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前在中学里,总会出现一些男女生交往过密、卿卿我我的现象,许多人称之为“早恋”,关于是不是这类行为就界定为“早恋”,值得商讨,因为“早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在这里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即指在中学生男女同学在交往中,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和表现。中学生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怕自己的子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听到老师反映子女未处理好异性交往关系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心     
《三重门》、《零下一度》和《新概念》作文,是现代学生最喜欢的书,特别是其中讲学校生活的一部分,看了是不亦快哉。有的同学说:“我们喜欢,是因为那是说了我们想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或者说是不敢说的话,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像好朋友诉说心结,发泄怨气一样。”也有的同学说:“读了这些书,我觉得很冷,仿佛世界真的是零下一度,所以就不想读书了。”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刚到心理门诊落坐,中学里的同学小洪突然来找我,她一坐下就气呼呼地说:“我那丈夫真像根木头,回到家里整天一声不吭,我可真后悔嫁给他,有时实在太寂寞了,真羡慕人家会吵架的夫妻,我也试着找岔子激他吵架.他还是不声不响……” 因为是老同学,我对她情况  相似文献   

4.
很久以前曾有同学问,在教会中常有一些应酬需要喝酒,这样做对吗?他们只是假期回去实习时偶尔见到这种事情,因而感到了困惑.他们困惑的一是应酬;一是喝酒.无论是朋友相聚,或者工作缘故,总会有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可能会喝点酒,这或许无所谓对错.不久前,有在教会侍奉的同学遇到的情况,却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不通有的牧者不仅自己喜欢喝酒,还多次强逼下面的同工喝,不喝就说不给其面子之类的话,不仅每次硬要人喝白酒,还要别人挨个去敬酒,还自诩标榜这是一种文化,要入乡随俗……要是不喝,他就对人有看法,还给人扣上不听话的帽子……非常厌恶这样的做法……”在这种场合下,被灌醉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5.
陈朝强 《天风》2006,(4):33
二女儿心事重重地,歪着头,扒了一口饭就站起来不吃了。我趁机赶紧问小女儿,是不是刚才从学校回来在车里又吵架了?小女儿摇摇头说没有。奇怪,通常只有她们吵架的时候才会这个样子的。记得几个月前,作姐姐的二女儿,在学校对面,闷在车里等接妹妹回家,突然,她看到妹妹在路对面与同学一起走过,就赶紧按喇叭要引起妹妹的注意。谁知,到了车里, 妹妹问姐姐为什么“HORN”她,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火山”爆发了。一到家,姐姐就金星火眼、捶胸顿足地说以后不要再载妹妹了。听得妹妹在一旁寂寂不敢出声。然而,今天姐妹俩既然没有大动干戈,那她又是为哪一桩事闷闷不乐?后来她偷偷地告诉妈妈:原来去载弟妹的时候,在停车  相似文献   

6.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心理咨询”一词已逐渐为公众所熟悉,但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影响咨询的效果。误区一:立竿见影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可以“短、平、快”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对咨询过程和效果缺乏耐心,经常中途退出咨询。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来咨询时就有这种心态。她的苦恼是不适应大学生活。一方面是生活上不能和同寝室的同学融洽相处,另一方面是学习上压力大,不再像以前那样遥遥领先。最后她说:“我来咨询就是希望你尽快解决我的问题,否则我这几年怎么过呀!”我向她指出,她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8.
按照约定,韩莹来到心理辅导中心,她穿着一袭很淳朴的衣裙,看上去很文静。她说:“我最近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已经不敢睡觉,索性一夜坐着等待天明。”“是睡不着还是因为做恶梦呢?”韩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过了一会儿才说:“做梦。”“能不能说说是什么样的梦呢?”韩莹再一次沉默了,我耐心地等待着。“最早做这样的梦是在5月13日,我没有当回事,没有想到就总是在做这种的梦了……”韩莹还是没有给我讲梦的内容,为了让她放松我开始了新的话题:“你现在是上学还是工作?”“我是学新闻的,今年大四了,正在晨报实习。”“你是本地人吗?”“不是。我…  相似文献   

9.
相约失恋     
我失恋了,就在昨天,第一次牵她手的昨天,我失恋了。一切发生的是那样平静,以至于我当时都没有察觉。 当我拉她手的时候,她看了我一眼说:“你好大的胆子!”但她并没有把手缩回去。 “我——我也是第一次。” “真的?”她眨着眼问我。 “真的。” “好吧,今天就让你放肆一回!” 她的手很小、很凉,除了拇指,其余四个手指被我轻轻地握在掌  相似文献   

