效应,说明对词汇的预期加工是中文读者切分词n+1的参考线索。综合4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较难通过自下而上的文字识别切分词n+1,自上而下的词汇预期则是切分词n+1的加工形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考察中文阅读中双字词汇视觉信息编码的过程特点。实验一操控词n+1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1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延迟时间为0 ms)都影响总阅读时间,且影响程度与消失汉字的具体位置与消失汉字的数量有关;延迟时间为60 ms时,词n+1上的左侧字消失不再影响总阅读时间,而词n+1上的右侧字消失仍会影响总阅读时间。实验二操控词n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程度完全一致,说明词n上汉字视觉编码不受消失汉字的具体位置与消失汉字的数量的调节;延迟时间为60 ms时,各消失条件都不影响总阅读时间,说明词n上不同汉字的视觉编码同时完成。基于两项实验结果可得出,在预视阶段内中文读者以汉字单元编码内双字词汇的视觉信息,在注视阶段内以整词为单元编码双字词汇的视觉信息。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观察词边界效应的年龄差异,探讨阅读中词切分机制的年老化。实验1要求青年组与老年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正确词界信息(颜色词界、空格词界、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正确词界积极影响老年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说明正确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受年老化的影响。实验2要求两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错误词界信息(错误颜色词界、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消极影响老年组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但其消极影响两组眼动数据的程度没有差异,说明错误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具有稳定性。综合两项结果可知,中文阅读中至少存在两种词切分机制,它们的易老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词边界线索对不同阅读方式的作用,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颜色交替的形式标记词边界,比较了词边界线索对一年级儿童朗读和默读语篇的影响。结果发现,词边界线索显著提高了一年级儿童朗读的阅读效率,且这种促进主要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晚期和信息整合阶段,但对默读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与默读相比,颜色交替的词边界线索对朗读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在中文阅读中, 为了进行词汇识别, 需要对汉字在词中的相对顺序进行加工, 即汉字位置加工。汉字位置加工是词汇识别和阅读理解的重要环节。如果汉字位置未得到加工, 可转置词将很难被区分。可转置词由相同汉字构成, 但每个汉字所处位置不同。以往研究发现, 词内汉字位置加工是比较灵活的; 而且词边界信息会影响汉字位置的加工, 即汉字位置加工存在词边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哪些?本项目采用眼动追踪技术, 在自然阅读中系统探讨如下三个问题:(1)词的首/尾汉字如何调节汉字位置加工过程; (2)嵌套词和歧义词边界如何影响汉字位置加工; (3)语境合理性和预测性如何影响汉字位置加工的词边界效应。本项目将为首个中文汉字位置加工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基础, 推进现有的中文词汇识别和词切分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并为词汇的高效率教授与学习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纵注视点左侧文本被掩蔽词汇的范围,考察中文阅读过程中词汇加工的认知滞后效应。结果发现:掩蔽词n以左的文本可严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掩蔽词n-1以左文本则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注视位置,中文阅读的认知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作注视点右侧文字的掩蔽范围和掩蔽单元,考察中文阅读的预视效应和词切分现象。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以词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的文字,发现词 n 右侧文本掩蔽(条件1)、词n+1右侧文本掩蔽(条件2)和词n+1掩蔽(条件3)均显著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条件2剥夺了词n+1以右文字的预视加工,同时提供了词n+1的右侧边界线索,结果导致总阅读时间增加,并减少基于单词的平均凝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处理方式,以不提供词边界的双字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文字,结果发现掩蔽条件对阅读的影响程度甚于实验一,条件2基于词的平均凝视时间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见,中文读者能够切分出注视点右侧的第一个词汇,并以词为单元识别词n和词n+1处的汉字,在注视词n的时间内可加工到词n+2处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操纵注视点上字、词消失单元和呈现时间,探讨字词视觉呈现、字词识别加工对中文阅读眼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严重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单字消失、单词消失与双字消失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没有差别;各消失条件都导致较多回视次数;相对于其他消失条件,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导致较多的再注视词数。(2)12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会通过取消部分眼跳的方式导致注视持续时间的增加,字消失单元(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迫使读者取消部分词内再注视眼跳。综合两种延迟时间下各消失文本的数据可见,字识别和词汇识别相互影响,词在中文阅读的词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环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汉字位置加工是否存在词边界效应,本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词汇决定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跨词边界和词内汉字转置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实验均以四字词和两个双字词为靶子,对中间两个字进行操纵(转置或保持不变)。结果发现:靶子的注视时间(反应时)在跨词边界转置条件显著长于相同条件,在词内转置条件与相同条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跨词边界汉字转置干扰词汇识别,汉字位置加工存在词边界效应。词切分的开始时间可能早于汉字位置加工,或二者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书写系统中不存在明显的词边界,中文读者对于词的划分存在较大的差异。词意识和词性均是影响这一差异的因素,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词边界划分的。实验分别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完成词切分任务。