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儿童社会心理支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滋病的快速传播不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对艾滋病家庭中儿童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伤害。开展对艾滋孤儿的社会心理支持,不仅需要心理咨询的介入,而且是一项社会救助的综合工程。针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特点,以及艾滋病对儿童身心的影响,提出了为艾滋儿童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内容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正处于从覆盖到整合关键期.本文从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政出多头、城乡分裂、制度分割和轻视服务等主要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的目标为:构建制度完整、相互协调、功能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多层次的"基础+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定型化,同时,还从整合路径和在整合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救助制度的环境决定了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特殊性.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救助依赖、\"贫困陷阱\"等方面.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规避策略包括:构建合理的社会救助责任主体的关系;强化社会救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社会救助参与各方的信息不时称程度;坚持政府责任与个体责任的统一,实现社会救助制度中个体德性与制度正义的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原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十几年,艾滋病就以迅猛的态势在我国播散,并有日益蔓延之趋势,这主要是由以下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11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思想打...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社会救助正义与慈善伦理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现代性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救助制度本身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其基本伦理道德精神经历了从仁爱到正义的变化,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也整体上经历了从慈善伦理关系到权利伦理关系的根本转型,这种转型必然意味着伦理生态重新建构。正义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慈善事业的伦理生态是社会救助伦理精神在现代社会整体伦理生态中的实践合理性的表达。在个体德性和德行层面,应该构建制度正义与个体正义以及个体正义与个体慈善两种伦理生态。  相似文献   

6.
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热点.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本形式.目前对其包括的核心要素仍没有达成共识.通过大量相关理论文献复习,尝试性地总结该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关键要素,包括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合作、宗教信仰、杜区建设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为今后在艾滋病防治领城应用社会资本理论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社会支持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阐述了社会支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了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支持需要及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中,艾滋痛是一种性质极其严重的因越轨行为所致的疾病,标签理论是分析越轨行为产生的社会学理论.从标签理论的角度,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分析偏见和歧视对艾滋病患者的负面影响,探索为艾滋病患者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环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弱势群体的疾病医疗困境,学者和政府均重视不够.通过回顾梳理医改背景下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分析现行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流行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刘康迈  袁建华 《学海》2003,9(5):68-72
本文对艾滋病在中国流行的总体情况和今后的感染数量进行了估计 ,对艾滋病影响的社会经济过程进行了分析。目前 ,艾滋病对我国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已经出现。感染者及患者的家庭和个人均遭受经济和精神的巨大压力。由于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入用于艾滋病治疗和开展干预活动 ,对卫生部门和局部地区已构成为明显的经济负担。尽管目前艾滋病对宏观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影响虽然还不十分明显 ,但国外高流行地区的严酷现实告诉我们 ,如不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 ,非洲某些高流行国家的悲剧可能在我国重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绝经后雌激素替代疗法(HRT)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开始接受HRT,以改善因内源性雌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种种不适,确实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这种方法有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其他疾病发病率的潜在危险,于是我们在临床应用时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它,试图抓住其主要矛盾,尽可能扬其利,避其害,以达到安全而有效地提高广大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甄尽忠 《管子学刊》2006,(1):30-34,88
《晏子春秋》一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末年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的言论和行动。其中多有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主张。面对自然灾害、苛政和战争等天灾人祸的侵袭,晏婴在重民、爱民、恤民、均贫富等思想的基础上,主张加强对社会贫困人口的救助工作,其措施有散粟赈民、薄赋轻敛、以工代赈、宽刑省禁、养老抚幼、掩埋遗骸等。他希望通过实施这些社会救助政策,来缓和阶级矛盾,以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3.
论信用建设的社会保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社会信用形成的非自发性和我国目前失信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阻抑性 ,凸显了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立足于信用环境的创设 ,我们认为 ,必须提出了信用建设的四大保障机制 :法治机制、监管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教育机制 ,以促人们循善而为。  相似文献   

14.
医师作为一种职业,必然要和医师本人的经济利益发生关系。一旦医师的行为和经济利益发生关系,就有可能和医师的社会责任发生冲突。市场的调控作用不能很有效地调节和监控医师的行为,需要通过制度影响医师的经济利益,引导医师负起社会责任。讨论医师的市场准入资格的审定;讨论医师的行医方式和报酬制度的建设;讨论政府主导作用的弱化对医师行为的影响;讨论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对医师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医师作为一种职业,必然要和医师本人的经济利益发生关系.一旦医师的行为和经济利益发生关系,就有可能和医师的社会责任发生冲突.市场的调控作用不能很有效地调节和监控医师的行为,需要通过制度影响医师的经济利益,引导医师负起社会责任.讨论医师的市场准入资格的审定;讨论医师的行医方式和报酬制度的建设;讨论政府主导作用的弱化对医师行为的影响;讨论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对医师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The claim that depressed mothers have distorted, inflated,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ren's problems has been made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explic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pression-->distortion controversy, introduces a set of standards for evaluating distortion claims, and uses these standards to evaluate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22 studies that have published data directly relevant to the distortion question. None of the studies that claimed evidence for a depression-->distortion influence on mothers' ratings of their children met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riteria for establishing distortion. This review challenges the empirical foundation for the widely held assumption that depressed mothers have distorted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ren's problems. Issues that will require reckoning in future efforts to explore the depression-->distortion question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18.
儒家道德缺乏公德机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德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粱启超警示世人公德严重缺乏至今,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如何推进公德.在实践的工程里,借鉴古代道德资源是一个必然的课题.其中儒家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它一直是在中国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样态之一,而且儒家道德的主干德目"仁"也容易使人与公德进行自然的联系,但这是一个误区.儒家虽然重视人际关系之间的规范,但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而主要是血缘关系中的追求,体现的是自己本位的价值观,重视个人修养正是这一价值设定里开出的自然花朵,即使有"泛爱众"等公德的隐性因子,但也因儒家道德本身缺乏驱动因子而趋向夭折.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使用情绪负启动技术,在情绪评价任务中考察了抑郁个体和正常被试对正、负情绪词分心抑制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控制条件下相比,非抑郁控制组被试在负启动条件下对探测显示中正、负性靶子词的反应时间更长;抑郁个体只表现在对探测显示中正性靶子词反应时的延长,负性靶子词未出现负启动效应。结果说明,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存在抑制机制障碍,对负性信息的偏向与选择性注意中的维持成分有关。这提示心理治疗家应该注重训练抑郁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抑制能力,预防抑郁复发的目标应集中在注意持续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