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6岁儿童传递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在控制儿童记忆容量影响的前提下,考察了5~6岁儿童在长度传递推理和重量传递推理能力上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5~6岁是儿童传递推理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大概6岁左右,大多数儿童已经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传递推理。(2)此年龄儿童在长度传递推理和重量传递推理能力上不具有显著差异。(3)条件排列的一致与不一致对于被试的推理成绩并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4~6岁儿童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被试内设计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考察180名4~6岁儿童的分享判断及其对“偶得物品”与“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儿童在对分享故事情境进行不充当角色的判断时,90%的4岁儿童和100%的5岁、6岁儿童能做出正确判断。当他们进行充当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判断时,4岁儿童判断的正确率降低到81%,5岁和6岁儿童的判断无变化。(2)4岁儿童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能够把在实验室情境中偶然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物品让给未得到该物品的同伴分享,能够这样做的5岁儿童大约有一半,而6岁儿童能够这样做的人达到七成以上,从4岁到6岁,发展趋势非常明显。(3)在对“自己拥有的”物品的分享上,大多数4~6岁儿童都不能将其让给在竞赛中失败、未获得该物品的同伴一同分享。(4)儿童在对分享情境的判断与他们的真实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3.
陈莹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4,27(6):1381-1385
依据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两个实验结合空间、参照点、事件和年龄因素,分别考察5至8岁儿童对未来一周和未来一年时间的认知特点。结果表明在这2种时域内:(1)5至7岁儿童有使用直线性空间标尺和固定时间参照点进行判断的特性;(2)5至8岁儿童表现出”两极化”的认知趋势.其判断受事件性质的影响;(3)5至8岁儿童表现出跨时域的认知差异,认知能力随年龄递增,7岁可能是发展的转折阶段。  相似文献   

4.
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学报》2009,41(10):947-957
选取4岁组、5岁组、7岁组、10岁组、12岁组儿童和成人共192名(各年龄组32名, 男女各半)为被试, 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学前和小学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发展。结果表明: (1)4岁时儿童已能进行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5岁时才能进行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 即使用特质引发规则进行特质推理, 10岁时两者均达到成人水平。(2)4岁、5岁时儿童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显著落后于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 至少7岁时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上。(3)儿童使用概念相似规则而不是情境匹配规则进行行为预测。(4)4岁儿童不使用简单效价规则进行行为预测, 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简单效价规则, 但他们是在区分同一特质范畴和不同特质范畴的基础上、在较低的确定程度上使用该规则。  相似文献   

5.
以220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了幼儿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1)5~6岁幼儿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法算术题,包括5种基本加法类型与3种数数亚类型. (2)幼儿主要选择支持性策略. (3)5~6岁幼儿策略执行呈多样性特点,各策略的执行正确率与速度不相同. (4)题目难度对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设计了无意义问题来考察5、6、81、0岁共128名儿童在回答问题时的反应倾向。研究结果发现:(1)5~10岁儿童在回答无意义问题时,存在猜测答案的倾向,且受问题形式的影响。较开放问题,儿童在面对封闭问题时猜测答案的倾向更强烈。(2)在无意义的非比较问题上,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猜测答案的倾向更强烈。(3)5~10岁儿童回答封闭的非比较问题时存在否定反应倾向,但在封闭的比较问题上则不存在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5、6、8、10岁儿童各32名,采用故事情景来考察儿童处于不可回答问题情况下猜测答案的倾向.研究结果表明:(1)5~10岁儿童在故事情景下面对不可回答问题时存在猜测答案的倾向,且年龄差异不显著.(2)问题形式对儿童猜测答案的倾向有显著影响,较不可回答的开放问题,儿童在不可回答的封闭问题上的猜测答案倾向更强烈.(3)在不可回答的封闭问题上,儿童倾向给出否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陈立  汪安聖 《心理学报》1965,10(2):65-66
为了进一步驗証儿童对顏色和形状的抽象作用的发展規律,我們对“儿童色、形抽象的发展研究”原实驗中的儿童,在一年以后,有計划地抽取了5工名作了跟踪研究。因为在上述論文中,我們肯定了发展的三个阶段:3岁以前为形状抽象,斗岁是顏色抽象占优势,6岁以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在該文中,我們提出了疑問:这种发展規律是“大数的  相似文献   