结果发现:(1)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切分出来的词单元逐渐增大;(2)词切分认同率随年级变化的趋势会因词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助词、形容词前、连词和介词后的切分认同率与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形容词前、数词、量词和介词前的切分认同率并未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词意识对中文读者词切分的影响受到词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空格作为英语等大多数拼音文字阅读中的词边界信息,能帮助读者成功地从文本的一连串的字母中切分出词,促进了词汇的习得和识别。然而在中文里没有明确的词边界信息,那么提供词边界信息(即加入空格)能否促进中文词汇识别或帮助读者学习新词?本文将从空格对成人、儿童和留学生在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影响来回顾和总结词边界信息在中文词汇识别与学习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建立汉字与词汇识别模型、眼动控制模型以及对指导汉语教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量的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词在阅读认知加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把词从文本中切分出来。有别于英文等拼音文字, 中文文本的词之间没有空格分隔。在没有空格辅助的条件下, 中文阅读者是如何进行词的切分呢?本文主要综述了近期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针对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1)介绍了一些词作为整体进行加工的心理学证据; 2)报告了词切分的认知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一个中文词切分和识别的模型; 3)简要回顾了计算机科学中的词切分研究, 并指出了与心理学中词切分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将可能促进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理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琳  钟罗金  冷英 《心理学报》2017,(10):1277-1286
词优效应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关于英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的研究都发现了词优效应。本研究关注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的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共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汉字的频率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2考察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的结构)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词优效应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字频并未对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产生影响,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频字和低频字的识别中都出现了词优效应,且词优效应的大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熟练的韩国汉语学习者在高、低频字的识别中都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词汇水平的激活。实验2的结果发现,汉字和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汇结构)影响词优效应,相对于并列结构的词汇加工,在偏正结构的词语加工中更容易出现词优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词汇的结构通过影响词水平和字水平之间的交互激活,进而影响中文词汇加工中的词优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主观词"的概念,并探讨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以及主观词的加工特征。包括3项研究:研究1考察了普通大学生对双字结构的词汇辨别情况,发现他们倾向于将短语和词主观判断为词,即他们按照个体对词的独特表征认知词,证实了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研究2和研究3分别采用"词优效应"研究中使用的强迫选择作业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主观词加工的特征。研究2发现,读者加工词和主观词(语法上是短语但主观评定为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没有差异,但与非词条件相比,表现为正确率高,反应时短;研究3的反应时结果同研究2,而3种条件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主观词的存在具有心理现实性:读者对汉语词语的表征是主观的,不一定符合词的语法学规定;(2)在强迫选择作业下,与非词相比,表现出词优效应,主观词作为整体被识别。(3)在词汇判断任务下,主观词与词相同,与非词相比,表现出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词素熟悉性是否会影响视觉词切分线索在新词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中新词由两类假词构成:第一类假词由两个高频字(高熟悉性词素)组成,第二类假词由两个低频字(低熟悉性词素)组成。实验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将新词镶嵌在句子中供大学生被试阅读。结果发现,相比由低熟悉性词素构成的新词,词间空格在由高熟悉词素构成的新词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词素熟悉性可能作为一种线索参与词切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汉语阅读中心理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加工效率问题。研究1采用词切分任务考察语法知识掌握水平不同的读者词切分的差异,发现他们在词切分上存在很大分歧,语法知识越丰富,词切分差异越小。研究2探讨心理词的加工效率,使用阴影标记目标词,产生四种呈现条件:正常条件、词汇词条件、心理词条件和非词条件,结果发现心理词比词汇词、非词更容易加工。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更可能是心理词。  相似文献   

19.
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个实验考察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词汇习得年龄是影响汉语双字词词汇识别的重要因素,表现为早期习得的词汇比晚期习得的词汇更具有加工的优势。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独立地影响汉语双字词的识别过程.它们之间的效应是一种相加的关系。本研究还对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项实验分别考察了目标词的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读者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1)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对目标词语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都有显著影响,但在首次注视时间上主效应不显著;(2)词频和可预测性不影响目标词的跳读率和再注视概率,而合理性对目标词的再注视概率产生显著的影响;(3)远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位置着落于目标词的开端部位,而近注视点眼跳倾向于将首次注视着落于目标词的中央部位;词频、可预测性和合理性均不影响首次注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