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登华 《心理科学》2005,28(6):1388-1393
在调查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成就目标导向对创业行动效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导向与自我效能感及创业行动效能存在正相关,业绩接近目标导向与自我效能感及创业行动效能存在较弱的负相关.业绩回避目标导向与自我效能感及创业行动效能存在较高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创业行动效能具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在成就目标导向对创业行动效能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君  张昊民  杨涛 《心理学报》2015,47(1):79-92
成就目标导向在团队绩效控制情境下能否有效预测员工创造力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 运用线性阶层模型考察了三者间的跨层次关系。结果发现, 低绩效控制下, 精熟目标导向、表现–趋近导向对创造力有正向影响, 表现-回避导向有负向影响; 高绩效控制下, 精熟导向对创造力有“S型”非线性影响, 表现-回避导向有正向影响。结果表明, 高精熟目标导向在高绩效控制情境下抑制员工创造力, 而表现导向也并非总是与缺乏创造力联系起来, 提高表现-回避导向个体的绩效控制程度或者降低表现-趋近导向个体的绩效控制程度同样可以促进创造力。启示在于, 管理者不仅应关注成就导向的个体差异, 更应重视构建相应的绩效控制情境, 从二者交互作用出发激活员工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理性行动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两大社会心理学宏论对于个体集体行动参与倾向的共同解释力,以“中日撞船事件”为考察蓝本向天津市431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效能和社会规范作为态度和行动倾向的中介变量,在不同情境下对行动倾向的作用不同,符合理性行动原则;内部动机作为态度和效能、社会规范之间的中介变量,并受到学校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支持了社会认同理论对遵从规范行为的解释;回归分析验证了不同水平认同对行动倾向作用程度的差异,整合模型则揭示了其具体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结论:理性行动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可彼此互补成为集体行动参与的整合性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成就目标理论为指导,实证探索不同课堂目标导向对学习成功感的影响。以170名初二学生为被试,在数学课上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向教学,创造出不同的目标情境,即课堂掌握目标情境、课堂成绩-趋近目标情境和课堂结合目标情境,以研究不同课堂目标导向对学生学习成功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课堂上创造不同的目标情境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2)教学干预后,三个实验班学习成功感显著高于对照班;(3)经过教学干预,三个实验班学习成功感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班学习成功感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三种课堂目标情境均有助于提高学习成功感。从总体上看,研究的结果支持多重目标理论。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显明了日常实践的一个基本组织特性,即一种广泛运作在话语实践中的自主调适是促成日常生活的整体趋向性与个体行动的情境自主性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条件;基于此,“生活形式”无疑标示着一种实践策略,它旨在印证一种“日常—生活—实践”之联动场域的内在规范;进一步地,这一实践化的伦理品格呈现在日常实践的两种组织层面,即基于规则叙事的情境认定和基于意向叙事的行动导向,二者合力在时间构型中将话语实践的自主调适深化为一种非范导的、动态自主的“伦理反应”,后者为一种基于实践指引的行动伦理权衡提供了新的思考契机。  相似文献   

6.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的影响。采用3(情绪体验:中性、积极、消极)×2(行动控制风格:行动导向、状态导向)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延迟匹配记忆任务实验。研究发现,中性与积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的反应时与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 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空间工作记忆结果差异显著,行动导向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体验下,行动控制风格对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性别身份是个体对于自身性别文化含义的理解,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个性途径的研究传统下,性别身份模型从传统的单维度结构发展成将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维度的双维度结构,并产生了一种新的性别身份类型——“双性化”。随着性别身份研究的不断深入,性别身份的测量方法也从基于主观报告的经典量表测量,逐渐发展出了主客观结合导向、客观导向以及情境导向等新型测量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情境中的控制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昫澄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1860-1868
控制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近年来, 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控制感理论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环境中的限制因素(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现实因素)对控制感的作用。次要控制理论、可协商命运观和控制感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情境中的个体控制感进行研究。次要控制理论主要强调在低控制情境下个体通过自身调节接受客观环境以获得次要控制; 可协商命运观则认为亚洲文化下的个体在承认不可改变的环境作用的前提下依然坚持自己有限的能动性以此获得控制感; 而控制感补偿理论则认为当个体处于低控制环境之中以致个体控制感受到威胁时, 个体会通过一系列方式针对控制感缺失进行补偿。本文在对三种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中国控制感本土化研究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32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行动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倦怠的风险预测能力,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心理变量间的关系,从PSI理论角度诠释了倦怠形成的机制。结果发现:中专、高级职称、中高压力水平、低行动控制策略和状态导向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危险性因素;行动导向者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行动控制策略运用水平显著好于状态导向者;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因此,PSI视角下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借助PSI理论构建的干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JAS(决策者-建议者系统)为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语境交流导向(高/低)与建议方式(直白/隐晦)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个体的特质性语境交流导向;实验2则通过操纵材料启动个体的状态性语境交流导向。结果发现,高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倾向于采纳隐晦型建议,而低特质或状态语境交流导向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纳直白型建议,并且个体对建议内容的加工流畅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薇  沈晓玲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8):1759-1769