10.
<正>老师:你好!事情是这样的:我在三个月前听到班里对我有议论声和嘲笑声,说我是在装学习。我在班里一直是很老实的,几乎不与同学接触,但我喜欢用书挡住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来学习,否则就会很不自在,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班里我没交什么朋友,当我听到有同学在议论我的时候,顿时感觉自己像小丑,导致我只要听到小声说话,我就会感觉在说我。在高三最后一段,同学们可能是出于好奇,想知道我到底是不是学习在做样子,还有就是有没有在偷听他人说话,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让“我是中国人”更响亮景志强报载,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位女同学去日本留学,由于学习勤奋,成绩优秀,不仅受到国外同学和教师的的另眼相看,而且深受房东太太的爱护,把她视为亲生的孙女。有一次房东太太玩笑他说:“你文静漂亮,又有知识,真像日本人,不像中国人。”她...  相似文献   

12.
校方分析学生离家出走的四大原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走”这个词在中学生中变得时髦起来,“某某同学出走了”已经不再是校园里惊天动地的新闻。尽管有关部门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已使人们不得不对此加以关注。一位从教多年的中学校长说,具有出走倾向的学生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而真正出走的学生大多数在三类校。  相似文献   

13.
走出困境     
“我下岗了,我好痛苦,我真没用……”这是下岗女工刘英在下岗之初的日子里见人都哀怨的话。她越是这样说,就越感到沮丧和无能。一天,她又是苦恼地唠叨着,她的丈夫冲她嚷了起来:“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你就不好好想想你还有没有行的地方。你织毛  相似文献   

14.
葛蕤 《天风》2007,(18):6-8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现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一种叫"彼得·潘"的现象。这种现象讲的是有的人不愿意长大、拒绝长大。这个名叫彼得·潘的孩子,是苏格兰作家,在1904年所创作的一部小说的主人翁,他是个健健康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做小孩子真好,于是  相似文献   

15.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有一天,她问丈夫:“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她丈夫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  相似文献   

16.
好久没有一人独处了,我的心情像一只被禁锢在笼里的小鸟突然放飞般的感觉到愉悦。下楼租了一张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影片《紫色》,回来慢慢欣赏。片中的一段对白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14岁就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西莉被迫到一个虽有魅力但很暴虐、生活糜烂的老男人家做女主人后,她对见多识广的歌女桑说,她的丈夫用她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爬上身来,歌女说了一句精彩的对白:“你怎么能容忍他在你身上上厕所?”  相似文献   

17.
早婚,早离?     
“还在读书吗?” “不!我已经结婚成家了。” “结婚多久了?” “住在一起已经快5年了,结婚登记是在去年,但现在,我却想和他离婚……” 如果说此刻我只是略微有些吃惊的话,那么,在听完她过去的经历之后,我确实感到了震惊。 吴玲是在一位好朋友家里跟我通话的,她说她事先写好了一张纸条,但我一问,她心里就乱了……  相似文献   

18.
闻泉是一名高二女生。初次相见,我赫然惊艳:多么美丽的女孩子啊!只见她皮肤光洁细腻,五官端正适中,明眸皓齿,柳眉杏唇,越看越招人喜欢。可是,闻泉却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我讨厌自己这张脸!”根据我的经验,漂亮的女孩子大多对自己的容貌沾沾自喜,甚至有自恋倾向,像闻泉这样讨厌自己的实属少见,其中定有委曲。果然,这正是她来诊所咨询的原因。烦恼:寂寞的丑小鸭,苦恼的白天鹅闻泉说:“老师同学都说我漂亮,我自己也知道,但我的漂亮不是真实的,我接受不了……”闻泉哽咽了。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我,接着说:“我原本是一只丑小鸭,虽然丑点,…  相似文献   

19.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15岁的时候,每当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我总是这样回答:"不,我不像她。她是大人,而我不是。"毕竟,为什么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长得像妈  相似文献   

20.
一名大学女孩千里迢迢找到我。应她的请求我们坐在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女孩很压抑,满脸的愁苦。几经沟通后,她说她是精神分裂症,随手她拿出几张有关的诊断资料。她说对照书上面说的也挺像的。她说去精神科看病,医生也不和她交流,进去就给她开药,吃了也不管事。她就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终于找到我。精神分裂症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为什么她千里迢迢前来做心理咨询?而且就初步沟通看也没有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