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环境保护民间组织:行动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传进 《学海》2005,(2):44-47
环境保护民间组织被简称为ENGO ,有关的焦点问题有很多 ,本文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 ,即中国的ENGO从事志愿性的环保行为的价值基础在哪里 ,这涉及到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特征问题。本文同时还兼具对中国ENGO的基本状况加以考察。考察ENGO的价值视角及数据资料来源非政府组织 (NGO)的发育带来了一场在全球政治领域里的“社团革命”① ,NGO获得的这一声誉主要来自于它们在两个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一个是扶贫领域 ,另一个是环境保护领域 ② 。扶贫与环境保护分别针对人与自然 ,体现的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价值 ,值得人们关注。ENGO…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是与政府组织不同的另一类社会治理组织,属一种新的上层建筑形式。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部门既有密切联系又持有一定距离,既包括政治倾向较强的组织,也包括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平衡和安定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明 《学海》2004,(4):203-2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跨国经营。参与其中的中资企业为此所做的准备并不充分,至少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明确的企业伦理建设目标。在消费者、当地人士和学界的不断批评下,中资企业做出了伦理改进,但进度缓慢。这缘于国内的制度建设不足,减少了企业人士社会学习的机会,抬高了跨国经营的试错成本。中国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开放社会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生长,从而为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伦理跃升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韩承敏 《学海》2011,(5):126-128
在当代,公共治理主体由政府变成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公民民主意识正在觉醒,政府与公民关系开始悄然重构,传统行政文化的官本位倾向遏制了公民参与热情;公共空间不畅,政府公信力不强,法治引领缺位,制度化程序的缺失,导致了参与无序。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的路径探索有五个方面:实现政府职能根本转变,建设公正社会;建立健全合理的参与制度保障体系;保证参与的合法性、程序性、可操作性;培养提升公民参与管理意识,公民角色地位得到厘清;引导公民的公共理性参与,保证社会管理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6.
刘美萍 《学海》2014,(6):127-131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不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缺乏足够的信任,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合作存在重重的困难和障碍。保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顺利进行,要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科学定位,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要转变政府职能,拓展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平台;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下半叶起,非政府组织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其迅速发展前所未有地打破了以"民族国家"为根基国际体系,使得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多元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基于宗教信仰的各类宗教非政府组织也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本文以从事人道主义救助的伊斯兰宗教非政府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伊斯兰国际救援组织在华活动的基本情况,总结其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现阶段国内宗教工作和对外宗教交往的启示,对创建"新丝绸之路"提供若干学理与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发展援助中的作用关注日甚。该类组织兼具非政府组织和宗教性双重特征。文章采用开放系统的分析框架,从世俗环境和宗教环境两方面对其国际发展援助行为进行探讨。在相同的世俗环境的作用下,在援助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与世俗非政府组织表现出一定的趋同。在宗教环境的影响下,与世俗组织不同,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多将发展援助置于其信仰框架内,奉行"救世与救心"并举的原则,但其强调的重点不尽相同:在基督宗教内部,福音派或基要派背景的组织侧重于将国际援助视为福音传播途径式的"救心",在此方面,美国背景的组织更甚于西欧;而自由派或主流教会则更倾向于宏观的社会结构变革,其活动方式更接近与世俗组织,其"救心"表现为受本宗教教义所指引,体现人之尊严。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组织的"2003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名  徐宇珊 《学海》2004,(4):39-42
“2 0 0 3现象”已经过去的 2 0 0 3年对许多中国的草根民间组织来说并不轻松。在北京 ,有十多家组织发生了重要的人事变动。组织的创办人、发起人或者重要管理人员离开原来的组织 ,另起炉灶 ,着手创办或已经办起新的类似的民间组织。尽管每个组织人事变动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 ,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伦理发展的挑战及未来之"应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伦理发展面临三大挑战:(1)社会价值观的断裂;(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不健全;(3)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中国企业伦理的未来形态应当满足形式限制和实质限制两套条件,是一套企业伦理而非单一的企业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