在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赖于团队创新以建立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对已有团队反思与创新关系研究的梳理, 发现了二者间关系的黑箱, 理论认为回顾过去能够带来新思想和新变化, 然而针对其如何实现的过程机制的实证研究却十分匮乏。基于此, 在传统的行动后反思的思想基础上, 本研究提出团队行动中反思在概念内涵和实证测量上的区别, 检验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在不同创新阶段的差异性作用, 动态性分析创意形成和创意实施的行为结果, 通过整合动机性信息加工理论和情绪的社会功能视角, 提出认知层面的信息处理和情感层面的团队情绪这两种机制的耦合方式, 构建团队反思影响创新的整体模型, 并深入探讨影响作用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 以及对各阶段关系上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为反思与创新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系统可靠性的提高,高风险企业超过三分之二的事故原因涉及人的因素。员工不安全行为是系统失效的触发因素,潜藏的社会情境因素(如安全氛围)是“常驻的病原体”,因此探索并改善影响安全行为的社会情境因素是有效提升组织安全的关键。在众多的情境因素中,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的积极影响已得到充分的文献支持,但对如何改善安全氛围的探索却有限。本项目围绕管理者对安全的承诺这一安全氛围的核心维度,基于信号理论提出直接安全管理行动是体现管理者安全承诺的重要途径,并在探索主管和经理关键安全管理行动对团队和组织安全氛围影响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具体而言,在团队层面,探索改善主管关键安全管理行动对团队安全氛围提升的有效性;在组织和团队两个层面,探索改善经理的关键安全管理行动对同时提升组织和团队安全氛围的有效性。研究结果预期可以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追随行为是组织员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能动地与领导力和组织情境交互作用的多态行为。经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目前对这类多形态员工行为的研究还很薄弱。为此,从调节焦点理论视角,展开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前因及对后果差异影响机制的研究,首先是基于两种不同调节焦点的员工追随行为的内涵结构与测量研究;然后,揭示影响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三层面前因机制,即领导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组织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员工组织公平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个体特征对员工追随选择分化的影响及领导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最后检验员工不同调节焦点追随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差异作用效应。以期推动追随理论更加契合组织实务。  相似文献   

14.
通勤压力作为一种新型压力源,近年来逐渐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话题。通勤压力是指个体在通勤过程中所遭遇的压力事件以及所产生的紧张反应,它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行为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人特征、家庭压力以及所处的工作情境。资源保存理论和控制理论是解释通勤压力消极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考察不同通勤模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丰富边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10,42(1):10-21
由于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 组织心理与一般情境中人的心理有所区别。由于组织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受到个体、群体、组织甚至社会几个层次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组织心理研究者所建立理论要揭示这些情境变量与所研究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组织研究中的情境化趋势, 举例说明情境化对于理论发展的贡献。随后, 本文阐述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层次问题, 强调界定构念和理论层次的必要性, 并说明界定理论层次背后的逻辑。文章以群体层次的研究为例, 说明形成群体层次构念的方法以及测量群体层次构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组织中个体层次的因变量会受到个体和更高层次变量的共同影响, 文章在最后部分介绍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多层次理论。本文以近年来发表的组织心理学研究报告为例, 说明研究的情境化以及建立多层次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影响的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登华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05,37(6):812-818
通过情景模拟实验比较了愿景表征型目标激励与非愿景表征型目标激励对创业行动效能的影响,并且检验了成就目标导向与创业目标激励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愿景表征型目标带来的激励效果显著优于非愿景表征型目标产生的激励效果。(2)目标激励与创业行动效能的关系受到成就目标导向的缓冲。(3)目标激励和成就目标导向都要通过个体感知的管理能力对创业行动效能起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煜  李梦菊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8):1325-1336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 在个体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羞愧同时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道德情绪, 被认为是中国人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关于羞愧的导向性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羞愧导向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理论模型包括:其一, 羞愧导向破坏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社会威胁防御模型、羞愧调节模型等, 其二, 羞愧导向建设性, 相应的理论解释有进化心理学视角及功能主义视角等。这两种观点均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为了合理解释这一分歧, 系统理解羞愧促发的行动机制, 本文提出羞愧的双路径结构模型, 突出社会自我威胁评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更客观全面的羞愧测量方法, 基于文化差异关注社会自我修复的影响因素,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对羞愧的诠释, 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以促进个体羞愧可能的破坏性结果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测量个体的认知控制水平,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媒体多任务行为与认知控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媒体多任务程度越高,个体在日常生活情境与实验室情境中的抑制控制能力均越低;媒体多任务程度越高,个体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能力越低,但与实验室情境中的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能力无显著关联。研究支持了注意分散假设,表明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会损害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谢继红  刘华山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69-2078
无意识目标追求是指个体自动地追求由情境线索激活的目标, 而全然不知目标对自己行为的导向作用。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灵活性、抑制性和坚持性。无意识目标追求经由行动的无意识准备和目标价值的自动评估与努力过程实现。积极情绪、内隐态度和人际关系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影响因素, 完善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机制, 探究无意识目标追求结果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提高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 拓展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伦理 1( 1 与组织管理领域的常规做法一致, 本文将伦理与道德看作同义概念, 交替使用。)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 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微观视角的伦理行为, 缺乏从中观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研究, 导致在实践上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化抓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为中观视角的企业伦理实践之一, 正是针对伦理问题的有效回应。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伦理领域的交叉点, 从三个方面构建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框架:(1)基于社会情境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伦理绩效的影响机制; (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团队伦理建言的跨层次影响机制; (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个体伦理建言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将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并为企业有效实施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