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人类社会的文化与民众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基本趋势是个人主义正日益流行,传统的集体主义则相对式微。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宏观的社会和文化层面,也体现在微观的心理与行为层面。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反映这一趋势的大量实证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与介绍,涉及的领域分别包括社会层面的社会统计指标,以及心理层面的人称代词使用偏好、命名行为、价值取向、人格特征、性和宗教态度、儿童教养与发展模式、认知方式、情绪体验等。除了一般趋势外,研究也显示文化变迁和心理变化有其复杂性,个人主义增强、集体主义衰弱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线性的过程;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续性,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显著特色。最后,针对当前文化变迁心理研究的不足,本文建议未来研究应当更多采用追踪和实验设计、拓展现有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深入揭示文化变迁的行为/神经机制以及更多关注变迁过程中的心理适应与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2.
激荡的价值观──“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和文化座谈会”侧记绍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种转型期。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运行规则正发生着急剧的变比。这种变迁同时也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等思想、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P:W 教授,我自从接受了报道宗教特别是佛教文化的任务后,心情常常陷入矛盾之中。既要报道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劳动和创造精神;又要引导民众从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唤回那世世代代被异化了的魂灵。由于我自己一旦置身于佛学的氛围便弄得心识恍惚、观念矛盾、将信将疑、难以决断,往往对比较深入采访得到的素材不知所措。W:你这种心态我表示理解和同情。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都贯串着宗教和科学的对立统一,这一过程充满着曲折、矛盾、痛苦和牺牲。人们往往只关注到科学与宗教斗争的历史图景,往往忽视了宗教情绪和科学追求在社会心理、个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的社会调查表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现状总体上是和谐的,大部分社会民众对社会总体和谐状况满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收入.同时,针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协调解决经济利益的矛盾;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更多地关注工人阶层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集体主义思想首先遭遇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否定,接着它吸纳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积极内涵,完成了由传统的宗法集体主义向着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但经过脱胎换骨的浴火重生,守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也为中国传统集体主义向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5,(6):44-49
当前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与全球性治理结构变革的趋势相一致,是一个从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向多元化治理秩序的转型过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与公民行为失范等矛盾也进一步凸现。本文以江苏H市为分析视角,遵循政府公共治理与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政治逻辑,并在深入阐释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与公共治理契合性的基础上,全面阐述政府在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与公共治理的角色定位,以政府公共治理理念为视角,提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作为社会道德原则,产生和生长于两种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既有本质差异又有诸多契合点。在社会亟需变革转型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二者在中国大地上交汇、博弈,共时态出现。中国共产党深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在社会道德原则重构的过程中,将集体主义与传统整体主义有机结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又继承和转化了整体主义的精华部分,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差异融合的具体路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原则的鲜明特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旨归,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国传统道德理想的当代转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融合的时代表现。  相似文献   

9.
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探讨已涉及到各个领域,既有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改变的哲学思索,又有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这种哲学探索的欲望和哲理追求的目的,就是希图寻找出现代化和民族化的结合点,于是,对传统哲学自身的反思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略论集体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同时也由于我们在理论上对集体主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宣传教育中还带有某些片面性,社会上许多人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实际上存在着不少混乱。因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地阐明集体主义,进一步澄清一些认识,划清一些界限,在当前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想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就有关集体主义的几个问题从理论上谈点浅见,作点辨析,力求通过讨论共同促进集体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