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使用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众多心理学家采取质或量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网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该从认知过程、行为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自我意识等角度介绍了互联网对人的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就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宏利  宋耀武 《心理科学》2004,27(4):1005-1009
攻击行为是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某些心理行为发展结果也与攻击行为相关。因此.攻击行为发展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专注。该文从干预实质、干预发端、干预效果、干预方法等方面考察了国外近年来青少年攻击行为发展的研究成果。同时该文指出信息互联网络时代青少年攻击行为可能表现出新的特点。该文也指出现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与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Internet)是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使用对人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作用日益明显。众多心理学家采取质或量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互联网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该文从认知过程、行为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自我意识等角度介绍了互联网对人的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就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多借助整体网和纵向数据, 通过两种作用机制, 即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强调心理和行为变量对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如关系的形成、维持和解除)和影响过程(influence process) (强调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对心理和行为变量的影响), 来分析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协同演进的动态过程。实证研究关注的领域集中在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药物滥用)和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社会网络的类型和样本、加强理论建构、增加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关系的研究, 并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及社会网络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12,35(3):530-536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十多年来确立的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我们不仅从理论到实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取得了一批有本土特色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而且重视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了系统测量工具,编写了系列教材,开展了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验探索,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文章主要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论思考、研究主题等方面,概括总结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的概况,以期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社会正步入网络社会时代,网络社会为人们开辟并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生活在网络社会的青少年在享受着网络社会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在被互联网所改变.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会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网络侵犯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本分析了青少年网络侵犯行为的表现,并给出了网络侵犯的社会心理动因。进而提出了网络侵犯行为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主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少年自主发展作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研究十分庞杂.本文从青少年自主概念及其测量、青少年自主发展水平、青少年自主发展影响因素和自主与青少年心理行为发展的关系共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自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更倾向于从事冒险或鲁莽行为, 并且更容易受到同伴影响。从个人特质和社交互动等多个角度探讨的研究结果表明, 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存在助长作用, 即当同伴在场时, 青少年的行为会更加冒险。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神经、遗传、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解释:在心理层面, 这种影响源于青少年寻求同伴认可和归属感的需要, 以及社会学习的作用; 在神经机制层面, 源于认知控制网络和刺激处理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遗传层面, 源于特定基因的易感性等; 在社会文化层面, 同伴影响会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程度与表现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应从发展、文化心理、构建复杂模型网络等视角深入探究同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近40年中国老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主题角度与美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老年心理学主要聚焦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同时也在老年人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领域研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人格、情绪情感探讨较少,既缺少前沿的基础研究,也缺少对复杂能力、复杂情感等的系统研究。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现实,本文提出了21世纪中国老年心理学的未来研究取向:基础研究和应用服务研究的双向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取向,个体-环境交互作用取向和个体差异取向。  相似文献   

11.
At the turn of last century, psychology, includ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Since th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ain branches of Chinese psycholog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last centur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its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cent 20 years.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is a historical review. The 100 years' history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period between 1950s and 1970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eriod from the end of the 1970s up to the present. The authors briefly describe the initiation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highlighting the research and related work in the field during the three phases.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ducted by Chine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s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cognitive development, language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ization, the study of gifted children,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only children, and the psychology of ageing. This section is the focus of the paper, because in this perio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China has progressed steadily on a sustained course and entered an unprecedented thriving period along with the State opening‐up policy and structural reformation. The last section is an appraisal of the past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Here, the authors comm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discuss future direction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research scope and depth, research methods, indige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是以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 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区域、地理区域、历史区域、行政区域、生态区域等文化区域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学科。采用系列问卷, 在2004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对甘肃省河西、河东汉族为主的地级市属各个县市区城乡居民以及蒙拢、湘拢的跨省域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区域文化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及具体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教育水平、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差异, 是影响区域居民心理健康、性格特质、社会态度、刻板印象等心理机能的重要变量。今后研究将着力进行学科理论完善和省际、县际比较研究, 更好地运用田野工作等方法, 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形成理论模型, 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 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标志 ,总结了 1 5年来我国工业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并从激励、人员测评、领导行为、管理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研究的若干课题。本文最后指出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着手 ,不断积累资料 ,提出自己的理论 ,同时以我为主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实际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 ,是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特色和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10多年中, 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中进步快速, 并蕴含巨大的潜力。随后, 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话题和采用的方法, 指出国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今组织行为和领导力领域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学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学者可以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为此, 本文第三部分还介绍了几项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 旨在启发学者关注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敏锐地发现适合本学科研究的问题, 并以严谨且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进而对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维果茨基堪称心理学的巨人,在现代心理科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迄今为止我国对维果茨基的研究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期间走过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分散研究到有计划有组织研究的道路。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和实证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的实证效果,选取1型糖尿病青少年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实施网络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视频,讲授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只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册由1型糖尿青少年患者和家属自己学习.干预组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情况有明显改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网络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能够让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病情稳定,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研究采用实验法,将192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风险情境中,并完成善良人格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网络利他行为任务。结果表明:(1)善良人格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我控制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之间起中介作用;(3)情境风险在善良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直接路径以及自我控制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因此,善良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该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研究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应用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在近 40年的发展中 ,消费者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 ,数量不断增多 ,质量也不断提高。本文考察了西方消费者研究的发展趋势 ,对比了主要的消费者研究阵营 ,并通过对消费者研究中三个亚领域———社会认知、BDT和后现代消费者研究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的探讨 ,强调了各领域之间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力为  丁雪琴 《心理学报》1994,27(3):324-330
简要回顾了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指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实践是在竞技领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心理特征的评定和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针对训练和竞赛中的问题开展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以及对教练员进行培训。今后,中国运动心理学需要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展适合中国体育运动特点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并注意汲取其它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In July of 2002 Knut Larsson celebrated his 80th birthday. He could by then have looked back at a long and distingusihed career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psychology. His research on sexual behavior had contributed to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many behavioral, endocrine and neural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or underlying sexual activity. Instead of looking back at his past achievements, Knut has preferred to look forward, constantly trying to find ways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his own field and in biological psychology in general. This issue is a humble contribution to the noble end of enhancing the standing of biological psychology, particularly in Scandinavia. Foremost, however, it is a homage to a man of outstanding vision and intellectual integrity: Knut Lars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