9.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学报》2010,42(2):241-250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采用2(概念范畴: 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 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 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结果显示: 在非生物类别范畴材料上, 5~6岁儿童在两种特征类别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8~9岁儿童在隐蔽特征类别上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在生物类别材料上, 5~6岁、8~9岁儿童在外显特征和隐蔽特征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8~9岁儿童的归纳判断力有显著影响: 在概念范畴上, 儿童在非生物范畴材料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生物范畴; 在特征类别上, 儿童在隐蔽特征上的表现高于外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温国旗  刘文 《心理科学》2015,(6):1391-1397
目的:探究幼儿不公平厌恶是自动化反应还是理性行为。方法: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游戏变式和认知资源消耗任务,考察104名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结果:(1)4~6岁儿童的不利不公平厌恶随年龄发展增多;有利不公平厌恶出现较晚,表现较少;二者发展不平衡;(2)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是依赖于认知资源的理性行为;(3)4~6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受认知资源影响更大;认知资源不足导致5岁儿童不公平厌恶行为减少更多。结论: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是依赖于认知资源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晓东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2,25(3):270-274
本研究对465名小学3—6年级学生解决不同类型的比较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受问题类型及年级的交互影响。儿童在一致算术问题上的成绩都很好,且显著优于不一致算术问题。在不一致算术问题、一致代数问题及不一致代数问题上,存在年级差异。5、6年级学生优于4年级学生。(2)小学生在算术问题上的通过率高于代数问题,5、6年级学生的通过率高于3、4年级。除一致算术问题外,其它类型比较问题的通过率较低。(3)小学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彝、白、纳西族272名4~6岁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结果发现:(1)在延迟满足的"选择"阶段,三个民族95%儿童选择"延迟满足",表现出一致选择倾向;(2)在延迟满足的"维持"阶段,4、5岁年龄组白族、纳西族儿童等待时间显著长于彝族儿童,而6岁年龄组三个民族在等待时间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3)加入协变量语言后,民族和年龄间主效应、民族与年龄间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表明, 4~6岁彝、白、纳西族儿童表现出相当的价值评估能力, 4~5岁的儿童延迟满足能力表现出民族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与其独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生活历史策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两者关系。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合并肺栓塞患者6例。结果6例患者中处于经期5例,围绝经期1例,低危3例,中低危3例。发病年龄43岁~52岁[(48.33±3.83)岁],体质量指数(BMI)(29.15±2.37)kg/m2,子宫腺肌病病程12个月~24个月[(16.67±5.89)个月],肺栓塞病程为入院前16个月至入院后2天,6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肺栓塞高危因素。5例患者CA125高于正常,6例患者全部贫血,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提示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其中5例双侧肺动脉栓塞,1例右侧肺动脉栓塞。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易栓症",在其病程中应时刻警惕肺栓塞形成,贫血、CA125升高可使血栓形成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法 ,探讨了 3.5~ 6 .5岁儿童式样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1) :3.5~ 4 .5岁和 5 .5~ 6 .5岁是儿童的式样认知发展的两个快速发展期。 (2 )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特点 ,3.5岁儿童处于式样认知发展的萌芽状态 ;4 .5岁儿童 (4 .5岁 )式样认知开始发展 ;5 .5岁儿童式样认知比 4 .5岁儿童有所发展 ,但仍处于开始发展阶段 ;6 .5岁大部分儿童已基本上或完全有了式样概念。 (3)儿童对各类式样的认知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顺序 :是从循环式样→重复式样→滋长式样→变异式样。 (4 )儿童式样认知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 ,可用中心概念结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要爱惜光阴(弗5:16)。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二、要常常祈祷(路18:1)。犹太谚语云:“不断的祈祷能行万事。”“祈祷能使你家四周围上铜墙铁壁。” 三、要和气待人(西4:6)。用微笑传递基督的爱。言语要用盐调和。 四、要留心作美事(罗12:17)。见别人遇难处不袖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三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五个年级的200名被试进行了测验,以考查被试的漫画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级被试对漫画的认知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存在两个快速发展期,即三至五年级(9—12岁),初二至高二(14—18岁);(2)漫画认知在性别上略有差异,但就各年级而言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林泳海  翟惠敏 《心理科学》2006,29(2):319-322,311
皮亚杰(1985)认为儿童非要到11或12岁时才能掌握极限的概念。这个观点十分让人感兴趣,然而在众多文献中却很难发现相关研究。本研究运用实验法研究了5、6、7、9四组儿童的极限概念。结果表明:儿童在极限概念的发展存在两个快速期,即5~6岁和6~7岁;5岁儿童处于极限概念萌芽状态,6岁儿童有了部分极限概念,7岁儿童极限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9岁儿童开始接近有了极限概念,但仍未到达完全理解。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皮亚杰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120名4~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改编后的对偶选择范式, 探讨儿童基于两种不同的可信度特质(善良和能力)和两个与信任有关的情景进行的信任判断能力。结果显示:(1)4~7岁儿童在善良情景正确判断率都高于随机水平, 而在能力情景中, 仅6岁和7岁儿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随机水平; (2)6岁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依据可信度特质和情景做出正确的信任判断的能力, 但是在善意情景中的信任判断能力要好于在能力情景中的信任判断能力, 而7岁儿童在能力情景和善意情景中的信任判断能力则没有显著差异;(3)同时考虑两种可信度特质和情景时, 5~7 岁儿童的正确率高于了随机水平, 并且6、7岁儿童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5岁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到了5岁才初步发展出同时考虑可信度特质和情景进行信任判断的能力, 直到7岁这一能力才相对成熟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幼儿园托儿班、小、中、大班幼儿各一个班,共130名幼儿为被试,运用从Matsumoto和Ekman编制的面部表情图片(JACFEE)中选取的36张,让3~6岁幼儿分别进行识别和标签,探讨了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幼儿最先能够较好识别高兴表情,其次是愤怒、悲伤表情;再次是恐惧、惊奇、厌恶表情。(2)3岁左右幼儿对于6种面部表情均不能正确标签。4~6岁对于高兴、愤怒、悲伤面部表情标签成绩较好,恐惧和惊奇面部表情标签成绩次之,3~6岁各年龄幼儿对于厌恶表情均不能正确标签。(3)3~6岁各年龄幼儿的面部表情识别成绩高于标签成绩,无论是表情识别还是标签3~5岁是一个迅速发展期,5岁以后逐渐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