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照Seyle对生理应激反应的阶段划分,可将心理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琐事研究把应激源的研究推向了极致,应从只关注被动应付,转向应激研究的积极方面,加强对复原力的关注;应对方式是个体用于处理应激事件的策略与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个体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应激是有机体在受到真实或者潜在的威胁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 伴随着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体验,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脑干−边缘系统−前额叶神经环路的改变。应激对个体在风险决策行为中的风险寻求和风险回避倾向, 社会决策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倾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策略使用异常、习惯化和自动化反应增强、反馈学习过程以及奖惩敏感性的改变是应激影响决策行为的认知基础; 应激激素的分泌, 及杏仁核、前额叶等在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的脑区活动的改变则为应激作用于决策行为的神经基础。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应激的个体差异与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多样性的关系; 综合多种指标对应激进行测量; 考察应激的时序效应; 揭示个体的最佳应激水平; 加强对慢性应激影响决策以及应激对决策影响效应可逆性的研究; 揭示应激影响决策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丽娜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6,29(4):826-829
工作应激一直是组织行为中的热点问题,但综观前人研究,很少有研究者从归因的视角揭示其产生过程。本研究从个体的应激源感受性出发,探讨了个体归因特点与其工作应激的关系,建构了相应的模型,并结合压力管理问题,对研究进行了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5.
张淑敏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61-2068
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为偏向消极应激预防与控制的传统应激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应激源对个体而言是中性的, 如果个体对之进行积极评估, 认为应激源可以维持或提升其幸福感, 则引发的反应既是积极应激反应。组织不仅应当注重应对消极应激, 还应当注重诱发和品味积极应激。应对消极应激与品味积极应激并重的双重应激管理模式, 是组织进行应激管理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技术的介绍以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能有效地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在实验室研究中受到普遍的应用。为了探测应激情境下的中央控制系统,蒙特利尔脑成像应激任务(Montreal Imaging Stress Test,MIST)对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进行了发展和改进,为研究者提供了脑成像的研究手段。研究者基于此两种方法而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应激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中国开展实验室应激研究的可行性和初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应激对决策的作用机理及其个体差异,减少工程作业中因应激导致的决策失误,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和气球模拟风险任务考察应激反应与应激下风险倾向的关系,并探索兴奋易感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应激下个体的皮质醇反应越大,行为越冒险。且这一作用受到兴奋易感性的调节:兴奋易感性较高的个体,应激下皮质醇反应越大,行为越冒险;而兴奋易感性较低的个体,其皮质醇变化不能预测风险倾向。该发现提示了兴奋易感性在应激影响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高压岗位的人员选拔提供了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8.
急性应激是机体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对认知加工, 尤其是核心的工作记忆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大量不一致的结果。从应激诱发方式、工作记忆加工子成分、个体差异等三个方面系统阐释应激影响工作记忆的生理心理机制, 并结合认知神经机制的框架, 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往的结果。未来研究应综合考虑应激诱发、认知任务和响应个体等方面的差异对应激带来的影响, 并关注急性应激负面影响的干预与调控。  相似文献   

9.
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应激障碍是个体在亲历、目击或面临一个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死亡威胁、严重伤害的创伤事件后的2天至4周内所表现的应激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分离、再历、回避和过度警觉。文章回顾了以往的相关研究,从急性应激障碍的测评方法、发生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记忆的关系、心理治疗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导致个体的自传体记忆受损,然而急性心理性应激如何影响个体加工当前的自我相关信息,还没有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急性心理性应激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影响。本研究将自我参照记忆的R/K(记得/知道)范式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相结合,考察59名处在不同急性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被试自我参照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高应激反应组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值显著低于低应激反应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过程中的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越强,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越低。结果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抑制个体对当前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削弱了自我参照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