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探讨了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关系,以及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的中介效应。采用职业使命感量表、求职清晰度量表、求职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可就业能力量表对80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清晰度的中介作用;(2)求职清晰度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3)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受到了求职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因此,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在职业使命感与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职业使命感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还会通过求职清晰度与求职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可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淑华  郑久华  时勘 《心理学报》2008,40(5):604-610
对失业人员求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开展失业人员求职培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72名失业人员的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对求职行为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经济压力和知觉到的就业机会对求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起到了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承诺越高,求职行为的频率越高。(3)求职意向对求职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求职意向在求职自我效能感、就业承诺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显著;在知觉到的就业机会、经济压力和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的作用过程中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考察了836名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层次回归和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控制了城乡和政治面貌的效应后,求职自我效能、求职期望、情绪控制、人格外倾和主观支持是影响求职行为的有效因素,其中求职自我效能、情绪控制、人格外倾和主观支持分别正向预测求职行为,而求职期望则负向预测求职行为;求职意向在求职期望和求职行为、情绪控制和求职行为、主观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效果均显著,在求职自我效能和求职行为以及人格外倾和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曹科岩  戴健林 《心理学探新》2016,(4):349-353,364
基于求职自我效能感和就业情境压力感知视角,考察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珠三角地区6所高校选取1000名大四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测查,对前、后侧均参加调查的658名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求职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就业情境压力正向调节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感知的就业情境压力越大,主动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大学生控制源测量问卷、职业成熟度量表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调查问卷对重庆、北京、吉林、天津4地4所高校的386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职业成熟度与求职行为的关系,揭示职业成熟度在心理控制源与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控对职业成熟度和求职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职业成熟度在内控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成熟度在外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6.
杨林会  张瑾  王滔 《心理科学》2019,(5):1209-1216
采用中国大学生控制源测量问卷、职业成熟度量表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调查问卷对重庆、北京、吉林、天津4地4所高校的386名聋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聋人大学生心理控制源、职业成熟度与求职行为的关系,揭示职业成熟度在心理控制源与求职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控对职业成熟度和求职行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职业成熟度在内控与求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职业成熟度在外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中起着“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控制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控制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对重庆市两所高校共8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儿童期情感忽视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控制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控制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情感忽视与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的效应皆成立。本研究考察了儿童期情感忽视对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善及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2)社会技能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论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朋友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比较观念量表和朋友支持评价量表对776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社会比较倾向调节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高社会比较倾向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对低社会比较倾向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作用更强。该结果揭示了朋友支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朋友支持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朋友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幸福感,社会支持对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等对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既能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也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的调节,就业压力调节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一所综合类大学的305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职业生涯探索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正向预测其职业生涯探索;(3)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其中, 自我评价、制定计划在主动性人格与环境探索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和选择目标在主动性人格与自我探索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评价和收集信息在主动性人格与目的探索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评价和制定计划在主动性人格与信息探索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焦虑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社交焦虑—抑郁这一中介过程中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eer-relevant activities (environmental and self career exploration, career resources, and training), self-regulatory variables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and job search clarity),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b search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job search intention), and job search intensity. Based on a sample of employed and unemployed job seekers, we found that job seekers who spent more time in career exploration, attended more training programs, and used more career resources reported higher job search clarity and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job search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predicted job search intention, and job search clarity and job search intention predicted job search intensity eight months lat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what job seekers can do to improve their job search clarity and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and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job search behavior.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普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核心自我评价、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与专业教师存在差异;(2)工作压力、核心自我评价、职业认同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3)核心自我评价调节着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的关系;工作压力经由职业认同影响着工作满意度,且这一中介效应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field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supervisory regulation of display rules--the rules about what kind of emotion to express on the job (R. Ekman, 1992; A. Rafaeli & R. I. Sutton, 1987)--on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of subordinates. On the basis of a sample of 940 call center employe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worker emotional exhaustion varied across supervisors within jobs, suggesting that emotion work is influenced at the supervisory, rather than job, level. Moreover,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importance supervisors place on interpersonal job demands of their worker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worker emotional exhaustion. Worker career identity moderated the interpersonal-job-demands--emotional-exhaustion relationship, but self-efficacy did not. Study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